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画图策略是众多的数学解题策略中最基本的、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策略。培养低年级段学生的画图能力和画图意识对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有重要作用。同时教育面向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学习与实践的相结合,因此本文重在讨论如何在实践体验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画图意识以及画图能力。
【关键词】实践体验教学活动;画图意识;画图能力;培养
一、培养学生画图意识的好处
(一)复杂数学问题简单化
数学中有很多的复杂问题,比如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旅游租车”问题等。这些问题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来说会显得比较复杂,难以求解。低年级的学生在逻辑思维方面尚有所欠缺,但其直观感知能力很强,通过画图就可以使这类题目变得简单易懂,使得学生们更容易学会解决方法。
(二)特殊数学问题一般化
小学生学习数学时一个经常出现的问题是不知道如何迁移自己所学的知识。比如在学习分数的时候,学生在经历过大量的运算后往往能熟练掌握分数的乘除运算。但是在具体应用的时候,比如计算某一个物品占同一类物品的几分之几时,很多学生就会陷入思索,不知道怎么求解。通过画图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他们之间的共性,更好更快的解决问题。
(三)抽象数学问题形象化
抽象的数学问题也经常困扰学生。部编版的教材中涉及了一定量的概念,如平均分、圆、三角形。这些概念都需要我们援引生活中的例子来加以具体化解释,因此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有利于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概念。
二、实践体验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画图意识的方法
实践教学活动,顾名思义就是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脱离书本的条条框框,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应用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画图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也能锻炼学生的画图能力,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体验画图的价值
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发挥高效的作用。”小学生往往在逻辑思维方面略逊一筹,但这些学生往往充满好奇心,对实物有极强的感知能力。因而教师们应当在实践教学中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利用学生的这种倾向用大量的实物充实自己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正如美国数学家斯蒂恩所说:“如果一个特定的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图像,那么就整体地把握了问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正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阶段。比如“鸡兔同笼”问题,一般情况下是通过列解含有两个未知量X和Y的等式计算得到鸡和兔的个数。这看上去很简单,但很多学生是难以接受这种方法的。相比之下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画出鸡和兔的头和脚并通过数数的方法得出结论会让他们感觉到更容易理解。而且如果一道数学应用题中是纯文字的描述或只有百分比没有具体数量的,学生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
此时如果知道如何画图就能够极大的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教师在这一阶段的实践教学中的目的就是运用实例使学生们意识到画图的作用和好处,初步培养起孩子们的画图兴趣和画图能力。
(二)教会方法,体验画图的多样性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之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学生初步掌握画图能力、树立起画图意识后,教师的任务就发生了转变。数学中的图多种多样,在解决不同的问题时画出正确合适的图往往可以简化计算,同样的一道题目也可以有不同的画图方法。数学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思维的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勇于探索新的方法,而不拘泥于一次成功。比如在讲述分数时,可以引导学生绘制线段图,并通过调整单位线段的长度使之能表示不同的分数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折纸的方式向学生形象的展现这一过程,并让学生动手实践直至学会画出线段图。再比如排队问题可以教学生画示意图、排列组合问题教学生画树图。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总结各种图示的优缺点,并与其他同学比较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当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创造一些自己专属的画图方法,但要注意规范学生的画图步骤。如画图要用直尺、在图上标记重要信息等。让学生从开始的兴趣转变为一种能力,从感性的认知开始学会去思考内在的原理,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三)运用画图,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数学本质上是一种工具,学习它是为了解决问题,而画图能力则是为了更好更快的解决问题。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去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追及问题与相遇问题,这是一个典型的生活常见例子。教师可以以此为题引入,安排学生角色扮演,并要求其他的学生注意观察这一过程并作出图示,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数学现象和原理。再比如让学生讲述自己生活中所见到的建筑物并画出其大致图形,指出那些建筑物上都有什么几何图形。由此再引申入为什么这些建筑物会采用这种形状,让学生运用这些形状的性质进行回答。既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又能够使课堂活动生动有趣,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结束语
《小学数学新课标课程》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小学数学又是一门与日常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学科,因此研究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学生画图能力的培养是有现实意义的,笔者也会根据自己及他人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这一方式。最后,希望本文能给其他致力于培养学生画图意识与能力的教师一点启发与灵感。
【参考文献】
[1]曾秀珍.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画图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06):72-73.
[2]吴芳.浅议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家长,2019(29):22-23.
[3]赵耕楠.小学生数学画图解题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9(03):39-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