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核心素养是当代教育的趋势,在教育中落实核心素养,为的就是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从而适应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初中历史教育同样需要关注核心素养教育要求和追求。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多思考、多学习,重视学生历史理解能力培养,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性,让学生具备正确历史观,准确分析和辨别历史问题。本文将以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教育情况为切入点分析,深入研究教学对策、教学方法,旨在帮助更多初中历史教师合理教学,提高教学收益。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方法
前言:初中历史课堂上,核心素养教育是很重要的部分与内容。教师需要体现和增强学生历史学习意识,开发学生智慧。要组织学生了解和发现历史过去事件,从中获得感悟与启发。初中历史教育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历史教学条件和要求,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要参照学生学习情况、学习条件,组织学生展开历史事件分析,增强学生历史理解水平,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应对今后的成长与学习。
一、当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教育情况
(一)认知不深刻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引导者,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解关系到学生最后的核心素养培养品质和效果。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教育,需要教师掌握各种各样的核心素养教育要求和方法。并根据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思路。教师有必要做好教学方法创新,为历史课堂、历史教育提供指导和帮助,使学生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学习素质。实践中,历史课堂需要教师做好对核心素养的理解[1]。可现实却是,很多历史教师并没有对核心素养教育要求建立正确认知。部分教师错误的认为,学习历史就是让学生背书,了解每个时间段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教师并没有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和价值观,这显然没有达成核心素养教育要求,无法体现新时代的教学需要。
(二)没有体现学生主观学习能动性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历史教育中,学生是学习的本体和主要对象。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条件、学生情况。要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与学习,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质量,达成相应的教学要求和目标。不过当前很多历史教学中,部分学生都没有主动学习意识[2]。这和教师教学方法有很大联系。学生只能被动学习,被动记忆知识,没有主动思考。教师没有在课堂上预留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空间去思考问题、思考知识。学生无法形成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自然难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要求
从新课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历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里世界是与家国情怀。虽然历史能力、历史意识可以代表其中的部分,但是用历史能力和历史意识取代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显然并不现实。历史课堂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局限于某一种要素培养,而是要从广义角度出发。助力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历史思维、历史思考品质,其反应的是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感悟。正因如此,历史教育才需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要求[3]。教学一定要重视学生问题发现能力培养。因为相比较于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意义要更加突出。随后才是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思考能力培养。历史教学一定要综合考虑,平衡好课堂条件与学生学习能力关系,这是最大化教学效果的关键,需引起注意。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一)利用历史故事培养学生历史观
核心素养教育视角下的历史教学,教师为了保障教学有效性,就需要重视对各种历史故事的使用,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思考历史故事中,形成爱国意识、家国情怀,感染与熏陶学生思想情境。这样学生才能够形成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掌握与理解历史知识,形成正确爱国素养,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观。
如学习鸦片战争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最开始教师先行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包括大量真金白银流入西方国家的口袋,很多人为了吸上鸦片偷摸拐骗,总之让很多家庭家毁人亡。随后教师介绍林则徐如何虎门销烟,营造积极地课堂气氛、爱国课堂氛围。这时候学生几乎都会产生强烈的积极性,表达出对林则徐的佩服以及形成浓烈爱国意识。
(二)小组合作培养历史价值观
历史教学中教师用小组合作模式分组指导学生。教师需要按照教材内容、教材要求合理分组学生,并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需要先做好新分组,随后给出学生任务目标。并让学生在组内讨论知识点、沟通与搜集材料。学生自行搜集和探索历史知识,能够让学生对知识形成深刻印象,帮助学生形成历史价值观。
如学习商鞅变法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沟通分析和商讨知识点,比如商鞅变法利弊以及意义。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抒发观点,并解释自己的思路。学生全面、客观的评价,有助于形成历史价值观。
(三)创设情境主动探究
历史教育中教师一定要做好指导工作,让学生能够明白历史的现象和本质。教学中,史料的作用非常显著,是学生能够客观、正确分析历史事件、历史背景的重要材料,可以让学生正视历史、明确历史发展方向。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教师就有必要合理使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播放各种影像资料,还给学生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历史背景,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素质。
如学习戊戌变法指示带的呢时候,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搜集各种戊戌变法的材料,包括戊戌变法六君子的故事。课堂上教师甚至可以播放一些影视剧,让学生直观的看到戊戌变法的过程。此时每一个学生都有形成强烈的自主学习向往与热情,这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去搜集事实材料,让学生分析和寻找网络中的史料资源,增强学生史料佐证与分析能力。
结语:初中阶段是学生历史素养培养的关键性时期,教师一定要重视核心素养理念贯彻和落实,结合各种历史故事、历史背景,增强学生历史学习积极性,保障历史教育有效性。教师需要打造良好、趣味教学情景,增强学生探究能力、理解能力。组织学生分析与讨论历史事件,让学生获得扎实的历史素质,开发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何伟.导入式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J].才智,2020(09):192.
[2]吴荣华.翻转课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20(08):83-84.
[3]孙海伟.谈学科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和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07):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