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研究王瀚超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3月7期   作者:王瀚超
[导读] 在房地产行业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建筑单位要想在市场中分一杯羹
        摘要:在房地产行业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建筑单位要想在市场中分一杯羹,就需要持续提高自身现场管理能力,对施工过程中进行合理组织安排,实现工程质量、工期、成本等多方面的控制。对此,下面从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出发,分析了当前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的改革思路,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建筑安全事故;成因;预警管理

前言
        安全、高效是建筑单位立足于市场竞争的重要前提,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规范、标准发展,施工利润不再是衡量一个施工单位综合能力的关键指标,而安全生产、安全管理能力成为影响施工单位声誉的重要因素。因此,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已经是制约施工单位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也是施工单位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1.建筑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在建筑施工活动中,现场安全管理是保证施工单位产生经济效益的基础,做好安全管理工作,能减少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直接提高了施工效益。同样的,良好经济效益可以进一步提高现场安全管理手段,减少事故引起的经济损失,可以说现场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是有密不可分的关联。安全管理水平好的施工单位,能极大的提高自身在市场、业内的声誉,优化自身对外形象,有利于持续发展。其次,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内涵的体现,是将广大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是体现施工单位对人权、对生命、对健康的维护,也是施工单位在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坚定立场。总而言之,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不仅与施工单位自身的发展、收益有直接关联,更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社会稳定团结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施工单位有必要,也必须做好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从而全面推进建筑市场的持续发展。
2.引起建筑安全事故的主要成因
        在实际中,引起建筑安全事故的因素有很多,主要表现在:(1)施工安全管理不规范,在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本身具有极强的系统性,其对于管理者的综合素养有较高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管理经验才可以更好的开展安全管理活动。但是从当前建筑安全管理实际看,还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部分管理人员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安全管理操作,导致在现场存在安全隐患,加剧了安全事故发生几率。(2)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比较差,建筑施工本身具备加强的风险性,特别是近几年由于安全管理不到位而发生的建筑安全事故更是不断增加,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在于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比较差,现有的建筑施工人员其文化水平相对比较低,职业素养差,对安全不太重视,在施工中经常会出现违规操作的情况,从而加大了现场安全管理难度。
3.建筑安全事故预警管理措施
3.1 实现事后查处向事前控制的改变
        目前,我国工程项目的建筑安全检查方法依旧还是突击性的大检查,这种检查方法没有从源泉处关心整个项目部的安全生产状况,并且该种检查方法的监督管理制度和监督管理措施等不健全,进而伴随检查活动的开展让建筑安全形势演变为周期变化。一个工程项目没有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缺乏强硬的监管力度、资金的短缺和管理方法的落后等,均不能很好的满足市场发展需求,当这个工程项目出现安全事故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就会想方设法隐瞒实情或是施工单位出钱私了等。针对该种现象的出现,建筑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前移安全管理的重心,并将其落实到实处。安全监督部门还应加强预测和评价建筑单位的安全事故,进而将被动的想方设法的处理问题,转变为从源头查起,有效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3.2 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
        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为企业,一个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多起建筑事故,以及施工单位缺乏较强的安全基础管理意识,均是因为企业没有将主体责任落实到实处。企业应该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到实处,同时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根据建筑项目的具体状况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投入一定的安全保障,进而将安全生产的不同环节落实到实处。特别是企业法定代表人,应将他们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实处,让每个班组、每个岗位、每个施工工作人员均晓得自身的安全责任。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也应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的理念,并建筑项目进行相应的监督和考核,最终使得企业主体责任真正的落实到实处。与此同时,加强对施工现场生产、劳动组织和技术等的管理,严格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施工。总包单位不能为获得较高的利益就将工程分包给个人施工,或是分包给一些没有资质的单位施工,针对施工现场事故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施工单位的本质安全。工程建设、设计、监理和勘察等单位对于安全职责应进行很好的履行,同时,担负一定的责任。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加强监督工作,监督考核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度的实施,使得各放均具有一定的安全责任。
3.3 强化安全教育
    组织相关工作人员编写安全教育课程的大纲,使得考核内容和形式得到明确,坚决坚持持证上岗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推动安全培训教育活动,从整体上提供建筑行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安全素质。在教育培训的时候,应注重对施工现场一线工作人员的培训,特别是作为当前建筑主力军的农民工,千万不能忽视对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建筑施工现场的一线工作人员必须通过三级安全教育,安全生产知识、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为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必须培训合格后上岗。相关工作人员还应引导施工单位培训教育和管理农民工安全施工,在没有进行培训或是培训不合格的人,不能上岗。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安全培训的考核力度,严格按照考核标准执行,有效提高培训质量等。对于人们的安全培训教育记录,施工单位应进行备案。让安全教育培训变得更附针对性和触动行,有效增强施工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让“不伤害自己、补伤害别人和不被别人伤害”这一目标得到真正的实现,最终让企业真正的实现安全生产。此外,若高等院校具有一定的条件,可以开设建筑安全这一专业,充分利用大型建筑企业、中型建筑企业安全培训教育基地的教师和资源等,进而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高级安全管理专家。
总结
        在建筑施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建筑施工单位的发展,同时还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树立良好的安全施工理念,做好安全管理策划工作,全方位、全过程的保证施工现场安全,从而打造一个文明、安全的施工现场环境,实现施工单位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朝伟.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的研究[J].建筑与预算,2018(2):15-18.
[2]赵俊杰.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的研究[J].门窗,2017(10):201.
[3]徐丹.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的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4):5232-5233.
[4]蒋婷.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的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6(6):27.
[5]李成玉.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J].居舍,2019(35):102-103.
[6]刘建华.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的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9(5):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