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环保型施工措施分析黄楠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6卷3月7期   作者:黄楠、王楠、胡楠
[导读] 水利工程也称水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摘要:水利工程也称水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防止洪涝灾害,满足人类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需要的工程,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
关键词:水利工程;环保措施;环保型
1“环保型”施工措施的概述
        水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忽略的宝贵资源,在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地下水、洪流等)下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所以要利用好水资源,必须修建水利工程。我国水资源比较丰富,长江和黄河是我国两大水系,但是其在自然存在的状态下并不能满足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水利工程不仅要对控制水流的坝、堤、溢洪道等水工建筑物进行修建,而且还要修建渠道、渡漕、筏道、鱼道等为人类出行方便的水工建筑物,来对水量进行合理的调节与分配,以此来满足人民在生活和生产中对水资源的需要。所以,水利工程是我国比较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我国的重点修建工作。水利工程与国家经济发展和国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做得好,利国利民;做得差,伤财损民。所以,拥有好的水利工程,对一个国家发展十分重要。水利工程的修建,影响着施工现场周围的生态环境。水利工程对环境具有很多负伤害,不仅大型施工设施进入现场会破坏植被,而且在施工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很多废气与噪声,影响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并污染大气,最重要的是在施工中会造成水土稀松、地质损坏等难以挽回的破坏。所以,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合理的环保修建计划,不仅会加快修建的速度,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与污染。随着时代的发展,环保理念受到人类的广泛重视,并且我国也出台了大量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方针。修建环保型水利工程,是现在国家的重要工作。所以,国家为更好的修建环保型水利工程,明确了环境施工要求,制定了“可持续发展”修建水利工程的方针。在环保型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坚持五大原则,一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这是我国目前的发展重点;二是坚持循环再生原则,来达成物品的循环利用,完成节省资金、减少废物、保护环境三大目标;三是坚持协调时程需求原则,寻找最佳地点建设水利工程;四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原则,也就是减少对植物水土的破坏,减少废气的排放;五是坚持合理利用原则以及互生共补原则,这个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环保型”施工措施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
        水利工程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其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不仅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同时也对周遭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其施工的整体效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从目前来看,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植被破坏、水土稀松、噪声污染、灰尘污染、水源污染以及地质破坏等都是其工程对环境负作用的具体体现,而伴随着人们环保理念的不断增强,为贯彻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方针,国务院针对水利工程建设,作出了明确的环境施工要求,即为实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环保型”成为了水利工程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且在进行施工时,施工企业和施工工作人员需谨遵以下原则,即: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循环再生原则、协调时程需求原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原则、合理利用原则以及互生共补原则。
3水利工程环保型施工措施的具体分析
        在进行“环保型”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为从根本上降低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负作用,在建设施工过程中,提高对生态平衡稳定性的重视,对工作人员工作流程进行严格把关,是目前“环保型”水利建设过程的重要基础和根本前提,换句话来说,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根据当地的施工条件,结合工程的建设要求,严格按照环保条款及时检查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状况,从而及时处理好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以期将工程建设施工带给周围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经大量相关实践探索发现,目前在“环保型”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采取的主要环保施工措施有:
3.1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水资源作为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源,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范畴,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水资源现状更加不容乐观,故此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为避免水资源的污染与破坏,一方面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建设时,需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水质保护文件标准,对污水、废水的排放量进行严格控制,避免污水直接排放影响周遭生活用水的问题发生,进而保障饮用水资源能满足当前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而另一方面为最大程度的发挥水资源的应用效率,在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时,水利工程需将其先经过化粪池处理再排到农田,而对于工业污水来说,由于其里面残留的化学成分较多,因此在进行处理时,需将其经过隔油沉淀处理再用来喷洒道路和施工场地。
3.2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水利工程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工程量大、施工环节复杂是其工程的主要施工特点,因此在实际施工作业过程中,烟尘、粉末等物质的排放,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导致了大气污染的产生,还给人们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故此为从根本上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在进行实际施工作业过程中,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视也是十分必要的,即一方面施工企业的工作人员需严格按照相关污染标准,对烟尘等排放量进行严格控制,以期通过控制污染源头,来起到降低环境破坏的目的。而另一方面在进行材料运输时,施工单位可通过采用密封性好的运输车进行运输或做好覆盖措施再运输的方式,从而降低在运输过程中材料对于大气所造成的污染,进而在减少污染物质排放的基础上,为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3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
        噪声污染在一定程度上,为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噪声污染,避免影响周遭居民的正常生活,一方面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作业时,需严格按照相关的噪声标准,通过选用低噪声的工艺品和设备来达到降低噪声污染的目的,亦或是在施工区和居住区的中间,设置隔音设备,从而降低其在施工过程中对城市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而另一方面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作业时,要尽量在白天,严禁在晚上进行大规模的施工作业,给周遭居民营造良好生活环境的同时,也确保施工单位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发挥。
3.4固体垃圾的处理措施
        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固体废弃物的排放与处理一直以来都是降低水利工程整体施工效益的主要因素,故此在“环保型”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为从根本上有效解决固体垃圾,在实际施工作业过程中,一方面施工单位需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弃渣标准,对弃碴进行合理堆放和再次利用,避免随意倒放而破坏周遭的生态系统。而另一方面对于散落在施工现场的废渣,施工企业需要安排专门人员进行清理,避免防止有毒物质的遗留。
4结语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作为我国重要的民生基础设施工程——水利工程,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最主要的是它对周遭的生态环境还具有直接影响,而伴随物质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类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环保型”成为了未来水利工程的核心发展方向,故此为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发展目标,在实际施工作业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水利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根本前提。
        参考文献
        [1]韩发旺,李守业,周特奇.浅谈水利工程施工管理[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03).
        [2]易善亮.浅谈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存在的隐患及对策[J].中国水运(下半月刊).201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