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不少产品实现了走出去,其中尤其以轨道交通产品为主。在提升铁路类服务产品“出口”质量的过程中,铁路类高职院校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本论文通过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铁路类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路径,以期更好推动我国轨道交通产品尤其是高铁、动车及火车产品走出过门、走向世界。
关键词:一带一路;铁路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
目前我国铁路类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办学尚在萌芽阶段,“一带一路”战略为提升我国铁路类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创造了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本文通过对一带一路背景下铁路类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国际办学新模式,提出解决新途径,以期为我国铁路类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办学提供理论分析和指导,实现“一带一路”战略赋予职业教育的时代使命。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铁路类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现状
(一)一带一路倡议为铁路高职院校走出去办学提供了重大机遇
该倡议旨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推动包括中国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一步加强经贸、科技、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为我国轨道交通产品走出去提供了绝佳的契机。据中国最大的轨道交通央企中国中车集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该公司出口的轨道交通产品主要包括地铁项目、工业生产用铁路项目等,共出口非洲国家约20个,其他地区国家约5个。2017年,该公司产品通过欧盟铁路互联互通技术规范认证,正式开辟欧洲市场。
随着国内轨道交通装备产品的大量走出去,这些购买中国产品的国家急需各类轨道交通人员及技术服务,包括培训铁路服务人员、维修保养人员等,但这些引进中国高铁、动车及地铁产品的发展中国家大多没有这方面的培训、人才资源,为我国铁路职业院校走出去提供了契机。
(二)铁路高职院校积极抢抓一带一路机遇
目前,我国不少铁路类高职院校都抢抓机遇,提出了发展国际化办学的思路。比如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的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该学院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按照“重点走好两条钢轨、重视走出两条钢轨、加快走向国际市场”发展战略,紧密对接轨道交通产业,通过借船出海、结伴而行、质量护航,走出了一条具有本校特色的国际化办学之路,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主建、院校主教、合作共赢”的国际化办学格局和“国内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走出去,国外受培专业技术人员入校来,以培训项目合作为先导,建立人才培养基地以立足,共建铁道国际学院来实现全面持续合作”的海外办学模式。
(三)铁路职业院校走出去办学基础已具备
截至2018年底,我国的高铁总里程已突破2.9万公里,居于世界第一位。铁路营业总里程突破13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比如城轨、地铁等,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方兴未艾。
庞大的产业集群背后,是中国举世无双的铁路人才培训力量。目前,中国的铁路高职院校已经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高铁、动车、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技术、服务人才培训基地。其教学体系、教育方法、课程设置、人才培训、人员实训等皆以日臻成熟,具备了教育输出的条件。为了配合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走出去,2016年,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联盟成立,该联盟制造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进中国轨道交通教育走出去。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铁路类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面临的困难
(一)国际化办学平台分散、办学规模较小
面对日益增长的轨道交通国外人才培训市场,目前,各铁路类高职院校虽然进行了一定的国际化办学尝试,但普遍存在国际化办学平台分散、各自办学规模较小等问题。
如,不少职业院校采取在本校设立培训场所的方式,将国外短期培训人员引入国内本校培训。限于场地、人员等,一所学校每年可以承担的培训任务十分有限。
(二)以培训教练、教师型人才为主,市场较小
目前不少铁路类职业院校进行的职业培训,多以培训教师型、教练型人才为主。国外有人才需求的轨道交通部门及相关企业,将人员送到中国后,进行短期突击式学习,掌握各项相关技能后,回国进行二次培训。这造成了铁路类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质量难以提升,办学市场进一步萎缩。
(三)短期培训为主,学历教育发展不足
目前,各铁路职业院校开展的国际化办学多以短期培训为主,对国外学生的学历教育发展不足。不少铁路职业院校还没有成规模、成建制地招收国外留学生,对国外留学生前来进行学历教育的吸引力也不够。
短期培训一方面限制了培训内容,如学校无法培训高级技能型人才,只能培训相关服务人才等。同时,短期培训也制约了铁路职业院校国际化办学的进一步发展,由于无法实施大规模留学生招聘等原因,国外前来进修的人员对铁路职业院校培训的接受度、认可度等也严重不足,将影响培训效果。
(四)铁路院校国际化办学人才较为缺乏
进行国际化教学,不仅仅需要教师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还需要教师对国外文化有更多的了解。然而,目前铁路类高职院校进行国际化办学时,正面临国际化办学人才缺乏的窘境。
主要语言沟通不畅,目前来中国参与学习或培训的人员多为发展中国家人员,其语言多为小语种,国内小语种类铁路教师数量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目前铁路职院教师对外教学时,采取的方法与国内职业院校课堂教学无异,对于部分教学手段及方法与中国不同的国家学生而言,课堂接受度及课堂效果容易打折扣。
三、推进铁路职业院校国际化办学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紧跟轨道交通装备产品走出去
铁路职业院校国际化培训的市场,应该紧跟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走出去的步伐,做到中国的轨道交通项目到哪里、装备到哪里,轨道交通国际化办学与培训就在哪里。
在紧跟产品市场的过程中,铁路职业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在中国企业的项目及产品进驻之前,提前与相关国家接洽,通过教育输出的方式,及时帮助该国建立并完善轨道交通项目及产品的前期施工、后期服务、产品维保等。
(二)加快建立国际化的技能培训平台
比之于将国外培训人员带到国内进行培训,在国外相关国家建立国际化的办学培训平台,对于降低培训方与被培训方成本均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建立国际化的技能培训平台,可以发挥平台资源集聚、人才国际化、培训常态化的作用,更精准、更全天候地开展技能培训教学工作,帮助相应国家培训更多技术性、服务型铁路人才。
在推进建设国际化办学平台的过程中,国内铁路职业院校应积极主动对接,加强院校之间的合作,共同打造国际化的教育培训平台,尽量减少重复建设,形成合力,共同将铁路职业院校国际化办学平台办实、办好、办出成效。
(三)大力发展国际化的铁路专业学历教育
发展国家化的铁路专业学历教育,有利于将更多国外留学生引入中国的铁路职业院校就读、深造,帮助学生更好更全面地了解学习铁路专业技能,同时也将提升国内铁路院校的国际知名度、影响力,更加有利于将国内的先进铁路教学理念、思路及经验输出到国外,进而提升中国职业教育在世界的影响力。
(四)加快储备培训一批国际化铁路技能培训人才
国际化的铁路技能培训人才对于提升铁路职业院校国际化办学质量,更好传播中国的铁路职业技能培训理念、经验及方法等意义重大。铁路职业院校应加快储备一批精通外国语言、熟悉外国教育教学方法、理解外国文化的国家化铁路技能培训人才,并以人才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国际化办学的教育教学方式、课程、机制等,让国外学生参与中国铁路职院国际化办学的过程中,更加方便、更加精准、更加有获得感,从而提升铁路职业院校技能培训的国际化水平,打造铁路职业院校国际化办学品牌。
注:本论文系作者课题项目系列论文。课题编号:2018年度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课题名称:“一带一路”战略下铁路类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研究,课题编号:HNTKY-KT2017-15
参考文献:
[1]刘育锋. 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及地区合作办学项目:现状、特点与方向[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06):5-10.
[2]李梅,段性军,王菊香,吕修海,刘晓芬. 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办学的研究与实践[J]. 职业技术,2015,(01):44-46.
[3]张莉,周玉泉,张劲柏,张平. 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中的学分互认制度机制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2):82-86.
[4]赵双兰. 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合作办学教育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4.
[5]胡英芹.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铁路职业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基于耦合理论的分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1):31-35.
作者简介:李云,女,湖南耒阳人,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助理政工师。胡文洁,男,湖南株洲人,株洲日报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