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陶行知先生作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其教育思想对于现阶段的教学工作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在注重素质教育的当下,在小学教学中,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对于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共情能力和理解联想能力,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思想,观察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使用成效以及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从而为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提供更好的融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陶行知生活教育;指导思想
前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和思想道德观念形成的基础时期,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不但要注重知识和理论的传播,还要让知识和理论应用到生活当中。同时,还要让生活中的观念和知识同样能够作用在教学中。让教学指导生活,让生活促进教学。这就是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教学中的最佳体现。而在小学教学中,语文教学是与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也是最能体现生活教育思想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体现和应用生活教育思想,成了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要思考的新问题。
1.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中发挥的作用
生活教育思想,顾名思义,就是把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把教育中学到的知识和观念应用到生活当中,同时在生活中时常进行反思,达到对自我的教育。陶行知先生在所提出的这一思想,对当前提倡素质教育的小学教学仍发挥着指导性作用。而在小学教学中,当属小学语文的教学最能体现到这种生活教育思想。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文本的内容都是源自于生活,或者文章内容可以联系到生活上,生活教育的思想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而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注重德育教育,德育教育的成果,主要就是体现在生活当中的。
2.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活教育思想应用的不足和欠缺
树立生活教育思想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在实际教学环节中,还是存在着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有的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没有树立生本思想,在教学中也就无法把教育和生活联想到一起。另一方面,有些教师对于“生活即教育”的理解太过刻板,无论是什么教学内容都要联系到生活,有时就会使课堂教学中的某些环节看起来有些牵强,这实际上也不是真正的生活教育思想。
3.如何让生活教育思想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
生活教育思想在教学中只是一个总的导向,如何把它落实到小学语文教育的课程中,就要集合广大语文教师的经验和智慧,对教学的环境和所学内容进行深度挖掘,以此进行从思想到实践的过程细化。
3.1在语文教学中提倡教学氛围生活化
“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教学的内容和环境不局限于课堂,而在生活中最能体现出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和应用。因此,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使课堂气氛生活化,可以使学生减少紧张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考联想能力,在生活化的氛围中展现出语文学习的水平。比如,在学习《珍珠鸟》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教室想象成作者的家,把教师的盆栽想象成吊兰,把窗外飞来飞去的小鸟想象成珍珠鸟。这样就能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贴近文章内容的生活气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中作者所要传达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情。
3.2在教学内容上启发学生联想到生活
关于教学与生活,陶行知先生曾表达过这样的内容,我们在教学中的“方向标”应当是实际生活,而不是教材;我们读书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不是或者就是为了读死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启发学生把所学过到的知识同生活中的现象情况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的认识,在生活中也能把知识活用。比如,在《北京的春节》这篇关于“节日”的课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春节习俗的角度出发,探讨自家的节日习俗和文章中的有什么不同之处,这样学生就会在思考和对比中感受到因为时代变迁和地域的不同,过年过节的习俗也会有不同的差异。对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文化生活也会产生独特的思考。
3.3将学习成果应用于实践当中
在陶行知先生的观点里,作为教师,只关心学生知识方面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关于学生道德品行,以及如何做人方面也是需要老师教授、学生学习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传授基本的语文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授做人的品质和精神,帮助他们树立健全的人格。比如,在教师向学生完全分析讲解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后,老师可以以“理想”为命题,让联系自己的生活,把自己的未来的理想写下来,让学生在思考自己理想的过程中,树立远大崇高的理想,并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
结 语: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意识和行为对于充分发挥生活教育思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将所学内容联系到学生生活,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树立生活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平时也能够多进行自我教育和反思,达到语文教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马俊菁.小学语文教学中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融入[J].名师在线,2020(01):50-51.
[2]蒲永红.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J].名师在线,2019(26):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