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导向下技能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新型探索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贺丽娜
[导读] 摘要:淄博市技师学院是一所具有六十多年历史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信息工程系校企合作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工学结合,部分时间在学校,部分时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以校园为主的校企合作技能模式。
        淄博市技师学院  山东淄博  255022
        摘要:淄博市技师学院是一所具有六十多年历史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信息工程系校企合作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工学结合,部分时间在学校,部分时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以校园为主的校企合作技能模式。系办学经验和一流的师资队伍,突出技能办学特色,贴近社会、贴近经济、贴近企业办学,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单位已发展到近百家,培养了一大批社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深受企业欢迎。校企合作必须适应社会新的模式体系,注重学生全方面发展,打造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与社会、企业需求能力相结合。
        关键词:教育校企合作理念模式
        根据现代社会的更新和发展,企业迫切需要技术人才、专业性人才、高端人才,而技工院校的学生就要从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这也是对技工院校学生的校企合作、输送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所以技师学院以“立足技能,奉献社会,严谨务实,求真创新,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为质量方针,能更好的走向社会,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一、校企合作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1.财政和政策支持给与技工院校的力度不够大,学校与企业的短期合作不够深入,学校理论与实践的不能更好的有机结合,校企合作机制停留在初级阶段,合作层次不够深运行力度不够大。
        2.校企合作不断增加扩大,大多都是学校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层次更多,企业还是以利益为先,没有投入更多的设备、技术能力到学校中。校企合作应是互补优势、你情我愿、同甘共苦、共享利益互赢互利、双赢的一个局面。
        3.短周期性和教育及人才培养的长久性更好的创造更大的工作效益、产生有效的利益,不仅满足于企业、学校的现实需要,还要签订长期的发展能力需呀,解决毕业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使人才不断融入到社会中,形成良性循环,解决毕业生出路、让毕业生对自己的能力有更大的信心,使校区合作利益最大化使我们长期考虑的重要问题。
        二、近几年毕业生就业落实情况
        (一)系提前开展了就业前的就业指导工作。
        1.对每一位毕业生建立了详细档案。系每年为毕业生的专业、层次、家庭地址、就业单位、学习成绩、工作能力及表现等录入档案,做到了及时掌握毕业生信息、全方位跟踪服务和管理。
        2.制定了学院毕业生就业推荐制度,使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有序进行。
        3.分专业班级对毕业生进行了系统地就业指导,让每个学生了解技能人才需求状况,转变就业观念,掌握就业政策、面试技巧,客观合理评价个人水平能力,把握住就业机会,提高成功率。
        (二)实施工学结合,为学生进入企业奠定了基础。
        学院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模式,为实施工学结合奠定了基础。为满足企业用工需求,按照校企合作协议,系每学期安排在校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两个月或更长时间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习,学校和企业共同进行技术指导,学校教师可以到企业中去,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技术模块指导,相互探讨教学计划、、实习实训、教学评价、课程内容、企业文化等相关内容。学生能够定岗,进行顶岗实习,既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增加了学生的收入,也为企业完成了一定的生产任务。已与淄博联通公司、淄博海信、淄博太平洋保险公司形成了长期固定的合作。
        (三)“订单教育”的鉴定为学生就业解除了后顾之忧
        长期的校企合作使我们能及时了解企业的用工信息,为解决企业用工之需,学院与企业签定订单教育协议书,为企业定向培养,同时冠以企业名称的班级,与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部分课程由企业派专家讲授,并渗透企业文化,部分实习内容也由企业承担。学生的培养与企业的用人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习场地直接到企业中。先后组建了联通、互联网等几个订单教育班,订单培养人数200余名。


        (四)通过多种渠道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为了迎接新形势下带来的就业寒流,克服困难,促进毕业生就业。系通过多种渠道扩大毕业生信息发布范围,收集企业用工信息,为我院毕业生取得更大的就业空间。
        1.根据企业需求,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或继续教育企业的技术指导。了解企业的社会文化需求,为企业提供在职员工培训、科技人员继续教育、企业文化建设等多种形式服务。
        2.举办校企协作年会,研讨技能人才需求方向,为专业设置、招生培训人数提供科学依据。
        3.掌握国家政策,加强地域、校际、校企之间的交流沟通,考察调研就业市场,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
        4.适时召开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筛选出较高质量并适合我系毕业生就业的用人单位参加供需见面会,使企业和学生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双向选择。
        (五)增强服务意识,促进了就业巩固率。
        1.增强服务意识,努力为毕业生排忧解难。
        为更好地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工作,我们对每位毕业生的专业、层次、家庭地址、就业单位、学习成绩、工作能力及表现等录入档案,掌握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单位落实情况。对已就业学生,我们定期到企业调查了解其工作情况,使他们始终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和支持,从而克服困难、安心工作、正面人生。
        2.定期邀请用人单位领导来学院,了解人才使用中的实际问题。学校用师资力量和设备与企业无缝对接,在科研攻关、产品技术、合作方案、共同操作等方面进行合作,使校企合作的专业设备和师资资源得以充分实现最大利益化。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改进教学。
        三、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
        1.“工学结合”’期间学生的安全责任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给管理和事故处理造成困难。
        2.贯彻国务院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文件不够,落实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不到位,企业积极性不高。
        3.受传统观念影响,存在一次就业定终生的错误思想,导致少数同学好高骛远,挑肥捡瘦,错失就业机遇。
        四、对就业工作的建议
        在就业工作的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要办好职业教学,既要按职业教育的规律教学,采取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1.政府指导,多了解分析社会形势,深化教学改革,强化职业技能培养,新时代技工院校学生培养目标和企业所需相吻合,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
        2.尽快制定适合“工学结合”的相关法律法规,鼓励和发挥企业对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和作用,推进校企合作引向深入开展。
        3.落实国家有关政策,例如研究淄博金政37条相关政策,推动新时代校企合作背景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工学结合”的健康发展。
        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推广,大家逐渐看到了学生毕业走向企业的变化。校企合作的推行,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学院的发展,但同时也需要学生、家长、老师、学校多方面的配合。只有大家都意识到校企合作的必要性长远利益,才能打开思路献计献策,校企合作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国际比较田.高教探索。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全国高职高专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论文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