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如何做好乡镇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莫景霞
[导读] 乡镇企业数量和规模的迅速增大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普惠社会大众的重要体现,给地方经济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重要的积极意义。
        摘要:乡镇企业数量和规模的迅速增大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普惠社会大众的重要体现,给地方经济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重要的积极意义。在乡镇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中对生产的安全管理进行充分重视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也是乡镇一级行政单位的重要任务。在本文中,笔者从乡镇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和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带给相关人员一定启发。
        关键词:乡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管理体系
        乡镇一级的行政单位是最接近人们群众的基层单位,其管理的效率和成绩直接影响到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乡镇企业生产和经营中的安全管理更是直接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可以说是乡镇企业管理工作当中的头等大事,在现阶段乡镇企业的安全管理中,由于中央政府的重视和乡镇政府部门基层工作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同时也仍然有一些问题存在,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充分的重视。
        一、我国乡镇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
        近些年随着我们国家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乡镇企业作为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壮大,乡镇企业的发展为促进劳动力就业和提高生活水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各级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并且随着相关工作力度的加大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2010年至2014年与2006至2010年两个四年安全事故总数对比,安全生产事故的总起数下降了14.2%,相对应的事故中死亡总人数下降了14.4%,这也反映了一定的工作成绩。但是从绝对数字来看依然不容乐观,其中2010年至2014年全国共发生了298493起生产安全事故,其中共造成了68061人口的死亡,故而对于企业安全管理的工作我们国家仍然需要不断加强重视,改进安全管理工作的方法,以此大幅度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和事故中的伤亡人口数。随着规模的扩大,乡镇企业所涉及的人口也是迅速增加,因此加强乡镇安全生产管理的力度成为乡镇行政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乡镇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安全理念薄弱
        现阶段乡镇企业管理中的安全理念淡薄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管理者的安全意识缺失,部分工作人员的检测工作和监督工作往往流于形式,更有甚者对企业的安全设备和规章制度方面的隐患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极大降低了企业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安全系数;其二是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缺乏配合意识,不能高效配合行政部门的管理工作和监督工作,或者不重视生产和经营当中的安全问题,只把注意力放在企业的经济利益上面而忽视必要的安全防护投入,或者抱有侥幸的心理,导致了安全工作对企业来讲就只是贴贴标语、喊喊口号,而正是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给从事生产劳动的人员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根据我们国家相关部门的统计发现,大部分的生产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通过企业的提前预防避免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很多行政部门和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意识亟需加强的现状。
2、管理体系问题
        管理体系问题也存在于行政部门和企业两个方面,对于行政部门来讲缺乏可行性和效率都比较高的安全管理体制,使安全管理没有实现深入企业的效果;在企业方面来讲,其安全生产的制度也存在不完善的情况,在安全方面的资金投入和人力投入都不够,相关的从业人员安全教育缺乏实用性,相关的资料也不能够及时送达负责安全管理的行政部门。这些管理体系方面的问题都导致了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
        三、相关的改进措施
        针对现阶段安全管理工作当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应该从行政部门的管理体系和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制度两方面入手,通过体制的健全来消除企业在工业生产、商品运输和存储等多个方面所存在的隐患,以此保障企业内部劳动者和社会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1、完善组织管理体系
        现阶段所实行的管理体系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而有目的的对组织管理体系进行完善成为了提高管理成效的重要途径,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最应该得到重视:
        (1)明确的责任制度
         很多的部门对于所管理地区企业的生产安全都有一定的责任,这就造成了职能和责任的界定容易出现模糊的情况,以荆州市某镇烟花鞭炮伤人事件为例,在这起事故中,其责任涉及到了安监、质检、工商、公安等多个部门,不仅仅是在监督和预防工作中容易出现推诿的现象,甚至在受害者进行维权的过程中,也由于多个部门的责任不明确而不能顺利进行,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责任心的缺乏,都会认为这是其他部门的责任而得过且过。由此看来明确的责任制度是必不可少的,针对不同的行业,乡镇政府以及上一级的政府机构应该建立明确的制度进行责任分配,出现何种行业的何种事故都进行明确的规定,从而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以此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执行力度。
        (2)积极的激励制度
        由于安全管理的内容具有比较强的隐蔽性,在没有发生事故之前很难看到成效,同时其工作量和工作难度都比较大,相关的政治层面奖励和经济层面奖励又比较少,而一旦发生大的问题,就会有大量的行政官员被问责,甚至移送司法机关,这也影响了有效激励制度的建立,使生产安全管理的人员报酬低的情况下还成为了“高危行业”,这种现象也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在负激励措施严格的同时也应该重视正激励措施成为了组织管理制度的一个重点,在升职、工资、补贴方面适当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倾斜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2、完善培训教育体系
        安全知识和安全制度的教育和培训体系需要对于两个方面的人员都进行普及,一方面是政府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通过定时和高质量的培训来提高管理人员的法律素质和专业能力,使之能够迅速发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从而避免事故发生;另一个方面是对于乡镇企业员工的培训,在乡镇企业进行工作的管理人员和劳动者由于学历原因对于安全相关的法律常识和专业知识通常了解不深,这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对于乡镇企业的所有者和负责人进行培训是其中的工作重点,这将会使企业管理人员在思想意识和专业知识方面都得到必要的提高,摒弃“重效益、轻安全”的思想,将生产安全的相关企业条例执行到位,从而清除隐患。对于企业员工来讲,重点培训其安全的意识和专业方面的操作,使全体企业员工都能够知道一旦出现问题应该如何进行应对来进行事故的预警和处理。
        3、构建事故预警体系
        事故预警体系的构建是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最后一道安全线,对于乡镇企业生产安全来讲,应该遵循四个方面的原则,分别是可行性、全面性、科学性和前瞻性。乡镇企业由于交通、通信、人员能力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和大型的企业在预警体系的构建方面应该有所区别,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按照四个原则进行必要调整,以符合其特点。
        4、健全紧急救援体系
        救援体系是在发生事故之后将危害降低的必要体系,很多的乡镇企业由于通信和交通的问题会造成救援的缓慢导致的不必要牺牲,这一点也在多次事故中得到了证明,故而完善的救援体系是企业生产安全管理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结束语
        任何管理工作的质量保障都与其管理模式的理念和管理模式是分不开的,乡镇企业的生产安全也是如此,从意识和专业知识两个方面对行政管理人员、企业管理者、企业员工进行提高是防范事故发生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杨文涛,徐帅.乡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及对策[J].现代职业安全,2017(09):60-63.
        [2]黄肖. 乡镇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
        [3]侯端毅.试析如何做好乡镇安全生产管理工作[J].企业导报,2015(24):140-141.
        [4]邹小林.基层安全生产管理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4,15(05):70-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