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文言文阅读整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期   作者:罗香花
[导读] 中华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文言文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代表之一。
        摘要:中华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文言文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代表之一。在中学阶段,文言文的地位不容小觑,是中学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文言文的地位愈加凸显。而初高中文言文数量众多,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文化底蕴远远不足,因此文言文阅读整合教学十分重要。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学教师更应重视文言文阅读的教学方法,对文言文进行整合、归纳,分门别类,构成一个系统,这样可以大幅度降低文言文的理解难度。本文将主要讨论初高中文言文阅读整合教学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初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整合;教学实践
        初中时期,学生正式学习文言文,不同于小学阶段的背诵,中学阶段要求学生学以致用,难度系数提高。而文言文晦涩难懂,学生们在日常语言环境得不到练习,如果教师的讲授方式不够生动、简洁,学生们不易听懂,易对文言文产生畏惧心理。这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一个基本了解,因材施教,在实践中研讨教授文言文的方法。通过文言文阅读整合的方式,把文言文分类,提高教学效果。
        一、初高中学生的文言文水平现状
        1、缺乏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但是中学生普遍对文言文不感兴趣。无非两个原因:教师的教法不够新颖甚至呆板,学生提不起兴趣;文言文课堂与实际相差太远,过于抽象,难以引起学生兴趣。
        2、文言文基础薄弱
        中学生普遍认为文言文无趣,对于文言文学习毫无兴趣;另一方面来说,中学生时间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的时间留给语文课,语文课也不能把所有时间留给文言文,所以学习文言文的时间着实有限,这使得学生对文言文的接触不够,练习不到位,文言文基础自然就较为薄弱。
        二、初高中文言文阅读整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1、文言文按主题分类
        语文虽然是文科,但也是可以系统分类的,只要善于整合,文言文知识也可以清晰明了。文言文看起来洋洋洒洒一大篇,让学生无从下手,但是也像古诗词一样,每一篇都有明确的主题。教师可以根据文言文的主题进行分类,制作一个表格,从而整理出来一个清晰明了的框架,方便同学们从整体上进行把握。例如:赞美高尚品格类的文言文,见下表。
                                 表1    赞美高尚品格类的文言文
        题目            作者、地位            主要内容            思想情感    写作特色
《陋室铭》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诗豪            介绍了小小陋室的清幽环境,展现出陋室主人简朴但极为高雅不凡的生活和交往。            表达了作者摒弃荣华、不贪恋富贵,乐于淡泊的情思,以及乐观的人生态度。    1托物言志
2类比
《爱莲说》            宋代文学家周敦颐/北宋五子之一            从体态、香味等不同角度勾勒出一个高洁优雅的莲花形象。            用莲花的高洁来赞扬具有莲花品质的君子,批评了当时追名逐利的风气。    1借喻。
2对比衬托。


《五柳先生传》            东晋诗人、辞赋家陶渊明/第一位田园诗人            作者以诙谐的笔触,真切描绘了自己的日常生活与处世性格,向读者展示了他纯洁高尚的情操和独立于世的人格。            宣扬了作者任情自在、直爽自然的性格和高雅志趣。传达出一种甘于贫贱,与自然为伴的情怀。    1多否定句。
2多侧面描写
        当然还可以整理更多,如还可以整理文言文的中心句,重要的文言翻译词、句,易错点等等。这样,学生就不会一头雾水,能够直观地进行学习归纳。
        2、文言文按难易、重要程度划分
        对于不同难度的文言文或者重要程度不同的文言文,教师应当区别对待。教师对于那些简单的并且不甚重要的文言文可以略讲,把更多的时间花在那些难度系数较高且十分重要的篇目上,做到时间的合理分配,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八年级上册的《大道之行也》篇幅短小,除去几个生字之外再无难点,文章主题也十分明显,表达对大同社会的追求和向往,平时考试一般也很少涉及,对此教师就可以略讲。而八年级下册的几篇游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小石潭记》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多变,难度较大,考点也众多,是十分重要的文言文篇目。为此教师就要花大量的时间来进行讲解,确保学生彻底理解,并且可以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3、系统教授文言文语法知识
        在初高中文言文教授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语法的渗透、讲解。语法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基础,相当于英语中的语法,要想学生学好文言文,就必须让学生了解基础的语法知识。语法学习不仅是文言文中的重点,还是难点,其更为抽象晦涩,因此教师要系统的传播语法知识,而不是零散地提及。教师可以提前进行语法测试,大量提问,弄清学生的学习状况,达到心中有数,在对症施药,进行教学。例如可以系统讲解初高中的常用实词有哪些,高频率虚词有哪些,重要的特殊句式有哪些,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短语类型,句子成分。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有目的的开展相关教学活动,让枯燥的知识灵活起来,加深学生的理解,打造意趣盎然的语法课堂,让学生不再排斥,而是乐在其中。
        4、布置背诵作业,加深学生理解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不仅是先辈的学习经验,我相信在今天的课堂上仍然是至理名言。学生只有不断接触,不断学习、巩固才能真正学会、学好文言文。由于语言的特殊性,以及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字等,学生在诵读时很容易读错,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学生正确记忆,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理解其中深意。例如《桃花源记》中“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一句中“要”不读“yào”而读“yāo”。“要”通“邀”,意为邀请,是桃源中人邀请到访者到家中做客,如果读成第四声,便说不通了。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结晶,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随着高考的改革,文言文的地位越来越高。尽管学生对文言文有些抵触,教师也要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通过对比、整合,大量诵读、系统教授等方式让学生不再畏惧文言文,甚至爱上文言文,从而真正学好语文,传承中华文化。
        参考文献
        [1]李博.强化文言知识衔接 提高学生古文素养——浅析信息技术与初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衔接[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05):232-233.
        [2]许黄裳.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的尝试[J].语文教学之友,2018,37(05):37-39.
        [3]赵孟存.初高中文言文教学断层成因分析[J].学周刊,2018(01):122-123.
        [4]张秀梅.搭建初高中语文教学的桥梁[J].少年儿童研究,2013(02):23-26.
        课题:
        “三明市新高考新改革研究专项课题——关于新高考下语文阅读素养提升的研究与实践(ZXKTG—1809)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