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农村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重要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0/6/1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6期   作者: 邱洁茹
[导读]
        摘要:家庭是农村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环境对构建学生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家庭元素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并对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提出良好的策略,从而培养了小学生优秀的个人习惯。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家庭教育对小学生价值形成的影响提出对策,为促进农村家庭教育和小学生价值教育提供有益建议。
关键词:教育理念;教育环境;良好策略;城乡一体化
        家庭教育是促进学生价值观念健康成长的重要路径,小学阶段是人们生命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价值观念教育的成败不仅关系到小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同时也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为了农村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必须采取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和农村经济一体化发展等措施,解决农村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家庭教育现状
        乡村孩子变成了“留守儿童”,由“代家长”管理,孩子失去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机会。以沧州市运河区新世纪小学为例,35%的孩子是“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工作或做生意,父母把孩子留给祖母、祖父是非常常见的,因此农村家庭相互教育是相对常见的。年长者的晚年生活基本上是以子女为“重心”,这是一种隔代教育,有很多弊端:由于过去家庭条件恶劣,父母亲现在成了祖父母,他们对子女的宠爱很少,溺爱是因为孩子被三代人捧在手心,有些祖父和祖母如果带孙子就很容易导致孩子犯错误。于此同时,农村地区祖父母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很少接触新环境从而影响了儿童的教育。过度的亲情使儿童产生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压抑了儿童的独立性、自信的发展,影响儿童人格和优秀品质的形成。当父母们为家庭生活奔波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忽略了更重要的事情——孩子的教育。一些父母片面地认为,只要满足了孩子们对钱的需求,孩子就会善于学习并由他们自己承担直接责任。但是如果孩子失去了家庭教育,家长就不能为此付出代价?如果家庭教育缺失,孩子的心理会被扭曲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2、农村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养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家庭教育问题
        农村学生家长有一些是不具备基本素质是文盲,小学和中小学生学历占大多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外出工作,经常把孩子交给祖父和祖母照顾。即使父母在家,他们也没有时间教育他们的孩子,因为他们被很多娱乐项目所吸引,例如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像玩扑克或打麻将。在农村家庭中,父母认为“获得智力就可以忽视教育”意味着孩子们如果学好就能成功。有的甚至认为只要孩子吃得好穿得暖就是最好的照顾,所有这些想法都源于农村父母忽视培养良好的儿童行为。由于消极的束缚,许多家长只关注学生的知识,而不是学生的美德。
2.2学校教育问题
        虽然我国试图培养素质教育,把孩子培养成具有美德的人才,但孩子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如多年的考试教育、考试竞争和考试压力的负面影响。然而农村学校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得不集中精力提高学生的成绩,以赶上城市学校的学习程度。农村学校的教师认为如果学生成绩好,就是给学校和家长最好的回报。他们在培养学生的行为上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从而导致孩子逐渐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由于许多原因,家庭教育成为了学生成长的一个巨大驱动力。目前,我国农村学生家长在家庭教育的观念、方式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乡村一线教师应在家庭教育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引起家长对家庭教育的关注。
2.3社会环境问题
        当人类创造环境时,环境也同样影响着人类。即使大多数学生与家庭或学校有很长一段时间的联系,但社会对他也有很大的影响。学生行为偏离规范的根源不是他自己,而是现实社会的恶劣环境。

由于学生年龄小,识别能力有差异,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学生对社会很好奇,拜金主义、过度消费和自我中心等不良社会趋势会导致学生形成虚假的价值观,贬低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这种不良的社会环境比在家里或学校对他们的影响更大。
3、培育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
3.1因材施教
        农村的父母比较忙于平时的农事,所以对孩子的照顾比较松散,而且由于他们对孩子的个性、长处等不太了解导致沟通不顺畅,有时孩子的许多爱好他们不仅没有收到鼓励,而且他们相当容易忽略。 学校要与家长努力沟通,让更多的时间可以与孩子交流,提高孩子个性发展的特点,并与孩子建立相关的学习计划。在教学方法上,不仅要以一种强烈的目的一致地学习,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教育,并以发展性教育教学指导帮助孩子培养自尊和自信,找到孩子的长处和优势作为机会,培养和充分发展孩子的创造力和创造力。
3.2统一协调
        城市家庭教育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区别在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差异。在许多农村家庭中,与老人一起生活的父母都是农民,孩子照顾老人,老人无法与现在的孩子沟通,老年人对孩子的许多心理变化没有足够的了解。此外,许多老年人会对孩子的一代有更多的情感,所以对孩子来说不利于成长。在教育儿童时家庭应注重沟通,保持教育的统一性,使儿童的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保持一致。例如,当加强孩子的独立学习能力时,父母要求孩子在上学前打扫房子,但在孩子来到祖父或祖母的房子后不安排各种家务。因此,如果儿童不能继续练习他们以前训练过的良好行为,就不利于儿童稳定地发展他们的性格。父母应该不断地与祖父母沟通,树立教育理念。
4、具体落实良好行为习惯
        适当洗澡、刮指甲,外出之前多照镜子整理头发、衣服、红色领带、鞋子等。注意个人卫生,收拾好背包,确保有充足的学习用品。与此同时,家长必须尊重教师,重视教育,与孩子和睦相处,保护家庭环境。让孩子学会感恩的心恩,为父母、他人、团体和社会做好事。让孩子们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成为一名健康的小学生。另外每周应该提醒家长一些在学校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并与他们的孩子交流很多。让孩子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如在各自的聚会上打扫卫生,进行社会调查等。家长严格制定规则并教育孩子如何遵守这些规则,随后检查和敦促他们集中精力,积极的学生行为是良好的习惯。
5、反思
        除上述措施以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提升家长素质,如:外请专家召开家庭教育专题报告会,在家长会上提高家庭教育意识。此外,通过为家长开放一周,家长可以进入课堂,完成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学校文化,家长可以交流教师和业务收获,提出建设性意见,更好地促进教师教育项目。借此机会,召开了一次家长会议,为各位家长提供留守儿童典型的私人学习,并教授先进的家庭教学方法和经验。还可以开展家教活动,利用互联网,电话等方式,为家长提供家教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6、结语
        总之,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成年人教育的关键。家庭环境和家长教育方法都对未成年人道德素质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我国农村家庭教育仍存在诸多不足,制约了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提高我国农村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可从优化外部环境、提高家长素质和加强对家长的引导等方面入手,促进中国农村家庭教育的发展。家教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学生家长在家教的观念、教育方式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基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提出推进农村家庭教育发展的建议。
参考文献:
[1]王晶晶.家庭教育的本质是教会孩子如何去爱[N].中国青年报.2011(011).
[2]李锐.中华传统家训对新时代家庭教育的启示[N].通辽日报.2019(003).
[3]周洪宇.构建社会支持网络系统 共同推进家庭教育[N].检察日报.2019(005).
[4]雷万鹏,向蓉.留守儿童学习适应性与家庭教育决策合理性[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