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城市管理事业发展新思维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郭红英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经济新常态下城市管理事业发展要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探索推进“党建+”融合中心工作新模式,积极构建党的建设与城市管理事业发展共同谋划、有机融合、齐头并进、相辅相成的大党建工作格局,切实把党的政治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和治理优势,真正以党的建设的高质量保障城市管理事业发展的高质量。
        菏泽市城市管理服务中心  山东省菏泽市  274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经济新常态下城市管理事业发展要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探索推进“党建+”融合中心工作新模式,积极构建党的建设与城市管理事业发展共同谋划、有机融合、齐头并进、相辅相成的大党建工作格局,切实把党的政治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和治理优势,真正以党的建设的高质量保障城市管理事业发展的高质量。
        关键词:新常态;城市管理;事业发展
        引言
        近年来,我国各个地区为了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都加大了对城市管理和建设的力度,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各城市在强化城市管理工作中,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环境,提高了城市的品位,这对于各项事业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更好地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健康、全面发展。
        1城市管理的概述
        从我国文字的字义来看,“城”是指四周具有城墙维护,具有防守和保卫的区域,其首要作用是防御。“市”则是指集中起来进行产品交换,物资交流的场所。因而仅仅具有防御功能的城垣不能称为城市,仅仅是集市也不能称为城市。只有两者结合,并具有一定规模的非农业人口、兴旺的工商业和发达的文化,才能称其为城市。考察人类城市的发展史可知,自从有了城市便有了城市管理。
        2新常态下城市管理事业发展新思维
        2.1深入推进反腐倡廉
        反腐倡廉建设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严字当头,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定不移地反对“四风”。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学习教育,从实际出发,下大力气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着力解决在人民群众利益上站位不高、维护不力的问题;着力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中梗阻”问题;着力解决“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等问题,实现城市管理系统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2.2明确城市管理的职责定位,解决“管什么”
        无论是城市管理还是城市综合执法,省级以上都没有相应机构,地方城市管理到底管什么,均是由各地政府自己来决定。同时城市管理领域也没有上位法,怎么管没有标准,管什么,也没有规定。所以在缺乏上位法的前提下,针对只建不管、只管不建、又建又管等建设管理主体多元、重叠而造成的“不好管”问题,需要规范各项城市管理职责和制度,并使制度化建设成为一个长效的机制,这就是城市管理法治化的体现。因此形成一套完善的城管法律法规体系是城市管理的基础,对城市道路维护、环卫保洁、绿化管理到市容秩序管理等出台相应的规范性文件,明确管理主体和工作流程,并明确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义务。依赖严格、刚性的法律,形成依法办事、依法开展有效的城市管理。
        2.3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城市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需要利用多种途径来加大城市管理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对城市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强化城市管理,有效地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促进城市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这也能够为城市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赢得群众的支持。
        2.4要广泛吸纳公众参与城市管理
        要广泛吸纳公众参与城市管理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在立法时要做到公众广泛的参与其中。我们国家在对城市管理进行立法时,往往忽视了管理控制方面的立法,而把立法的侧重点大都放在了授权上。第二,不要对公众参与权限有过高的限制。

在我们国家有些城市在进行城市管理时也积极的举行听证会,允许人民群众参与其中,但是为什么城市管理依然做不好,城市管理工作依然一团糟呢?我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把公众参与权限设置的过高所致,听证会虽然举办了,但这一切都只有部分人参与其中,并且参与者不具有广泛性,致使所有的政策都流于形式。
        2.5完善综合管理大联动机制,解决“怎么管”
        在明确了城市管理和城市系统中其他部门的职责分工后,如何更好地实现跨部门跨领域协作,在不改变现有行政管理组织体制和各部门行政管理职能的情况下,实行常态化的大联动机制不失为一种选择。即以信息化平台建设为支撑,以“管理力量大整合、信息采集大共享、行政执法大联动”为重点,优化城市管理运行机制,解决城市管理中存在的管理层次多、行政力量各自为政、社会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和利用等问题,形成管理、服务、执法一体化的联动局面。一是建立统一的四级管理组织体系,形成综合的指挥平台。在市级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的指挥下,区、乡镇(街办)和社区相应组成分中心,形成大联动工作机制“一张网”,分级处理城市综合管理各项事务。二是整合各类管理资源和管理力量,构建统一的管理网络和信息共享平台。比如整合城管执法、市容市貌监管、巡防警务、治安防控等管理力量,建立统一的城市网格化巡管力量,共同开展市容环卫、违法建筑、无证经营、治安巡逻等工作,实行执法联动;又比如整合城管网格中心和市长热线,成立“城市大联动呼叫中心”,充分发挥数字城管的作用,构建统一的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推出民生热线,通过该平台接听、下派、处置。需多部门配合的,由该中心统一协调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在规定时限内予以办结,实现管理与服务的联动。三是整合社会资源,实行管理重心外移和管理主体大众化。在大联动工作机制统一指挥下,通过联席会议制度、授权委托制度建立常态化的基层综合管理与条线专业执法相结合的联动机制,形成“条线执法、基层牵头、力量整合、工作联动”的属地化管理模式。鼓励和引导公民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借助现代传媒手段,增强市民参与并监督城市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为民、便民、利民为原则,把城市管理的常规性工作与最基层的社区组织和原子化个体连接起来,让基层社区和居民个体分担一定量的城市管理工作,推进城市管理主体多元化,既壮大了城市管理的队伍,奠定了城市管理的群众基础,优化了城市管理的工作环境,又分散了聚集于城市管理者身上的众多矛盾,实现多维度、多层次、全覆盖式的城市管理。这种打破政府部门和层级间的条线壁垒和条块分割,消除相关职能部门间的管理空隙,实现各管理主体之间的配合与支持,形成资源最优化组合和最大化利用的格局将会是未来城市管理的一种趋势。
        2.6抓好安全稳定工作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推进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保持双重预防制度体系稳定、有效运行。加强广告牌、外墙附着物等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确保城市道路、桥梁、环卫设施、公园游乐设施、车站广场、供水供气等城市生命线的安全运行。严格工程建设程序,强化高空、吊装作业以及塔吊、脚手架使用和拆装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对城市薄弱环节、重点部位的管理,及时排查城市易涝区域和低洼积水点,确保市政设施正常运行。加大平安建设力度,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格落实信访责任制,确保系统内安全稳定。
        2.7积极推进市场化运作
        放宽市政公用行业准入条件,把环卫清扫保洁、园林绿化养护、垃圾清运、路灯照明管理、市政设施养护、内河管理、停车场管理、数字化城管信息采集等推向市场,实施市场化运作,提高管理成效。经济学家曾指出,要全面开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大力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应用,健全收益分配、价格调整以及政府补贴、监管机制,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PPP模式等多种形式,进入市政公用事业领域的建设、运营和维护市场,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拓宽城市投融资渠道。
        结语
        当前各级政府工作中,城市管理与城市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因此需要对城市管理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从而解决二者之间矛盾的地方,更好地推动二者的协调、健康发展,为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姚永玲.城市管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
        [2]杨宏山.研究型政府:公共治理的新愿景[J]学习与探索,2010(2).
        [3]赵金生.中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城市管理,2013(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