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化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在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在高层建筑的舒适性或者安全性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居民人数增多,居住楼层增加,居住问题自然也就越来越多,如果高层建筑发生漏水或者是渗水问题,极有可能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各种困扰,因此人们对高层建筑的防水防渗性能要求更高,如何将防水防渗问题做到位也成了当下各大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施工;防水防渗;技术
建筑工程总体而言,所需的施工人员庞大、施工所需的周期也长。而在整个施工环节中,防水防渗的施工技术虽然称不上多么精妙,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渗水漏水的建筑却屡见不鲜。这种质量问题的出现,不仅对于建筑的整体外观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更是让居民的居住环境变得恶劣。因此,建筑企业在整个建造工程的环节上,在注重整体质量标准化的前提下,也要针对于防水防渗的施工技术作出研究并优化。
1建筑工程常见渗漏位置
1.1屋面渗漏问题
屋面是指建筑物屋顶的表面,也指屋脊与屋檐之间的部分,在建筑工程建设完毕后,屋面主要承担建筑防水功能,避免降水或降雪天气对室内用户所带来的影响,而屋面的建设通常是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所以在应用当中难免会受到外界环境干扰而出现渗漏。屋面产生渗漏问题的常见位置,大致包括屋面的浇筑层、设施节点等,而造成屋面产生渗漏的主要因素众多,包括有屋面设计方案不合理、施工质量不高以及施工人员素质不足等问题,导致钢筋形变严重,浇筑混凝土后出现冷缝、漏浆,进而造成屋面整体结构出现变化,在积水期间发生渗漏,影响建筑整体质量。
1.2建筑外墙的渗漏问题
建筑外墙出现受潮、浸蚀等情况,将会对建筑主体的稳定性产生危害影响,进而对居民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形成隐患。从当前来看,这一部位的渗漏问题多由墙体开裂导致,与墙面的抹灰质量有关。相关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若未等墙面完全干透就开展抹灰工作,将使剩余水分长期寄存在抹灰层与外墙主体之间,继而造成抹灰层在使用过程中粉化或胀裂,继而降低建筑外墙对雨雪天气的抵御能力。
1.3卫生间渗水
与前两者相比,卫生间处于室内,并不会接触到外界天气环境等的因素。但是,一旦出现渗水漏水的情况,也和施工材料及工作人员的技术工艺相关。前者就是在整个建筑建造的环节中,选择的材料并非是通过正规检测的材料。劣质材料的防水性差,很容易会发生渗水、漏水。而后者就是施工工艺的不足,致使地漏设置的平面较高,卫生间的水无法通过地漏快速流出,就会导致漏水的情况发生。
1.4地下室的渗水漏水问题
目前大多数的房屋在建筑过程中会设置一层地下室,能够为用户提供较大的便利,方便用户存放一些用物和车辆。但是,带来生活方便的同时,也造成了渗水漏水问题的出现。而地下室出现渗水漏水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材料的质量问题,一旦混凝土材料的质量不符合规定的标准,在施工完成投入使用后就会造成出现质量问题的几率加大,从而出现渗水漏水问题。还有就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和工艺的不达标,也会对地下室的整体施工质量造成影响,如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出现振捣不密实的现象,就会导致建筑的墙体中出现一些孔洞,在之后的使用中会从孔洞中出现渗水漏水。
2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2.1屋面防水防渗施工技术
在实际工作中,防水防渗技术一般都应用于屋面作业,主要的做法是混凝土导墙,这种做法指的是把墙顶面采用混凝土圈梁进行压顶,然后在屋顶处运用混凝土围梁当作屋面防水的又一层保护,如此可以有效地达到屋面防水的效果。另外,在屋顶防渗工作中,如果屋面出现积水问题会引起渗漏水问题,所以设计屋面结构时必须做好相关的排水处理措施,使得屋面结构不会因为大量的积水而压力过大,最终破坏其结构。屋面结构中同样也有许多存在缝隙以及结构之间间距过大的地方,需要用混凝土进行填充,这样做的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屋面的防水防渗能力。
2.2建筑外墙面防水防渗技术的应用
关于建筑外墙面渗水的现象,最常出现的部位就是窗口的位置,主要是因为窗口的坡度设置不合理原因造成的,一旦窗口位置的坡度太低,就会导致雨水天气时会在窗口积聚雨水而且不能够及时的排出,进而导致了外墙面渗水的现象。因此,为了改善外墙面的渗水现象,要合理的设置窗口的坡度,确保雨水天气时能够经过窗口向下排出,避免了因窗口雨水积聚而造成的渗水问题。
2.3卫生间防水防渗技术的应用
卫生间是用水最多的一个空间,尤其要注重防水防渗技术的施工。在进行卫生间的施工时,首先要对一些供水管道做好完善的处理,避免在之后使用中因为管道问题而出现渗水漏水问题。因此,在实际的施工环节中,需要对一些供水管道和卫浴设施等进行高质量的防水处理,尽量选取质量和技术较好的施工材料,并严格按照施工工艺和流程进行操作,从而确保卫生间的防水防渗效果。其次,也需要对卫生间整体进行防水涂层的涂刷,包括墙面、地面等,从而能够避免墙面出现渗水点的现象,提高卫生间的整体防水性能。
2.4地下室防渗技术
就地下漏水渗水技术来说,应该尽量防止管道发生渗漏。地下水预埋管的施工工作,要特别加强套管穿墙的施工工艺,尽可能避免套管外侧发生渗漏问题,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水管渗漏问题不再发生。另外,由于防渗层自身具备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隔离地下水的内部结构,进而为地下水的防渗防漏提供相应的保证。
2.5加强管理,严格保障施工活动的标准化
加强施工活动的监督管理力度,是避免人为因素导致水分渗漏问题的重要举措。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管理、监理等相关人员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对易发生水分渗漏的施工环节、建筑区域进行重点关注与仔细检查,严格保障施工成果与设计方案、规范要求的一致性。例如,在进行屋面防水层的涂刷施工中,要监督施工人员严格落实相关“建筑防水施工中涂抹次数与厚度标准”的规定要求,基于使用年限、防水等级等指标,对屋面防水层的涂抹厚度、涂抹次数进行科学控制。通常来讲,使用年限为25年的建筑屋面,应满足一级防水要求,即非上人屋面的防水层总厚度为7.5mm、涂抹次数为8次,上人屋面的防水层总厚度为7.0mm、涂抹次数为6次;使用年限为15年的建筑屋面,应满足二级防水要求,即非上人屋面的防水层总厚度为6.0mm、涂抹次数为6次,上人屋面的防水层总厚度为5.5mm、涂抹次数为4次。
2.6提高监督管理工作力度
在建筑防渗防水工程施工期间,应当对施工人员加强管理力度,严格规范工作人员对技术与设备的操作方式,通过明确的责任划分,提高工作人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而为了提高现场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则需要结合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对工程施工进行全过程动态化监控管理,避免人为因素对于建筑工程质量造成的不良影响。
结论
对于居民而言,房屋渗水、漏水这种类似的情况,将第一时间恶化居民的居住体验。因此,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合规,是每一名建筑领域工作者的基本职业道德。因此,建筑工作人员,要认真的对建筑进行防水处理,并使之通过相应的检测标准。
参考文献:
[1]杜磊,王国栋.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运用探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13):41-42.
[2]李彬彬.论建筑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J].工程技术研究,2018(8):119-120.
[3]李冲.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9,15(13):62.
[4]高菁阳.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9(6):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