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兰州 730030
摘要:近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这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要求和精神的有效落实,也是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战疫”中发挥堡垒作用提出的明确要求,更是对基层党组织发挥堡垒战斗吹响的冲锋号,是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此次“战疫”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行动的一个纲领,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更有力作为指明方向。本文浅论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大疫情所进行的有效实践以及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应对重大疫情的有力措施,旨在推动新形势基层党组织应对重大疫情的能力以及理论思考。
关键词:重大疫情;新形势;基层党组织;有效实践;理论思考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工作开展的怎么样,直接影响到党的凝聚力、影响力、战斗力的充分发挥。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大疫情的爆发,对于基层党组织如何应对这种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有效应对重大疫情,提高党和政府应急管理能力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对我们党处理突发事件的历史经验,特别是从2003年“非典”以来我们党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进行总结,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我们党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应对新冠肺炎重大疫情的有效实践
(一)落实组织领导责任。面对疫情防控这场严峻斗争,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政治优势,着力提高政治领导力,引导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始终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即要迅速组建以基层党组织书记任组长,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成员、驻村工作队员为成员的村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并结合各地各自实际制定严密的工作预案,明确职责分工科学应对,确保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且有条不紊。
(二)落实健康教育职责。一方面,教育辖区居民群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鼓励群众戴口罩、勤洗手等,同时动员群众切实改变传统观念,不走亲访友,不串门、不参加聚餐、聚会等群体性活动,有效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另一方面,则是保持好的人居环境,对垃圾箱(桶)、垃圾堆、下水道口、电梯、窑井盖、办公场所进行每日消毒,切断其传播途径。
(三)落实疫情信息摸排和政策宣传。要对辖区的疫情进行全面摸排,做到零死角全覆盖,建好疫情等信息监控。同时,多渠道多方式向广大群众宣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现状、防护知识和措施,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对待疫情,对重点人员尤其是对疑似染疫病人员,强化监控乃至隔离,为打赢疫情阻击战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落实帮扶责任。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进一步落实,广大群众特别是那些被居家隔离的困难群众,他们的日常生活将变得更加困难,其所在党组织一定要安排好他们的生活救助,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人民群众生活的影响。
二、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应对重大疫情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辖区无职党员参与率不高。号召辖区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主动亮身份的党员不多,有相当一部分存有¡°无职一身轻¡±的思想,在思想上、行动上不能与党组织保持一致,关键时刻不出阵。
(二)防护物资严重不足。基层参与疫情防控的工作人员医用口罩、手套、消毒液、测温仪等防疫物资短缺,缺少专业防护,一般只有一个口罩,存在感染风险。
(三)人员摸查工作可能存在漏洞。对从湖北(武汉)地区进入人员信息摸查的渠道,现在主要是依靠公安系统查询身份证和村居上报的情况,但是在基层,人员分散大,准确性和全面性难以保证。有的对全省防疫工作会议召开之前的返乡人员及密切接触者排查不严。在高速公路出入口管控上,有的对非湖北籍外来车辆没有实行严格管制。
(四)基层疫情防控任务较重。专业知识和专业力量不足,专业疾控力量不足,社区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疾控专业知识和技能。一方面负责辖区入户全覆盖排查、宣传、重点人员守护,另一方面处置无人管理公共场所废弃口罩回收、开放式小区消杀、环境卫生保洁。同时还要迎接各级督查检查,人员精力严重不足。与此同时,基层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和防疫措施不到位,虽然一些地区已采取防疫措施,但基层群众戴口罩的比例并不高。公共场所医疗废物收集箱和收集袋较少,处置各种医疗废物不规范。
三、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应对重大疫情的工作建议
(一)基层党组织要在疫情防控斗争中提高政治动员力。¡°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各行各业基层党组织必须闻令而动,以临战状态加强政治动员。
要牢固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政治意识,把疫情防控斗争作为当前重大政治任务,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认清形势,明确责任,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上来,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做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坚定守护者。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要发挥身先士卒的¡°头雁¡±作用,带领党员干部发扬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精神,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义无反顾投身疫情防控斗争,以当先锋作表率的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在斗争中经受考验,锤炼忠诚党和人民的政治品格。基层党组织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强化大局意识,坚决做到令行禁止、服从命令听指挥,把自身锻造成为敢于斗争、能打硬仗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基层党组织要提高群众工作能力。针对疫情防控斗争给群众造成的不安心理,基层党组织要增强政治敏锐性,积极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加强防控措施和防护知识宣讲,提高基层群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消除群众的恐慌和焦虑,做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要密切关注舆情动态,引导群众在庞杂的战“疫”信息中增强辨别能力,做到不信谣、不传谣,相信党和政府、相信医护人员和科研工作者,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三)基层党组织要提高宣传鼓劲能力。面对疫情防控斗争的复杂环境,基层党组织尤其是宣传战线党组织要坚决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既要当好疫情防控斗争的战斗员,又要当好疫情防控斗争的宣传员。要以接地气、有力量、入人心的方式深入广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疫情防控斗争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感人事迹,坚定基层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坚决战胜疫情的信心。
(四)基层党组织要坚持服务群众思想观念,并将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疫情防控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了不便影响,基层党组织要坚持服务群众,组织党员干部努力做好生活必需品供应、交通运输、能源供应、依法严厉打击哄抬物价行为等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要组织在职党员进社区参加入户排查、体温检测、卫生消毒、心理疏导、便民服务等志愿服务工作,努力把服务做到群众的心坎上,提高服务群众水平,以服务践行初心使命、不负人民厚望。
(五)基层党组织要坚持深入一线。要全面贯彻党中央¡°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认真履职,坚守岗位。要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患者救治和社区防控一线,加强调查研究和情况摸查,及时准确弄清医疗救护、疫情预防、人员排查、物质供应等疫情防控工作的实际情况,为上级党委和政府精准把握疫情、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坚决靠前指挥,多为基层一线排忧解难,确保资源和力量向一线集中。要坚决警惕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高高在上、浮在表面、不明实情、推诿扯皮的党员干部,要严肃问责。
四、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应对重大疫情的研究意义
第一,人民群众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大家能更准确的理解疫情防控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以及取得的进展,基层党组织做好身边群众的工作,讲清疫情可防可控,稳定民心、增强信心,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不断增强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基层党组织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疫情防控斗争中挺身而出、扎实工作,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第二,基层党组织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增强了群众防控意识,提高群众防控能力,消除群众恐惧心理,党员带头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活动,教育引导身边亲友不集会、不聚餐、不串门,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对防止疫情传播具有重大意义。他们坚决服从上级疫情防控工作安排,认真履责,恪尽职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到哪里任务险重就上哪里工作。自从疫情发生以来,各个基层组织的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带领人民群众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不断强化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领导责任,有效的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因此,对基层党组织在此次疫情中的有效实践进行探索是非常有必要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夺取疫情防控斗争的全面胜利,无论是党组织的基层干部,还是普通民众,我们不仅要始终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形成疫情防控全国一盘棋,而且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组织和作风优势,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疫情防控斗争能力,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疫情防控斗争各领域和全过程。
参考文献
[1]王树荫.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邓尚群.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若干思考[J].党史文苑,2014.
[3]卜珍和、何业明、何晓琳.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化研究[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8.
[4]殷鹤、方增泉.重大疫情中的宣传工作:问题、原则及策略—以新冠肺炎疫情宣传工作为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
[5]高福进.新形势下我国应对重大疫情的理论思考[J].人民论坛,2020.
[6]彭福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的中华民族认同与民族主义的反对[J].民族学刊.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