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建筑设计要点探究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8期   作者:田义虎
[导读] 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进程,人们生活质量有很大提升
        摘要: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进程,人们生活质量有很大提升,污水处理厂在城市发展中有很大作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虽然建设成本较高,却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地面积,进而为提升城市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做出重大贡献。提升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施工建设质量,必须全面把握建筑设计要点,合理规划建筑空间,全面优化建筑排水管道设计方案,加强地下防水设施。论文分层分析了我国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建筑设计要点,并提出个人见解。
         关键词: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建筑设计;要点探究                 
         引言
         伴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日渐恶化,人们对于环境保护也愈发关注,在建筑设计方面环保要求也是未来建筑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对于与环境保护工作所密切相关的污水处理厂而言,更应加强对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并且在降低能源消耗、预防水质污染等方面做好妥善处理,本文就基于对目前所采用的材料、设备、工艺及建筑设计的分析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建筑的功能、外观以及感受等方面,从而促使其能够在视觉上形成协调统一的风格。
         1地下污水处建筑设计要点
         (1)平面设计原则
         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建筑设计要点要基于几点原则进行,在实际的污水处理厂中,其作用主要是降低以及解决水环境污染的各项问题,和地上污水处理厂相比较,地下污水处理厂的优点就较为突出了,例如占地面积少,环境污染小,在和周边环境和谐发展的过程中,有效加大土地资源的价值。而如何去建设合理的地下式污水处理厂,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在建设空间和设计方案上多加思考,确保地下的防水措施安全有效,有力减少噪音以及恶臭等不良方面。因此,需要就具体情况展开设计,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例如某地的城市规划会影响到污水处理厂的空间规划和选址,实现与周边环境相融入。并且有助于后期设计过程中明确功能区域布置,优化设施布置,保持空间结构更加紧凑。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重视简短、顺畅的设计风格,节省空间资源。
         (2)实用设计原则
         地下污水厂的实用设计还要重视实际工厂运作流程的顺畅性,包括地面区域、低下处理区域。对于地面层,除了基本的办公设施建筑、管理系统、仓储设施、楼道电梯以及排风管道,甚至为了美化和功能性,还需要重视绿化工作,加强园林景观的设置,美化环境的同时又能提升艺术性和观赏性。由于污水厂在城市建设中既属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又属于“隐性”建筑,所以污水厂在周边环境处理工作时需要做好外观设计,建成环境友好型的公园式景观,按照生态建设理念,加强绿色建筑的应用,重视绿化与环保。
         2污水处理厂建筑设计总体规划
         2.1污水与污泥处理区
         污水处理区属于污水处理厂核心区,主要包含进水泵房、粗格栅、细格栅、沉砂池、配水井、综合池、污泥回流泵池、二沉池、高效沉淀池、二次提升泵池、滤池、加氯加药间等建构筑物。污泥处理区属于污水处理厂中污染较重的区域,主要包含污泥浓缩池、泥棚、脱水机房。因此,为使厂区地理环境便于运渣,及厂区环境的卫生,可在厂区角落增设出入口,防止运渣、运砂、污泥污染厂房环境。
         2.2生产辅助区
         生产辅助区配设办公楼、设备维修间、物资备用品库等。根据污水处理流程来看,污水厂建筑物应从厂区一侧开始顺势构建,保证进水出水的良性循环,确保水流顺畅无阻,各环节衔接紧凑,整体经济合理。由于每个地区都有主导风,而主导风会直接影响城市环境。因此作为排污源头的污水处理厂,应将生产辅助区设置的上风向,防止污水气味影响办公环境。在污水处理区于辅助区之间用绿化带、道路隔开,进行区分,一方面使绿化更有层次感,另一方面减少污水处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将消毒池设置在河流处附近,便于排水;污泥脱水机房设置在另一侧,尽可能远离厂前区,避免风向对生产辅助区产生不利影响;靠近厂区的另一出口,则应在最大程度上减弱污泥运输车辆产生的不良气味,减少其对厂区环境造成气味上的不良影响。


         3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建筑设计要点
         3.1厂区广场
         (1)生活区位置要素
         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将广场布设在接近于生活区域的位置同时使广场性质被定义为休憩及交通转换的场所,鉴于污水处理厂的居住与办公布设方式大多为集中式,因此也可极大的方便厂区职工。
         (2)厂区主要景观要素
         广场不仅具备有一定的功能价值,同时也是厂区中的重要景观之一,是厂区良好形象的重要体现,是人流量与车流量所交汇的中心地带,也是外来参观人员所必去的区域。广场通常会被设置具有明确的规则制式,地面以铺地为主,这主要是考虑到其与公共建筑较为接近,从而也就转变了人们印象当中污水处理厂环境质量差的影响,同时也可对厂区的文化建设提供合适的场所。还可在广场上布设喷泉、草坪及花草等,职工也可在此休憩,观景。广场具备的多种不同特性的功能,绿化广场通常较为规则,在对车流进行疏导之时,也可未改善厂区的小气候以及美化环境做出一定的贡献。
         3.2道路设计规划
         污水处理厂内道路是厂区交通连接线,在其宽度上主要根据车道、人行道、地下设备、工程管线、绿化设施等进行界定。在道路设计上,依据道路功能、道路设计要求、道路规范、厂区交通需求进行设计,同时还要顾及职工生活,尽可能为职工营创适宜的活动空间。道路绿化上,在保证绿化面积的同时,应留设适宜的出行空间,确保优化交通环境的同时美化厂区自然环境,界定交通领域的同时提升环境质量,同时以合理的绿化面积增强道路交通的识别性与轴向感。通过配置绿化,美化厂区环境。
         3.3消防与安全防护
         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消防设计包括总图、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和暖通等各项消防设计。相对于地上污水处理厂,地下污水处理厂消防设计需增加消防排烟设施。在安全设计方面,应重视防洪排涝问题、防爆问题以及地下污水处理厂和公共设施相连接的安全管理等问题。现行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未包含地下污水处理厂建筑物的消防类别、防火分区划分、消防系统组成等相关消防设计的具体规定,一般参照其他类别的地下建筑物进行消防设计。在没有统一标准的情况下,建议每个工程都必须征得当地消防审批部门的意见或单独进行消防性能优化设计。在具体设计时,应在保证地下污水处理厂消防安全的前提下,避免盲目提高消防等级而造成浪费。
         3.4绿化设计
         可在道路两侧种植低矮绿化植被,并且适当种植部分人工鲜花,以提升景观效果。在道路两侧绿化带应加强竖向设计,由内之外,依次种植花草、灌木及乔木,将景观高度以此提升。并在广场一侧设计出半圆形的观景台,并且,为了凸显出亲水特性,可在道路与水体间种植低矮植物,确保人通过平行视线能够直接看到水面,从而实现对空间广阔感的增强。绿化设计的基本原则便是自然与人工的天然合一,不仅要将植物的自然生长的不规律性体现出来,还可在整体上达到和谐一致。
         结语
         在污水处理厂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中,建筑师要把建筑学上的审美观和污水处理建筑的实用观有机的结合起来,将建筑设计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以发展的、开放的、变化的眼光开展设计,形成动态化设计体系,因地制宜构建与环境相适宜,与厂区生产需求相吻合的建筑工程。污水处理厂作为保障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企业,适宜的厂区建筑不仅可以提高污水处理效果,更可美化厂区环境,对污水处理厂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包太,朱可善,刘新荣.国内外城市地下污水处理厂概况浅析[J].地下空间,2003,23(3):335-340.
         [2]谭学军,唐利,郭东军.地下污水处理厂优势分析与前景展望[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2(8):1313-13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