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钻探工程公司运输二公司三分公司 吉林省松原市 138000
摘要:道路运输企业管理中,车辆技术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关系着道路运输企业自身的发展,身为社会生产力的组成部分,车辆技术管理也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在道路运输企业对车辆进行技术管理时,要注重预防并以预防为主,在保证经济性和技术性的情况下,对企业车辆进行合理的优选调配、检测维护等全程的监控维护。虽然我国道路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模式较为合理,但是实施起来还是存在着不少弊端,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改善措施
1加强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必要性
运输行业是高风险的行业,运输企业的安全运行与它的效益紧密相关。近年来,在运输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重特大道路安全事故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基于此,运输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强化自身车辆技术管理,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最大限度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运输企业的车辆技术管理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具有专业性强、系统性强的特点,其对于确保运输企业的安全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十分有必要。
2当前道路运输车辆的技术管理现状
2.1道路运输企业中车辆技术管理基础资料不规范
交通运输行业因为近年来的不断发展,涌入了一批专业素质或高或低的从业人员,这种行业状态下,大部分的道路运输企业只关注自身的发展,交通运输行业的主管部门也没有对其进行很好的规整,缺少一套用来实施的完整的车辆技术管理制度。对道路运输企业来说,车辆档案和运转记录的管理是进行车辆技术管理的根本,在管理过程中,应该为每一辆车建立属于自身的档案,将车辆从购入到使用、报废的整个使用过程的资料都准确的记录到档案中。运转记录由驾驶员亲自填写,详细记载车辆每天的工作运转情况。
2.2运输车辆的维护意识不足
当前的道路运输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受经济条件的束缚,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往往在车辆故障出现以后才实施维修检查,这种车辆维修方式将严重影响车辆的使用寿命。目前,大多数运输企业的汽车修理车间比较落后,其中的检修设备和维护设施也不健全,直接导致了汽车维修效率的降低。另外,在当前运输车辆进入机电一体化的模式下,很多车辆维修人员仍然采用“耳听、眼看、手摸、鼻闻”的修车经验进行维修作业,无法为车辆维修提供准确的检修保障。阻碍了车辆维修人员的专业发展。
2.3维修人员培训不到位,维修队伍素质下降
个别维修班中的维修人员,在执行维修作业项目时候,尚有偷工减料,缩减工期、胡乱诊断维修或人为扩大工期和项目的情况和现象还是存在。有的修理工在维修过程中,明明发现了新故障,但因车间生产组没有计划安排,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而放之认之,给车辆安全运行带来隐患;维修和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参差不齐,个别素质较差,无法独立完成车辆技术故障的诊断和检验,胡乱维修、人为扩大修程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浪费人力和物力,影响车辆技术状况。
3完善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的措施
3.1规范车辆技术管理服务
运输车辆管理部门应当加强车辆技术管理制度,不断增加维修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知识足及管理水平高的专业车辆运输管理团队。首先,应对车辆的源头管理加以限制,车辆出厂应配备齐全的技术资料,如操作保养手册、配件目录、维修手册,合理调整车辆的出厂管理办法,依据车辆应具备的维修配置及相关参数等进行详细的规定。其次,车辆运输部门应及时检查车辆超载标准及油量消耗负荷,以适当的技术参数作为车辆安全运行的基础保障。
最后,建立行业内部统一的信息服务机构,确保车辆维修过程的高效率、高质量,将车辆投资方的权益保障落实到实处。
3.2做好内部培训与送外培训相结合,加强职工培训
要举办专业培训班,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轮训,要求驾驶员,不仅掌握正确的驾驶操作技能,而且要做到车辆懂性能、懂原理、懂构造、懂用途,会操作、会检查、会保养、会排除故障,熟悉车辆结构、功能和一般的维护调校知识。修理工要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树立良好的质量、安全责任意识,保质保量完成车辆维修工作。要请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傅和技术人员,结合实际现场讲解车辆技术故障的表象和处理办法,不断提高驾驶员和修理工处理车辆疑难故障的能力等等。
3.3提高企业和驾驶员的车辆维护意识
只有提高了企业和驾驶员的车辆维护意识,道路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落地实施。意识作为管理的源头,思想开始改变,才能落实到行动上来。道路运输企业应从自身做起,加强车辆技术管理的宣传,提高企业对车辆维护的重视度,认真及时督促车辆的承包者和驾驶员,定期对车辆进行维护,并对维护的真实度进行严格的考察,用坚定的态度支持车辆维护。
3.4建立考核和奖罚机制,实行目标管理机制
实行目标管理机制,建立考核和奖罚机制,工作差的驾驶员、修理工要给予经济处罚,特别差的要坚决改换工种,甚至给予行政处分,实行目标管理机制,通过完善制度,强化考核机制,有效地促进驾驶人员遵守驾驶操作规程和搞好日常维护工作,使日常维护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督促修理工在车辆维修质量、进度和服务上,做到高效率、低 成本消耗,保证运输效益最大化。
3.5加强车辆维护现场监管工作
在车辆维护过程中,道路运输企业可以适时选派一些管理人员到车辆维修地进行现场的勘察和监管,考察车辆维修企业是否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对车辆进行严格的维护工艺流程操作。需要定期检查与维护的零部件一定要按照规定进行拆取检验,不可忽略细节。对于一些检测不过关或是不太建议继续使用的零部件,坚决不予使用。
3.6合理调整营运车辆二级维护间隔周期
车辆的制造技术不断提高,制造工艺不断完善,交通运输情况也日益转好。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合理的对营运车辆的二级维护间隔周期进行调整。目前的规定中,要求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依据《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T18344)等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车辆维修手册、使用说明书等,结合车辆类别、车辆运行状况、行驶里程、道路条件、使用年限等因素,自行确定车辆维护周期,并自觉组织实施,确保车辆正常维护。影响车辆技术状况的条件有很多,比如车辆的类型,等级,车辆的结构配制,车辆中零部件的使用寿命等。在维护过程中,一些零部件在出厂时规定的维护周期内是不需要进行拆解的,但是在规定的维护工艺中需要被拆解,每次的维护都会对零部件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车辆中一些关键零部件的维护周期其实比规定的二级维护周期要长很多,可以据此进行优化调整。
结束语
总之,做好道路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有利于维护车辆技术良好的状态,保证车辆在交通行驶中的安全性,在节约成本的同时降低污染和能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保证车辆带来的社会效益。因此,加强道路路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车辆管理各环节要认真执行车辆技术管理制度,并以此纲领性文件为指导,细化各个方面的实施细则,不断提高车辆技术管理水平,保证车辆运行高效、低耗、服务及时、效益可观!
参考文献:
[1]姚新胜,李冠峰,曲建华.我国车辆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用汽车,2010(07).
[2]詹小勇.车辆技术管理对于降低运输成本的影响分析[J].山西青年,2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