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时代,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十分迅猛,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各种建筑越来越多,在建设过程中,深基坑支护技术是最为多见的施工方法,在房屋建筑工程应用非常普及,通过这项技术能够有效增强地下结构稳定性,保证整体建筑安全。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需要稳定的地基结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时,则需要保证地基稳定,随着建筑高度增高,结构复杂,则需要科学合理进行施工,通过良好的深基坑支护技术手段,进一步降低工程风险,确保建筑稳定性。房屋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工程成本,增加现场安全距离,保证了施工人员安全。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程行业也逐渐的兴起,在建筑工程中地基建筑工程直接决定着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而地基施工过程中就要使用到深基坑支护技术,比如现在经常应用到的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土层锚杆技术以土钉支护技术等。一般情况下,地基工程挖掘深度达到5m时就要使用到基坑支护技术以保证地基工程良好实施。而随着人们对建筑工程安全性要求的逐渐增加,对于地基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研究也是十分必要。
1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特征
1.1安全事故风险高
由于部分施工企业和施工人员不重视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对深基坑支护技术应用条件、要求缺乏全面了解,加之施工企业未能在基坑施工中投入足够资金,无法满足深基坑支护施工的安全要求,在防护措施不足的情况下极易引发深基坑支护安全事故。由此需要引发施工企业对深基坑支护施工的重视,不断强化安全防控措施,以确保基坑施工质量符合工程要求。
1.2易受周边环境影响
地质条件、水文条件是任何工程开工之前需要勘察与确认的环境要素,而对于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来讲,其地质条件尤为复杂,由于填土中不仅包含片石、碎石,还出现许多黏土、大粒径孤石,这些石头、土粒不仅体积大,而且空隙较大,对深基坑支护施工的稳定性带来较大的影响。一旦不注重施工环境的考察与确认,极易引发质量及安全事故。此外,位于河流附近的建筑工程项目,在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尤其要重视渗水问题,采取必要的质量控制措施。
1.3基坑深度大
按照建筑工程基坑施工的参数要求,基坑深度至少保持500m以上,通常低于地下水位。伴随现代建筑高度的不断升高,建筑承载负荷更大,基坑深度也更大,给深基坑支护提出较高的技术要求。因此,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中,一般采用灌注排桩支护技术,为每个桩之间设立旋转喷桩止水帷幕以提升钢筋混凝土及冠梁的牢固性。
2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2.1土钉支护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对于深基坑支护的边坡要进行特别的加固作业,通常在现实施工过程中会运用土钉支护施工技术。此项技术原理是利用地面自身与土钉产生的摩擦力,来给边坡提供阻挡,进而增强深基坑边坡的稳固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此项技术施工开始前,施工人员要细致的对现场工地进行检测,仔细分析现场地质状况,进而计算出土钉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唯有如此才能够科学的对土钉支护技术进行规划以及运用。运用土钉支护技术实行深基坑支护过程中要关注以下三点问题:①通过对工地现实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依据相关标准对土钉进行抗拔实验。在抗拔实验进行时务必要根据结构特点确定抗拔力,并且要反复实验,确定其万无一失。除此之外,施工人员还应该关注土钉灌浆与注浆施工的效果,保证整体质量;②把控钻孔钻入距离。
对钻入距离的把控要利用对钻头长度的控制来实现,当钻孔施工结束后,要对其钻入距离以及钻孔半径进行记录并做好留存工作,便于为日后的施工作业提供数据支持;③要对外部添加剂使用量严格控制,同时还要管控好水泥、砂石等各项材质的配比系数,确保浆液品质。在灌浆过程中,要利用浆液的自重来对孔洞进行灌注,确保孔洞填充的密实度。
2.2钻孔灌注桩技术
测量安放支护桩的位置,施工人员采用仪器对设计的坐标进行测量,测试结果符合导线闭合测试结果那么就可以确定支护桩的位置,然后安装支护桩。按照设计要求桩基的位置一般要向外面放出10cm,并且护筒的内径要超出支护桩直径0.3m。在进行钻孔操作前,要把一定比例的粘土注入钻孔内,选取水泥砂浆的比重为1.3,在钻头比护筒低大约3m左右的时候增加冲程开始钻孔操作,钻孔过程要保证连续,并对水泥浆比重进行合理的调整。进行清孔作业,因为在钻孔的过程中很多钻渣会残留在钻孔侧壁或者钻孔的底部,这样很容易影响混凝土灌注作业,所以在第一滴清孔操作之后要保证钻孔底部泥浆密度小于1.2g/cm2,粘度小于25%。安装钢筋笼,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来焊接钢筋笼的结构,并对保护支架进行科学的设计,然后用起吊机把钢筋笼吊入桩孔内,如果钢筋笼长于5m,那么要加强对吊点进行相应的处理。然后进行第二次的清孔操作,因为吊放钢筋笼的过程中,孔底部可能会有残渣,所以在吊放完钢筋笼之后要对孔底部的残渣进行检测,如果残渣厚度大于1cm,那么就要进行第二次的清孔,第二次清孔作业时通过导管,把水泥浆注入到孔底部,这样可以用水泥浆把残渣置换出来,一直到厚度小于0.5cm之后完成清孔作业。混凝土灌注作业,在桩孔的中心位置吊放导管,保证导管底部和桩孔的底部之间的距离在0.4cm左右,这样可以保证导管和桩孔之间不会出现卡挂的清孔,然后让导管在混凝土下面浸入5cm,这样就可以进行混凝土灌注作业了。
2.3土层锚杆施工技术
在进行此项技术过程中,施工人员务必要遵循其施工标准,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①开展测量定位工作。施工人员要依据工地的现实状况,遵循施工标准,精准的测量并且确定锚杆具体位置,确保锚杆之间误差符合相关标准。随后,管理人员要对锚杆定位地点进行检查,确保其角度、高度以及方位都正确,进而保证其施工质量符合要求;②重视钻孔施工质量。当锚杆确定位置之后,下一步将进行钻孔施工。施工开始前施工人员要对钻孔的距离进行科学研究规划,同时还应该检查施工方案是否有误,确保万无一失之后才可以开始钻孔施工。在钻孔过程中,如果遇到较硬物质而无法继续钻孔,施工人员要马上暂停施工,同时检查钻孔位置,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这一问题,例如更改钻孔施工方式等,以防止钻孔施工中设备遭受损害而影响后续的施工;③实行科学灌浆。如想要确保锚杆的稳定,就要重视灌浆施工,施工人员务必要实行科学灌浆。这灌浆开始前,要保证灌浆各项材质配比的合理性,并且对浆液进行细致均匀的搅拌,与此同时还应该保证灌浆施工现场的干净整洁,防止杂物影响灌浆效果,进而降低锚杆的稳定性。
结语
建筑工程离不开良好的技术支撑,深基坑支护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要全面进行技术创新,包括施工现场具体情况,通过全面深入研究,发挥技术优势,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施工方案,用先进的技术实施,确保施工整体安全,建设出高品质的建筑工程,提升建筑工程寿命。
参考文献
[1]叶明伟.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分析[J].河南建材,2017(3):280~281.
[2]贾国华.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分析[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5(1):107.
[3]滕金龙,刘奕新,吴立新.土建基础施工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分析[J].硅谷,2013(5):113+130.
[4]丁勇.基于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分析[J].四川水泥,2014(11):194+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