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6/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5期   作者:李娟
[导读]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人们的观念逐渐发生改变
        摘  要: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人们的观念逐渐发生改变,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变得越来越重要。国家教育部也出台了相应的中学生素质教育政策,并逐渐成为教育的重点内容。人文精神是德育教育的重要体现,新课程教学中提倡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理念,将人文精神作为开展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以人文精神为基础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创新,从而提高中学生的思想精神素养。本就中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渗透开展探究与分析。
关键词:中学语文;人文精神;渗透策略

        西方在“人文精神”的探究中,其定义有“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的意思。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也有对“人文精神”释义,即“人文”是人们对自身生活的认识思考[1]。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相关教育工作者逐渐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精神,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充分发挥人文精神的教育优势。同时,为了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将人文精神有机渗透到中学语文教学中。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在这种观念下,忽视了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精神。此外,在生活中价值观扭曲的事件频繁发生,更加突显了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将这些当作教学的附属任务。”加之语文学科的独特特点,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学能够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净化心灵,帮助中学生形成更全面的社会认知观念[2]。
二、中学语文教学渗透人文精神的基本原则
(一)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时要改变教学观念,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将学生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教师逐渐变成学生的引导者、辅助者。教师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外在因素,学生才是内在因素,因此,人文精神渗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3]。此外,教学活动是师生相互沟通的过程,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能够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只有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教学的全面性原则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师不能只单纯的针对某一部分学生,而要全方面的进行培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个非常广阔的领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语文教学活动与人文精神有机结合,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学生思想精神出现偏差时,教师应及时进行纠正[4]。同时,语文教师要密切观察内心较脆弱的学生,帮助其建立信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增进师生的互动交流,以朋友的身份了解学生的思想精神变化,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计划,确保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三)教学的系统性原则
        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系统原则是指教师进行教学时,系统的规划教学目标、教材内容、重点和难点知识等,切勿在教学过程中盲目的讲解。中学语文教师应结合课程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规划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精神。
三、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策略
(一)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渗透人文精神
        大多数学生在中学阶段会出现青春期的变化,男学生会发展出喉结,女学生的身高也会增加。在这些生理变化下,学生的心理也会发生变化,学生的思维会非常活跃,情绪容易暴躁,在某些问题上产生负面的想法。对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生身心发展情况,通过多种方式将人文精神透到教学中。通过以往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几点:①确定教育目标以及人文精神教育内容。②充分整合教材资源,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体会人文精神。③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④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3]。
(二)构建人文精神教学情境
        中学语文语文在教学时要充满热情,唯有如此才能够触动学生。中学语文教材主要针对学生的发展特点甄选出的经典篇目,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挖掘课文中表达的情感,实现人文精神的培养。中学生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的言行举止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构建人文精神的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感受能力。尤其是在一些感情充沛的文章中,教师要奠定教学的情感基调,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5]。如,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教学构建具有人文气息的教学情境,音乐的旋律感和韵律美是学生所喜爱的,语文的词语和句子同样蕴含一定的情感,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配合音乐,创建更加轻松的语文课堂氛围。
(三)丰富完善人文精神的活动内容
        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将人文精神与实践活动相互融合。单纯的说服式教育浮浅无力,开展人文精神主题活动能使学生增加精神体验,丰富自己的情感。人文精神是教育体系的灵魂,没有捷径可行,只能逐步的进行培养。如,在清明节开展缅怀先烈的活动,在国庆节开放教学活动日,增加学生的爱国思想。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人文文化,古代先哲留下了许多的文明财富。中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国学经典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学时期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阶段,将人文精神贯彻到中学语文教学中,使学生养成优良的思想文化素养。教师应掌握人文精神的内涵,创新教育模式,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使人文精神和知识教学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吴峻松.功到自然成——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魅力中国,2019,(36):10.
[2]刘君朝.当人文精神邂逅语文教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语文教学的路径和策略研究[J].语文课内外,2019,(17):40.
[3]翟萌萌.语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新思考[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19,(12):43.
[4]史翔.中学语文教育应重视培养人文精神[J].青春岁月,2019,(16):171.
[5]钱彩英.浅析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9,(4):2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