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照明节能优化措施的探讨 杨硕

发表时间:2020/6/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杨硕
[导读] 摘要: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更为迅速,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对资源的消耗逐年增加,而我国国内的资源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国家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北京兴电国际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  100048
        摘要: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更为迅速,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对资源的消耗逐年增加,而我国国内的资源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国家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此后国家对节能减排的建设逐渐加强,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本文对建筑照明节能优化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照明;节能优化;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城市化的脚步进一步加快,具有各种功能的建筑的规模不断增大,其消耗的能源不断增加。又因其的结构变得愈发复杂,各种功能分区愈发精细,这就需要更加精密的照明系统为建筑提供帮助。照明系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所以建筑照明节能优化已成为建筑节能的重要内容。在建筑节能优化的设计中应以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手段来使建筑照明满足人们的需求。
        一、建筑照明系统的常用节能技术特点分析
        1、LED高效节能灯具优势和效益分析
        LED灯优势:
        1)节能:直流驱动,超低功耗,电光功率转换接近100%,相同照明效果比传统光源节能50%以上;2)高亮度、低热量:LED使用冷发光技术,发热量比普通照明灯具低很多;3)寿命长:LED光源有人称它为长寿灯,意为永不熄灭的灯。固体冷光源,环氧树脂封装,灯体内也没有松动的部分,不存在灯丝发光易烧、热沉积、光衰等缺点,使用寿命可达6万到10万小时,比传统光源寿命长10倍以上;4)环保:LED是由无毒的材料作成,不像荧光灯含水银会造成污染,同时LED也可以回收再利用;5)坚固耐用:LED是被完全的封装在环氧树脂里面,它比灯泡和荧光灯管都坚固,灯体内也没有松动的部分,这些特点使得LED可以说是不易损坏的。
        节能效益:LED节电率较高。常用的LED灯如1.2mLEDT5一体化灯管额定功率12W/14W,内置驱动,传统的T5荧光灯额定功率一般为28W,还需计入电子镇流器功率,单灯节电率可达50%左右。1.2mLEDT8灯额定功率12W~16W,传统的T8荧光灯额定功率一般为36W,还需计入电感镇流器功率,单灯节电率高达60%以上。3WLED球泡灯可替换传统的9W节能灯,单灯节电率高达66.7%;3WLED射灯可替换原35W射灯,单灯节能率更高。可见采用LED灯节能效益非常好,随着LED灯技术日趋成熟,性能稳定,购置费用不断降低,近几年得到普及。
        注意事项:1)LED驱动影响LED寿命。由电子元件组成,包括半导体元件,电阻,电容,电感等,这些元件都有使用寿命,任何一个器件失效都会导致整个电路的失效或者部分功能失效,驱动电路直接影响LED寿命;2)LED散热。LED为冷光源,工作结温不能超过限值,设计时还要留一定余量。整个灯具的设计要考虑外形美观,安装方便,配光,散热等很多方面问题,若设计不合理,多余的热能无法快速排除,灯具会积聚大量热量,造成LED灯具寿命减短。
        2、室内照明智能控制系统特点和效益分析
        室内照明智能照明系统实现功能:
        1)定时控制:根据日常的运行要求在不同时段采用不同灯光组合。例如白天上下班人流量大的时间段内定时开启部分灯光;晚上营业时间段内开启全部灯光;停止营业后仅开启24小时照明回路。2)场景控制:预设多种场景,例如全开模式、特定灯光等等,只需要在管理中心通过電脑鼠标按键便能进入相应的预设场景,实现整个区域的灯光效果的整体控制。通过场景控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控制区域内的照明控制做灵活的调整。3)单回路远程控制。可对系统内任意单独回路做远程监控,实现比场景控制更精细化的控制效果。4)日计划管理。通过日计划管理,系统可对每一回路的开闭时刻进行调整设定,满足不同季节、不同节日的不同光环境要求。
        节能效益:通过上述智能照明管理,统一管理精准控制,一般可以实现节约室内照明系统用电量的20%~30%左右。
        注意事项:安装工程大,适合新建项目。室内照明灯具种类多数量大,需安装数百上千的照明回路智能系统,需投入大量开关控制器,安装工程量大,既有建筑实施困难较大,适合于新建项目统一设计装修。


        二、照明设计的现状
        随着环保节能设计理念应用在建筑照明领域的深入,绿色照明设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不过由于我国在这一方面的起步较晚,导致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地暴露出了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点:(1)在进行建筑的照明设计时,忽视了根据计算来对室内的眩光值进行校验;(2)相关的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仅仅注重于条文中标注的照明功率的密度值,忽视了建筑室内的实际照度;(3)部分设计人员并没有根据建筑的功效来选择不同规格的灯具;(4)部分设计人员大多是根据自身的经验对建筑的照明进行设计,缺乏一定的严谨性;(5)在建筑照明设计完成之后,为了最大程度地满足业主与客户的需要,导致对设计方案的执行力不足。
        三、绿色照明节能设计的原则
        1、经济实用的原则
        该项原则主要是指在进行照明灯具的选择时,需要严格地根据灯具的规格与数量进行选择,结合建筑室内的实际面积对建筑的照明系统进行科学环保的设计,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的施工成本以及电能的消耗。此外,相关的设计人员还需要在对建筑照明系统进行设计时,充分地结合经济实用的原则,全面系统地掌握有关建筑照明节能设计的知识,以此来为建筑的照明系统制定更为环保节能的设计方案。
        2、绿色环保的原则
        该项原则主要是指在有关建筑照明设计与施工的过程中,充分地融合节能的理念,在最大程度上满足节能环保的需要,进而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上的需求。同时,在对建筑照明系统的设计时,相关人员还需要充分地结合绿色环保的原则,以此来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照明对电能的消耗,进而推动我国建筑照明节能设计领域的发展。
        四、照明的设计
        光源是实现建筑照明节能优化效果的重要手段。选择高效节能的灯具和照明系数高的灯具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高效节能灯具有亮度高,色差小,光效稳定,能源消耗少等特点。还具有启动快,频闪小,使用寿命长,安装简单等优势。高效节能灯长被使用于工厂,商城,医院,办公楼等大型照明场所。灯具的反射面也是影响照明光效的因素之一。灯具反射面设计越合理,即它的反射比越高,其照明效果更好。考虑到综合因素,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灯具进行合理的选择,根据不同的场景选用不同的灯具,以达到节能且高效的目的。灯具的安装也需要合理的设计。灯光照射距离的不同会导致灯光强度的不同。合理的安装位置,会降低所需要的灯光功率和灯光的散射,从而节省电能。同时优化照明的设计也能起到建筑照明节能的作用。充分的利用自然光也可以起到优化建筑照明优化的目的。而想要充分采用自然光就需要建筑设计者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建筑结构形式的合理性,以及如何解决光线的利用率大化的问题。
        五、照明控制方式的设计
        根据不同建筑分区所要实现的功能区别对待,设计不同的照明控制方式,尽可能的做到设计合理,使用便捷,以及节能环保。在建筑照明系统的控制方式进行节能化改进,如采用光控,时控,感应控制等多种控制方式进行搭配,适时的自动通断开关,都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结合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现代自动化控制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对照明系统进行智能控制。不同于传统的建筑照明控制,现代的智能照明控制具有诸多优点。由于是实现设计好的程序,通过事先编好的程序控制电路的通断,这使照明系统的控制更为准确,更为及时,不仅降低了开关的通断次数,减少不必要的损耗,还减少了灯的工作时间,以此减少了电能的消耗和设备的磨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设计不同的光照模式,满足不同情况下的需求。通过控制光照的强度,光线的方向,照射的时间以及其他因素来达到节能的目的。智能控制系统可以由外置的感光部件感受到外界的光线变化,判断自然光或其他不可控的光的强度,以此为根据调节自身的亮度,大限度利用其他光线来达到节能的目的。以此减少不需要时的光照来降低能源的消耗。相对于传统的照明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不再需要手动控制,完全自动控制,有开发者设计好程序智能管理,可以实现远程统一集中管理。同时,使用各种节能开关或装置也可以改进传统的控制方式,对建筑照明进行节能控制。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由于我国的经济水平的上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照明节能优化的技术会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城市建筑会对照明节能进行优化,在这个过程中,照明节能技术会不断创新发展,会为我们带来更加舒适的生活或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杨斌.建筑电气照明系统节能优化设计技术要点探讨[J].四川建材,2018,44(04):209-210.
        [2]陈章艺.智能楼宇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综合应用措施探讨[J].大观周刊,2011(27):69.
        [3]叶晓雪.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及照明节能设计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7(03):201-2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