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习就是不断的学和复习,如果只是一味的接收新知识而不复习旧知识,那么语文水平就很难得到提高。对于语文这门课程来说,课后作业一般就是对课程的总结与回顾,所以在一节课的内容结束后,对课后作业有效利用,那么课堂的效率就会事半功倍。所以如今对于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师应该加强对课程的研究,更好的对课后习题进行利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后习题;语文素养
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识字,广泛阅读,更多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通过对语文课文的理解,对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开发,让他们能够对这个世界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以便在未来成为一个三观正常的人。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很多课文,如果只是一味地讲述课文那么课堂就会十分单调,如果加上对课后习题的理解,那么学生就会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通过对习题的思考来时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课后习题的设立本来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所以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创造更加轻松高效的语文课堂。
1通过习题促进阅读,注意学生理解内容。
课后习题的设立应该更多的是对文章进行补充,通过问题可以了解到文章的重点内容在哪个部分,从而帮助学生对文章内容更好的理解。在对课后习题的利用上,教师可在课前让学生先浏览课后习题,之后再带着问题读课文。一般课后习题不会特别直白的出现在课文内容中,所以这就要求学生要认真思考才能够回答的完整正确。
1.1助于了解内容梗概
小学语文的课后习题一般不是很难,它往往有助于学生更加快速的了解课文内容。而且习题的设立往往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故事性课文往往会先从概述到思考文章表达的感情,其它类型文章也都是有相同的目的,通过阶梯性问题帮助学生更加了解文章梗概以及线索。例如,在学到《落花生》这篇课文时,课后题一为:“分角色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在学到《鲸》时,课后题一为“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狼牙山五壮士》课后题二:“默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填空。接受任务→()→()→()→跳下悬崖”。这些问题的设定都会帮助学生更好的对文章进行理解,根据题目的引导也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题,能更好的知道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1.2注意理解文章感情
一篇文章中往往会有一个中心思想,字里行间也都会蕴藏着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如果只是单纯的对文章内容进行讲述,那么对于文章的理解往往会有一些遗漏,通过课后习题进而对文章深层的挖掘,会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感情。
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的课后题二:“课文结尾为什么说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了解完这个问题,如果只是浅浅的阅读过课文并不能够解答出,所以这就要求学生更加细致的对文章进行阅读,并带着问题思考,通过文章中的一些字句来感受文章所表达的一些感情。在做题时一定要抓住问题的关键,通过某一个点来对问题进行解答。“了不起的父与子”,要思考到底从什么方面才能够体现出“了不起”,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研读文章中人物的各种形象描写,感受到这位坚守承诺,有责任心的伟大的父亲。
2通过习题借提高书写及表达能力
课后习题的设立往往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某种能力。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一般前两题都是对文章进行叙述以及概括,通过这样的训练会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会帮助学生能够通过一大段话准确的抓住重点。这样的问题有很多,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个专项练习,通过写较多的题目能够锻炼学生的语感,从而在未来看到相关题目能够条件反射的抓住重点去解答。
3通过习题促进思考,助于学生发展智力
要知道,小学的学习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应该让他们多动脑筋。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后习题来让学生进行思考。通过仔细的研读课文分析字句,抓住文章中的各种线索以及错综复杂的关系,来对问题有一个正确完整的解答。例如,《钓鱼的启示》课后题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却坚持要‘我’这么做”。通过分析“我”与“父亲”的语言交流,来分析做法,从而了解到“父亲”对“我”的良苦用心。这些课后习题能够提醒学生更加仔细的思考,只有深度挖掘文章内容,才会有更加准确的认识,才能通过不断的思考来开发学生的智力。
4结束语
教师一定要重视对于课后习题的解答。通过引导学生细细研读那些循序渐进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对文章内容更好地理解,也能更加准确地把握文章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语文素养的培养往往不是能够一蹴而就完成的,需要教师对课程合理的安排,相信通过对课后阅读更好的利用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能够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月玲.有效使用语文课后习题,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8(25):55-56+74.
[1]谌飞.借“题”发挥优化课堂教学——例谈生本教学中语文课后习题的有效使用[J].贵州教育,2017(18):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