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郑婷婷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5期   作者:郑婷婷
[导读] 本文主要围绕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重要意义展开论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供参考。
        摘要:不论在任何一个时期或任何一个教育阶段中,语文课程的重要性无疑是重要的,且在教书育人的方面作用较大,因为语文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性情。高中语文教材中课文编排大多都蕴含了丰富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些古诗文课文或文言文中所蕴含的优秀文化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成长,意义重大。本文主要围绕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重要意义展开论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方法
        引言:对于传统文化的渗透而言,高中语文课堂是一个有效且直接的平台。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加强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语文课程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的,教师可以把语文教学当作传播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并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这有利于传统文化教育效率的提升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其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是要求在教学中注重素质教育,而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可以很好的满足这个要求,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在积极健康的状态中成长和发展。
一、传统文化渗透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在传统文化中,一些人物故事或是诗词句等占据了较多部分,这其中通常都隐含了丰富而又深刻的道理,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就能通过这些来感受人世间的冷暖和历史任务的思想等,从而对自己的人生产生思考,学习到更多的哲理,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身心健康成长
        有丰富的内涵蕴含在传统文化中,在学习传统文化的时候,学生就可以从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三观,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除此之外,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文化修养。
(三)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当今我国社会的发展步伐不断加速,这或多或少对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影响。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传播和传承我国历史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的整体文化结构中,传统文化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作用。语文学科既能够帮助人与人之间更好地交流、沟通,又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播和教学。总体而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可以大大的减轻社会的进步给传统文化带来的负担。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这使得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影响越来越大。但将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加深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减轻传统文化的压力。第二,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一般来说课本上的文章或诗词歌赋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通过在讲授课文的过程中渗透相应的传统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更加主动的去认识和了解传统文化。第三,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正确面对人生的态度,树立起正确的三观,此外,在学习名人的事迹过程中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
(一)以教材为主深入挖掘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教材的编订是在多数编者们精心选择,认真考量之后才得出的,其中的文章,诗词歌赋等都具有极强的代表性,算得上是经典,而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也是极为丰富的。因此在实际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应该在正式开始教学之前,将文章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进行发掘,拓展其中的传统文化,使其能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得到渗透。

比如在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所有的内容,而是要看到其出处,把《水浒传》中所蕴含的一些思想内涵加入到课堂中,深入的挖掘这篇经典名著中所涉及到的一些传统文化。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高中语文教学就可以充满活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高昂。除此之外,教师在发掘文章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时,还应该注重学生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帮助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更加深入的了解传统文化,吸取其中的精华,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
(二)挖掘作者背景资料渗透传统文化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作者的背景资料来学习文章,将作者的思想内容和生活与教学内容相联系,这是因为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会将其生活和思想都融入到作品中。比如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词,她的作品中将她的生平状况等都体现了出来,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先搜集一些作者在不同的时期内的生活和情感方面的状况,再通过整理归纳就可以知道,李清照的生平创作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主要是闺阁少女的一些心事,主要写自然风光为主;后期的创作则多,但有离别之伤,孤独之感。这无疑就证实了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通过作者的背景资料去拓展传统文化的内容并进行渗透是有必要的。
(三)拓展语文知识范围渗透传统文化
        曾经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说过,教材只是一个例子。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数量庞大且复杂,而作为教学工具的教材,它所涉及到的内容只不过是这个知识体系中的一小部分,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和诗词歌赋等都只是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这是因为高中教材中所能容纳的知识是有限的,所以只能将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选择进来,但更多的知识在教材中是无法得到体现的,因此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教学的内容来展开教学,并且对教学进行拓展,将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加入到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四)丰富课外教学活动渗透传统文化
        要想使传统文化教育变得更加有效,就要求教师能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多丰富课外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树立起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观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比如教师可以定期举办一些课外古诗词朗诵比赛,将一些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中,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思想感情,增加学生的课外古诗词学习量,并且还可以从中体会到古诗词所传达的一些情感和精神,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拓展学习来丰富自身的综合文化底蕴。
        结语:总体而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的,这同样是我国的素质教育方针政策的基本要求,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可以使学生加强对文化知识的掌握,还可以丰富我国的文化教育氛围和底蕴。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昌波.民族精魂 植根教育——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教育[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10):38-40.
        [2]曾志辉.立足传统文化 提高语文素养——论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24):4-5+2.
        [3]王翠红.刍议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
        [4]曹立新.刍议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发现,2018.
        [5]文晓丽.刍议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必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