摘要:随着人们的对质量的不断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迫切需要更多的电力支持,而肩负着电能输送的电力输配电线路的运行和检修工作,成为保障人们生产生活和社会各项公益事业用电安全和效率的重要方面,必须要将其运行好、维护好,为国家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电力资源。本文即着眼于这点,对输配电线路的运行和检修进行分析和探索,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以期帮助电网从业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电力;输配电线路;运行维护;维修;检修技术
一、输配电线路运行下产生故障的主要原因
1.1输配电线路施工不规范
大多数的配电线路之所以容易发生故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输配电线路施工过程中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工作,输配电线路施工不规范。例如在施工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监督和质量管理,导致施工技术不符合要求,施工工艺存在问题等,造成技术标准和杆塔结构产生问题,这些细小的问题日积月累,很容易引发输配电线路产生故障。在输配电线路长时间使用时,由于设备劳损或者折旧等情况,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处理,很容易造成维修失效等情况,导致输配电线路产生故障。
1.2输配电线路设计的问题
电网系统中电力运输的距离较远,因为输配电线路较长,因此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输配电线路在设计时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电力输配的效率和电网建设的经济成本。电网输配电线路一般被架设在城市城区和郊区野外,在实际架设中会受到建筑物、地质水文、地形等因素的限制,加强科学设计有助于提高线路的合理性,不合理的线路设计方案会在施工时埋下隐患,导致输配电线路运行后出现一些故障和问题。
1.3人为因素造成的输电线路运行故障
由于输电线路跨度大,覆盖面广,很难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所以也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输电线路的运行故障。如有人往输电线路上扔杂物,春天放风筝也常有风筝挂在输电线路上。还有些人在输电线路下燃放烟花、焚烧物品,这些现象都会对输电线路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造成其运行故障。有时候交通事故车辆撞向电线杆,会使电线杆倒塌,在某些地区还存在有违法偷盗行为,盗取电缆设施,对输电线路正常运行造成巨大的破坏,同时也会威胁到自身的安全。
二、输电线路检修技术
2.1电气检修技术
输电线路电气检修技术主要包括雷击检修、绝缘性能检修两部分,其中为提高雷击检修工作效率,可在输电线路的关键位置安装自动化寻迹系统、雷电定位系统,帮助检修工作人员准确锁定雷击发生位置,提高检修工作的针对性,尤其雷电定位系统可实现对雷击维度、经度的测量,借助地理信息测绘系统,实现对雷击位置的准确定位。绝缘性能检修可及时发现输电线路绝缘性下降、有效防止因绝缘性能降低导致短路故障的发生。检修时通常使用红外热成像检测法、超声波检测法、绝缘电阻检测法等,不同的检测方法局限性不同,例如,红外热成像检测时常出现盲区,而且容易受温度、风力的影响,要求检修人员明确不同检测方法适用条件,结合实际状况综合运用多种检测技术,充分发挥不同检测技术的优势,提高检修工作质量与效率。
2.2机械力学检修技术
机械力学检修技术主要针对导线、塔杆实施的技术,其中导线的检修主要借助导线监测系统实现,用于监测导线的磨损、舞动、振动情况。开展检修工作时,使用专门的软件,对导线监测系统采集到的风向、风速、导线弯曲振幅等参数进行分析,评估导线的劳损程度,针对劳损程度较为严重的区段进行更新,确保整个导线性能满足相关规范要求。杆塔是输电线路的主要支撑设施,其性能优劣往往给输电线路的安全性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对其性能的检修应引起足够重视。
塔杆检修工作主要涉及对塔身偏斜度、塔身位移、杆塔螺栓锈蚀、松动状况的检修,及时矫正杆塔位移、偏斜度,尤其拧紧出现松动的螺栓,及时更换锈蚀严重的螺栓。
2.3基于温度的检修技术
众所周知,输电线路运行中内部电流及自身电阻的存在,会导致输电线路发热,通过对输电线路表层温度的检测能够判断输电线路是否出现异常,通过分析原因找到异常所在。基于温度的检修技术包括表层温度研判法、相对温差判断法,其中表层温度研判法对输电线路表层温度的观察主要借助红外线检测设备实现,通过红外线检测设备检测的温度值和规定温度值的对比发现异常。表层温度研判法具有容易观察、操作方便、简单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如当输电线路负载较小时,对发热区域位置的判定可能出现偏差。
三、输配电线路运行的工作措施
3.1做好前期施工管理,提高工程质量
万事开头难,输配电线路的安装、运行以及维护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流程,后期工作的繁杂与否,很大程度上与前期的施工安装质量有着紧密联系。在前期的施工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输配电线路所承载的电量、附近的天气状况、居民居住密度、周边厂矿等情况,因地制宜的对输配电线路的材质、安装方式和数量进行科学的统筹和分析,如此才能从源头做起,减轻以后的运行维护压力。比如当地用电量大,就应该选用材质更好的线路,初期看成本可能会有所增加,但长远来说会减少后期很多运行维护检修成本。
3.2在垂直空间和水平空间上扩大安置效果
目前,对多处输配电线路的长度和宽度都有了新要求,为了适应所供电压强的不断增大,电线路均经过了加固阔围等操作。对于这一类所占面积稍大一些的电线路,应该在空间上开辟较大的地方,以供安置。可以在水平空间上扩大安置效果,多设立几处电线杆和电路总枢纽,将越来越多的输配电线路安置于电线杆上。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电路系统占地面积相对扩大,但是电路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可以减小工作压力,并提高工作效率。或是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创新,可以提高电线杆的长度和所能承载的高度。尽可能地将更多的电线路平均分配在竖平面上。在降低电线杆承载压力和电路总枢纽承载的电压总量的基础上,快速提高输配电效率。可以建立专门的电线路枢纽站,进行电线路的安置。此方案在人烟稀少的城郊更为可行。在城郊交建立电线路工厂或者枢纽站可行性大。一些工作运营时出现的废弃物也可以排出得更彻底。或者开辟地下空间,对于输配电线路的枢纽站进行建立。因为对于地下空间,电线路运营过程中其产生的具备污染性质的化学物质和废气废液都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且,若是在地下进行此项工作,则不用再担心雷雨天气会发生危险,就日常按部就班地进行研究安排即可。相较于在露天平地上建立输配电线路,在地下这种封闭区域,对输配电线路的安置可以较简易。
3.3促进智能管理水平的提升
我国很多领域都开始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输配电线路运行以及检修一体化的管理也开始进行智能化发展,提高了管理效率。此外,很多智能化处理的方式也逐渐出现,广泛用于设备的检修方面,可更加有效地分析输配电线路的运行状态,更好地发现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因此,建立智能化平台是非常关键的,可有效减少了检修过程产生的误差,使工作效率大幅提高,更好地实现了运行检修一体化的效果。
结语:我国的输电线路受到复杂的地理、气候影响,以及人为因素的破坏,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线路运行故障,对造成输电线路运行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找到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保障我国电力供应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李萍.电力输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与故障排除技术[J].中国科技投资,2018,(20):91.
[2]杜建生.电力输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要点与故障处置技术之研究[J].大科技,2017,(35):127-128.
[3]谢振雄.电力输配电线路中运行维护、故障排除技术的应用及重要性[J].建材与装饰,2017(51):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