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市政管理中排水管网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崔志鹏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8期   作者:  崔志鹏
[导读] 在城市市政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了避免城市内涝问题的发生,必须对传统的排水管网进行升级
         摘要:在城市市政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了避免城市内涝问题的发生,必须对传统的排水管网进行升级。通过构建信息化的排水管网系统,提高城市排水的效率与安全。下文主要就我国市政排水管网信息化的建设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并对排水管网信息化建设对市政管理的实际作用进行探究,以便合理地优化完善城市市政排水管网管理工作。
         关键词:市政管理;排水管网;信息化建设
         引言
         对于城市地下管线而言,排水管线是其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当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是有效保证城市建设和社会协调、经济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城镇化建设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排水管线的更新和变化也很快,各地都在新建、改建以及对原有管线进行扩建等。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导致城镇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再加上受到暴雨天气的影响,雨水排放量也逐渐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要不断加队对排水管网的建设力度,但是由于地下排水网络的动态、隐蔽以及其复杂性,市政管理人员如何才能对排水管网信息做到及时、精确地掌握,在城市管理、规划和建设运行当中充分发挥出排水管网的作用,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城市的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排水管网信息化建设的作用探究
         1.1可视化管理
         城市排水管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其中包含了不同属性的空间数据。在信息化系统运行过程中,不仅需要收集排水管网的各类信息,同时需要对城市不同地区和不同空间的基础地理信息进行采集,如城市的地形数据、航空影像资料、DEM资料等。管网信息化系统的运行改变了传统单一的管网控制方式,该系统分析处理的数据报告,可以为市政管理的其他业务开展提供决策的数据,提高了城市市政管理工作的质量。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对多种地理数据信息进行可视化的查看,以便于市政管理人员更加直观地了解城市排水管网的具体运营情况。在信息化数据库管理工作开展时,可以快速调取不同时期的排水资料,通过计算机系统对两者的数据进行对比,则可以更加清晰地掌握不同地区的排水效能变化,为城市的战略规划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数据资料[2]。
         1.2实时数据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城市排水管网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天然降水和污水进行收集和输送,排水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对现有硬件网络资源和数据资源做到充分融合,有效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在合理利用相关模型的时候,必须是要建立在在线监测数据和管网数据的基础之上的,唯有如此方可对管网的实际运行有一个更加清楚和全面的认识,从而有效确保管网日常维护工作的顺利实施。一旦压力、流量、液位以及流速等运行参数有异常情况发生时,市政管理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办法进行解决,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损失以及排水设施运转的正常性。现阶段,一些城市在对排水管线、中水站以及排水泵站进行监控管理的时候依然采用传统手段来进行,无法做到实时采集和监控排水管网的信息。物联网技术的产生和应用使这一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建设基于物联网的排水管网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对数学模型、各种传感器设备、GIS以及无线通信等技术进行充分利用,从而来感知排水管网的实时动态,这也是今后排水管网系统科学化管理的主要方向之一。
         1.3提升巡检、养护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排水管理部门需要定期对辖区内的管网及相关设施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和清除管网中的“病患”,保障城市的排水安全。随着智能终端和移动网络的普及,结合GIS、GPS和GPRS/CDMA等先进技术的手持移动设备成为排水管网巡检、养护的重要工具。排水管网管理信息系统采用手持设备与Web相结合的方式,现场巡查、养护人员通过手持设备将巡检信息和养护进展及时上传到监控中心,而监控中心的市政管理人员通过登录Web系统及时了解巡查和养护现场的详细信息,便于对巡查和养护工作进行动态监管,对发现的排水管网问题进行人员的科学调度。

通过自动化监管实现了巡检养护工作的高效执行,降低了管网养护的成本,提高了人员对紧急事件的响应速度,保障了管网的安全高效运行。
         1.4预测和模拟实际排水情况
         城镇化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城市下垫面非渗透面积的增加,城市内涝等事故的发生也对城市排水系统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基于排水模型的支持,排水管网系统与实际地形相结合,对排水管线的径流量、水深、降雨量、流速等数据以及相关数据要素(例如汇水区、节点等)进行分析,从而对城市地下排水管线的具体运行情况进行科学计算和模拟。排水模型的主要作用还在于对相应降雨条件下城市排水的情况进行模拟,从而找出可能溢水的检查井以及排水的薄弱点,对可能产生洪灾和积水的地点进行预测,从而为抗洪抢险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
         1.5辅助城市规划决策
         在排水管网的信息化运行时,合理地应用GIS技术,可以收集到更多的空间地理信息资料,该部分地理信息为管网的数据体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得数据体系的查询工作、拓扑分析工作可以得到有效开展。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下,深层次地挖掘相关的地理信息和管网信息,很好地解决了用户关心的排水问题,为城市市政的排水管网规划工作、城市建设工作、防洪控灾工作提供了辅助决策的相关数据报告。在城市排水管网规划单位进行管线的敷设设计工作时,则可以通过管网信息化分析的数据,快速地设计编制相关的技术方案。如进行城市老旧小区改造、道路扩建、城中村拆迁、商业楼盘开发等工作时,都需要对涉及的排水管线进行计算与重新规划。若处理不当,导致排水管爆裂时,则会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开展相关城市规划建设工作时,必须对排水管线进行全面的考量与规划,确保各个项目开发时,不会影响到周边居民的排水和道路的排水。
         2市政排水管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2.1数字化排水管网
         在数字化管网建设的过程中,主要应用了计算机控制技术,将相关的管线信息储存在计算机系统终端,通过及时录入与修改,提高排水管网的控制工作质量,但是该数字化管网系统并不具备图形和空间检索的性能。在数据库构建的过程中,将图形数据资料统一储存,但是两者仍旧没有形成一体,在提取相关图形信息时,无法实现高效的自动提取与利用。为了解决数字化管网系统的发展瓶颈,将图形对应的属性信息进行了有效关联,提高了管网信息提取的工作质量与效率。但是在对具体管线进行维护检修时,则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增加了管网运营的工作成本。
         2.2运行管理较为盲目
         (1)由于地下排水管网的错综复杂性,索然管理人员的巡查工作一直在进行,然而由于缺乏针对性,导致工作效率提不上去;(2)因为技术方面的缺陷而导致无法对管网的运行情况做到实时掌控,排水管网的运行状况通常情况下也只能单纯地依靠工作人员的记忆和经验进行盘算,假如有段管有异常情况出现,无法在第一时间进行发现和处理;(3)有突发情况产生的时候,因为无法对相关管网的运行情况和上游影响范围进行准确的预测,管理人员通常会不知所措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排水管网系统规划设计时,需要合理地应用信息化技术,构建信息化的排水管网系统。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该系统的不足,利用新兴技术进行完善,从而提高城市排水工作的质量与效果。
         参考文献
         [1]路顺.排水管网的信息化建设在市政管理中的作用[J].城市勘测,2014(03):159-161.
         [2]袁娇如.浅谈市政道路排水管道改造设计要点[J].安徽建筑,2018,24(05):303-3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