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结合当前建筑工程行业发展实际情况,市场“僧多粥少”现象日趋严重,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因此,要想在建筑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必须借助于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有效管理项目工程的施工技术,培养优秀的工程施工管理人才,注重施工承包个人和单位既有的经济效益和自身效益得到保障。但是,由于多种因素会对管理项目工程施工技术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会涉及到很广的方面,所以,迫在眉睫需要对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与质量进行高效的科学管理,如此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品质。做好现场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建筑工程施工承包单位拥有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再加上建筑工程施工品质的不断提高,必然会使自身的竞争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由此可见对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与质量控制优化有助于促进工程施工承包单位在社会市场中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措施;优化措施
1引言
目前在我国的建筑工程领域中,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承包单位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在管理建筑施工技术工作上,然而实际在开展管理施工技术工作时仍存在着很多的影响因素,导致实际上开展的管理工作效果并不理想。
2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概述
2.1 开展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对于建筑设施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建筑工程施工承包单位为了提高建筑设施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实用性,就必须在工程施工技术方面下手:
1)首先建筑工程施工承包单位对施工技术进行有效的管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程建筑的施工安全,使工程项目施工人员的工作安全得到一定的保障;
2)其次从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发展角度来看,施工单位通过对施工技术的优化管理能够促进施工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3)同时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经久不衰的地位,必然的发展途径就是提高自身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技术管理力度,同时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还有助于增强施工单位的市场信誉。
2.2 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管理与优化的重要性
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在实际的项目施工中对一些施工中所能涉及到的施工技术和工艺的管控,而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整个施工环节能够顺利的开展,同时保证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能够在预期竣工的时间内完成,同时在以往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提高施工技术,通过施工技术的管控间接的改善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从而使竣工后的建筑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提升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综合实力。此外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具备了一定的监督作用,不仅能够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监督管理,而且对于施工管理制度和相关的施工规划也具备一定的管理作用,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决定着工作开展的是否有效,而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正常运行的基本依据就是要求施工单位必须遵循国家的相关标准和施工行业领域的相关规范开展工作。
图1 主体工程施工
3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施工质量管理的基本影响因素分析
3.1施工人员素质因素影响
施工单位中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因素较低、专业知识较为缺乏是影响施工技术管理效果的主要因素。
3.2施工材料因素影响
由于施工材料的影响,就算施工人员的技术符合标准但是施工材料的不合格直接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3.3施工设备因素影响
部分施工单位中的施工设备经久失修,在实际的施工中设备并没有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而且设备方面的问题为施工人员的施工作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施工设备的选择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不合适的设备对于整个施工质量也存在着一个程度的影响。
3.4施工工艺因素影响
目前在建筑施工领域中新工艺的出现和选择成为了目前施工单位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工作,例如新工艺是否能够满足实际的工程项目建设需求、是否能够完全的适合工程项目的施工等问题。
3.5环境因素影响
最后一点就是自然环境和气候环境,而这种环境的影响并非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所能控制的。
4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施工质量管理的注意事项与优化措施
4.1 施工前准备的注意事项与优化措施
1)施工前的准备措施对于任何一个工程施工项目来说都极为重要,工程项目的完成离不开施工前充足的准备工作,它是确保项目不发生施工问题的必要基础,同时还能够实现工程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例如相关的施工管理人员结合实际的工程施工方案,确定施工技术的选择和应用,对于新技术新工艺进行前期的试用,能够确保施工技术应用的更为科学合理。
2)再者建筑工程项目单位应加强招标工作的全过程管理,将施工单位的选择作为招标工作的重点环节,同时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需要以及施工单位的信誉,并对各个施工单位以往的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全面的考察,从而选择信誉良好、资历较高的施工单位。
3)最后就是制定建立健全管理施工技术的规章制度,为保证质量控制制度的有效落实,施工单位应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并分配特定的管理人员,负责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督,从而对施工技术有一定的约束。
4.2 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与优化措施
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与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主要是针对于较为常用的施工技术,如:砌体工程施工技术、钢筋工程施工技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防水工程施工技术,其施工质量和施工技术的规范性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在控制管理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时,相关的管理人员不仅要对原材料、工艺等进行质量监督,而且还要对混凝土配合比例及养护工作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样在钢筋结构的施工技术中管理人员也要对材料、工艺以及钢筋的结构搭建等方面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
施工过程中还应完善检测手段,规范测量行为,确保测量数据的正确性。
图2 构造柱施工 图3 窗台压顶施工
4.3 施工后的注意事项与优化措施
制定一个较为完善的施工质量验收制度并严格按照质量验收制度对工程项目施工进行验收,是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较为关键的一个优化措施,在开展施工验收工作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使竣工验收工作的力度适当的提高,并结合工程建筑领域的施工标准全方面的验收工程项目,对于施工质量问题,施工单位应遵循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的原则,从而为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应用性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
4.4 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
从管理学角度而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施工管理体系有利于为有效开展和推进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和科学的工作根据,通过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和成功的施工经验使体系趋于完备化。从而对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也能够使各施工团队协调合作,确保施工工作的有序开展。除此之外,还应当设立奖惩分明的体制机制,并将奖罚制度编入施工管理制度,以激励施工作业人员建造高品质的建筑工程。
4.5 强化施工材料的管理力度
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而言,选用材料的质量是一个重要因素。首先在材料选择上应给予高度的关注,自身在思想意识上应引起重视。在实际开展的施工过程中,项目负责的管理人员应当认真检查和管理材料的性能、型号、规格、养护及成品保护。通常情况下建筑材料质量不好,对于施工质量存在直接的影响,例如混凝土材料含水量过低、混凝土配合比达不到设计要求,因此出现了混凝土为原材料的工程表面上出现裂缝。
4.6 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材料控制力度的提升
要求项目施工单位的管理者和主要负责人对各项管理制度不断考察和完善,是项目工程的咱过程都遵照管理制度严格进行。与此同时,施工项目的管理者和主要负责人在履行职责按照项目管理制度要求开展施工时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个人模范的领导性。对于项目工程的质量,应制定长远的管理目标,使施工单位能够获得可持续发展,顺应市场变化,占据一席之地。此外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还应从管理观念和管理水平两个方面针对施工管理人员展开培训,以提升管理者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质量和水平。
5 结论与建议
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提高,所以建筑施工单位有必要对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予以重视,同时加强施工全过程的施工技术管理监督力度,促使建筑工程施工单位所应用的施工技术能够符合对应施工项目的施工要求和施工标准。
参考文献:
[1] 林南扬.针对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方面的几点见解[J].绿色环保建材,2019(10):148.
[2] 杨金海.论如何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J].居舍,2019(30):157.
[3] 郑智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9(29).
[4] 夏久坤.建筑工程技术与施工现场的管理措施探究[J].黑龙江科学,2019(18).
[5] 李继凯.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问题的若干思考[J].民营科技,201l(08).
[6] 陈建南.浅析施工现场管理是施工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环节[J].科技创新导报,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