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排水施工顶管技术及监管要点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3月7期   作者:1刘昇 2薛寅
[导读] 随着我国建筑建设数量的增加和建设规模的扩大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建设数量的增加和建设规模的扩大,给排水工程施工的地位日益凸现。在城市给水、排水系统的建立中,顶管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建筑给排水施工的顶管技术要点和监管要点展开了分析,希望加强对顶管技术的了解与应用,推进我国的城市化建设。
关键词:给排水工程;顶管技术;监管要点
一、建筑施工中顶管技术的简述
        顶管技术是一种管道铺装技术,在工作坑内借助顶进设备将管道顶入土中。顶管技术是建筑给排水施工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使用顶管技术进行管道铺装不仅保障了建筑质量,还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施工过程的安全性。顶管技术有很多的优点:第一,使用顶管技术进行管道铺装施工的路段不需要封闭,而需要开挖的工作井和接受井可设置在闲置位置,在顶进管道过程中不影响道路上的车辆通行。第二,由于顶管技术涉及的路面开挖较少,给排水施工后不存在道路回填和路面修复等施工,有效控制了建筑工程造价。第三,使用先进自动遥控顶管掘进机,缩短施工时间,减轻施工人员工作量。掘进机和管道周围处在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之间,对土壤的影响较小,不会产生路面沉降或裂纹等问题。
二、建筑施工中顶管技术的使用
(一)顶管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案
        在顶管施工过程中使用泥水平平衡式顶管机切削土体,土体在顶管机泥土仓内与泥浆共同搅拌,通过形成塑性性的浓稠泥浆来平衡压力。工作井旁需设置泥浆池,在顶管顶进的过程中,泥浆池中低浓度的泥浆在泥水泵的加压下进行顶管机的土仓内中,与切削的土体混合浓度变高。泥水仓内的泥浆通过泥水泵排到地面,在泥水分离器的作用下分离成泥渣和低浓度泥浆。低浓度泥浆进行泥浆池,形成泥水循环系统。
(二)注浆减阻
        为降低顶进过程中的摩擦阻力,在顶管施工中要使用触变泥浆减阻。通过管道外部空间有触变泥浆构成的泥浆环套减少土层对管道形成的垂直压力。泥浆自有的浮力减少了管道对土层形成的正应力。注浆减阻的过程要确保管道不能渗水,因此在管道上需刷上一层沥青油。
三、建筑给排水顶管技术要点
(一)施工前期准备
        在进行建筑给排水顶管施工之前,技术人员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检查顶管技术需要的机械设备,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施工人员根据施工图纸并结合现场环境、土壤条件、给排水管道情况制定好施工计划,减少对建筑物周围环境的破坏。
(二)工作坑土方开挖
        工作坑挖土采用人工挖掘,在挖掘前先设置好位置,做好定位放线工作,明确地下管道路线和埋深,绕开地下电缆和地表建筑物。工作坑挖掘时应遵循“分层开挖、严禁超挖”、“大基坑小开挖”等原则,从上往下逐层开挖。另外,工作坑完成后应在周围设置彩钢板和安全警告牌。
(三)顶管规格选择
        顶管用管材的长度有相关规范要求,太长的顶管加大施工难度,太短的顶管影响施工效率,增加施工成本。一般砼管材为2米或2.5米一根顶管的直径选择需根据具体的施工环境确定,综合考虑管道受到的土压力和管道内力及该区域的给排水要求。选择合适的顶管规格能有效降低给排水的施工成本。
(四)设备安装
        在起始工作基坑上铺设顶管导轨。安装的导轨应顺直、平行、等高。千斤顶最好固定在支架上,并与管道中心的垂线对称。油泵设置在千斤顶附近,油管保持顺直。顶铁与管口之间应有缓冲衬垫隔开。当顶进力接近管节材料的许用抗压强度时,在管端增加U形或环形顶铁用于缓冲。
(五)管道防水
        在管道施工中,为有效发挥顶管技术的优势,提升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安全性,施工技术人员需高度重视管道的防水工作。管道接口是薄弱之处,需要进行加强防护,确保管道的不渗漏。


(六)顶进线路控制
为确保管道按照设计图要求的高程和方向顶进,测量人员在顶进过程中需对工具管的高程方向转动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结果调整纠偏千斤顶,进而调整工具管的顶进方向,将偏位的发生扼制在萌芽中。
四、建筑给排水施工顶管施工监管要点
(一)全面掌握顶管技术
        顶管技术在给排水施工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对环境和路面的影响较小。要想在给排水工程中灵活使用顶管技术,技术人员要全面了解掌握顶管施工的技术要求、顶管施工流程和安全注意事项,从而在施工的具体过程中有效的进行监督管理。
(二)做好顶管的测量和控制工作
        在顶管施工过程中需要检测控制的是顶管的顶进方向,顶进方向的测量工作是为了确保顶进方向的正确性。顶进方向如果失去控制可能造成顶进管道的弯曲变形的,进而使顶力迅速增加,改变周围的土层,造成周围土压力与顶进力不平衡。因此,在顶进过程中,一般每顶进60~80cm就需要检测人员测量一下,防止偏差超过规定值带来的危害。施工前,在顶管井周围设置精度控制测量网,检查测量点,及时修正偏差。
(三)合理设置顶管导轨
        顶管导轨一般由四根钢轨构成,沿钢轨水平方向均匀的设置有枕木,枕木的间距控制在0.8~11m范围内,钢轨的底面高度高于枕木的底面高度0.2m。工作坑地面长度等于钢轨长度。钢轨必须保证平直,将坡度严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安装的导轨应牢固可靠,在顶进过程中不能出现偏移的,需要定期进行检查校核。
(四)设置后背桩
        后背桩的设置应符合工程施工的技术要求以确保施工质量。在后背桩背面的土体夯实工作中,后背桩的桩体与梁体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独立的后背结构。后背结构可以最大限度的承载顶进过程中的顶力。顶进施工前要将背桩深埋入坑底,深度应不小于1.6m。钢制后背桩放置在桩前导轨上面,后背桩平面与顶进的轴向应相互垂直。
(五)顶管施工监理控制要点
        1、审查施工单体提交的施工方案,主要针对顶力设备的选择、导轨安装定位高程、顶进高程和轴线控制、纠偏措施、起重设备的固定和制动性能、安全措施等内容的审查,待审查通过后进行。
        2、对管道接口的规定:管节末接触土层之前,用麻丝、油毡或木垫板垫在接口处的外侧,管口内侧留有10~20mm管节末接触土层之间,顶紧后两管间的孔隙在10~15mm之间。顶管结束后,管节接口的内侧间隙参照设计规定。
        3、管道采用手工掘进时,工具管进入土层一段距离就需要测量一次。一般而言,顶进30cm需测量不少于一次。管道进入土层后正常顶进时,顶进100cm需测量不少于一次,纠偏时视情况增加测量次数。顶管完成后,对每个管节的接口处进行轴线位置和高程的测量,如果有错口,需记录好相关高差。纠偏应在顶进的过程中进行,采用小角度逐渐纠偏的方式。
(六)做好后期试验验收
        审查施验收工作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质检和交接。质检需要特别注意管段之间联接的焊接点,对其进行焊缝无损探伤检查。交接工作应按照项目施工中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一步步落实,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
五、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顶管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城市的给排水施工管道方面。合理的使用顶管技术,可以有效无法大面积的开挖道路进行管道铺设的问题的,降低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顶管技术在建筑给排水的应用为加快我国城市化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吕兰.浅谈建筑给排水施工顶管技术及监管[J].建材与装饰,2020(13):31+33.
[2]王伟.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管道安装方式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15):70.
[3]廖树锋.分析顶管技术在市政给排水施工中的运用[J].低碳世界,2016(06):92-93.
[4]黄俊军.市政给排水施工中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08):153-154.
[5]宋智雄.市政给排水施工中长距离顶管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02):101-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