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社会支持情况对自我效能感及预后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1期   作者: 王忠
[导读]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社会支持情况对自我效能感及预后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社会支持情况对自我效能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5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家庭支持量表(PSS-Fa)、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结果:153例患者自我效能平均得分为(28.09±3.44)分,自我效能感处于高水平者SSRS评分、PSS-Fa评分高于中等水平者,中等水平者高于低水平者(P<0.05);未复发者SSRS评分、PSS-Fa评分均高于复发者(P<0.05);经相关性分析, PSS-Fa得分、SSRS评分均与GSES评分呈正相关(r=0.612, 0.641,P<0.01)。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家庭社会支持有利于提高其自我效能感,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家庭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预后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精神障碍,其患病率达到6.55‰,且近年来呈逐年递增趋势。该病呈迁延性,复发率高,其一年、五年复发率分别达到40%和80% [1]。患者表现为认知功能受损和社会功能下降,其中20%的患者会终身患病,30%的患者会发展为精神衰退和精神残疾[2]。该病不仅使患者平均预期寿命大大缩短,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痛苦和疾病负担。由于疾病的特殊性,患者多居家治疗,由家庭照顾者为其提供用药监督、康复护理、社会技能训练等。因此家庭社会支持对其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很大影响。本文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社会支持情况与其自我效能感及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我院从2014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的15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标准:(1)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中的相关诊断标准[3];(2)经治疗后病情稳定,处于康复治疗期;(3)无沟通障碍,配合问卷;(4)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躯体疾病;(2)精神发育迟滞;(3)器质性脑病,有药物依赖史。153例患者中,男性97例,女性56例,年龄19~66岁,平均(41.52±3.73)岁,病程2~18年,平均(8.03±1.64)年,小学文化17例、初中42例、高中56例,大专及以上38例。
1.2方法 患者出院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1)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3个维度10个条目,总分12~66分,得分越高,表示社会支持水平越高。(2)家庭支持量表(PSS-Fa),包括15个条目,采用两分法评分,总分15分,≥10分表示高水平家庭支持。(3)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共10个条目,总分10~40分,其中得分≥32分表示自我效能感处于高水平,得分24~32分表示处于中等水平,得分<24分表示处于低水平。所有患者均随访3年以上。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包,均数比较用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检验。
2 结果
2.1不同等级自我效能患者家庭社会支持情况 153例患者自我效能得分平均(28.09±3.44)分,其中自我效能感处于高水平者41例(26.80%),处于中等水平55例(35.95%),处于低水平57例(37.25%)。自我效能感处于高水平者SSRS评分、PSS-Fa评分最高,两量表评分均为高水平者>中等水平者>低水平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不同等级自我效能患者家庭社会支持得分情况(±s)


2.2不同预后患者家庭社会支持情况 未复发者SSRS评分、PSS-Fa评分均高于复发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预后患者家庭社会支持得分情况(±s)


2.3相关性分析 经Pearson相关分析, PSS-Fa得分、SSRS评分与GSES评分均呈线性正相关(r=0.612,0.641,P<0.01)。
3讨论
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己实现某个行为目标有效性的主观性判断和评估,是预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自律行为[4]的重要因素。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社会生活中属于弱势群体,其长期处于孤独、绝望、逃避等情绪状态下,在人际交往、家庭、就业等方面的成功体验较少,社会支持不足,加之公众歧视,使其感觉到孤单、失望,对一切的事物有无力感,对治疗和生活失去信心,其自我评价和对自我价值的定位较低,其自我效能感也往往较低。低自我效能者自我照顾能力低,不利于身体健康的有效管理。王静等[4]报道,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有利于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其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徐妹等[5]也报道,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效能,同时增强自我效能也助于更好的利用社会支持。
家庭及亲友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由于该群体社会功能受损,其主要接触对象是家人和亲友,他们是患者在应对生活突发事件时精神和物质帮助的主要提供者,他们可以关心、安慰患者,增强其对生活的信心,提高其抵抗挫折、应对应激及情感交流和人交往的能力,进而帮助其维持良好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功能。本研究中,患者SSRS评分、PSS-Fa评分随着自我效能感的增加而增加,其得分均与GSES评分呈正相关,提示家庭社会支持越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越强。未复发者SSRS评分、PSS-Fa评分均高于复发者,提示家庭社会支持对患者的预后也具有重要影响,家庭社会支持越高,患者的复发率越低。
蔡丽莉等[6]研究发现,将运用自我效能理论运用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中,利用激励政策和家庭关怀,可发挥患者的自身潜能,提高其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其服药依从性,从而改善其社会功能缺陷,提高其生活质量。患者家庭功能、家庭环境和氛围较好者,其得到的家庭社会支持越多,拥有的社会资源也越多,使其在遇到困难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提高自尊感和自我效能,发挥其潜能。而自我效能感较强的患者,利用家庭社会支持网络的能力也较强,可利用各种支持应对困难。
总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社会支持越好,其自我效能感越高,复发率越低,预后越理想。因此,在对该类患者积极治疗的同时,应充分发挥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帮助其提高其自我效能感,以改变其行为,形成健康的心理,强化其对治疗的信心,提高其服药依从性,从而减少复发,改善其预后。

参考文献
[1]熊倩,余建英,寇晓敏,等.“个体-团体-家属”模式的社会支持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 精神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17): 2571-2573.
[2]张红梅,赵占胜,孙志刚.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社会支持情况对自我效能感及预后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44(1):9-11.
[3]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M].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72-78.
[4]王静.自我效能提升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1):1-3.
[5]徐妹,张国芳,占归来.社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研究[J].中国康复,2015,39(1):71-73.
[6]蔡丽莉,陈佩儀.自我效能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31):107-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