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监视相控阵雷达构型效率比较分析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3期   作者:王健1 强云飞2
[导读] 低空监视相控阵雷达设计过程中,阵面构型选择是首先要面临的问题
         概要:低空监视相控阵雷达设计过程中,阵面构型选择是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在总阵元数量、阵元发射功率基本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理论分析了圆柱阵、三面阵、四面阵三种构型的效率差异,并通过仿真分析印证了不同构型下的效率。
         关键词:低空监视; 圆柱阵; 构型效率
         中图分类号:TN957;TN958
         引言
         相控阵雷达由于具备波束形成灵活、驻留时间可调、任务可靠性高等优势,一直是低空监视雷达的重要选择[1,2]。由于相控阵雷达扫描角度的限制,为实现全方位360度探测,可以有三面阵(单面覆盖120度)、四面阵(单面覆盖90度)、圆柱阵等多个选择。前期各国开发的相控阵体制雷达也是选择不一[3]。
         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从孔径效率指标出发,对三种构型的雷达能力进行了分析比较。
1 理论分析
                                             (1)           
         式中,Pt是发射峰值功率;是发射脉冲宽度;Gt是发射天线增益;Gr是接收天线增益;σ是目标散射截面积;λ是雷达工作波长;K是玻尔兹曼常数(K=1.38×10-23J/k);TS是系统噪声温度;D1是积累检测因子;CB是带宽失配因子;Ls是系统处理损耗。仅针对不同构型的差别,在相同发射功率前提下,上式简化成: 则有:
                                                 (5)
         
         2.1 圆柱阵与四面阵比较
         根据投影效率

图1. 1/4圆柱阵投影示意
      
         因此:
 
         补偿系数计算,为达到相同的作用距离,有
                                                        (13)
         上述推论为理想连续状态下得到,实际工作中波束指向离散性分布,根据波束波位分析,在法线方向由于波束窄,波束排布较密;大角度扫描后波束宽,相应波束排布稀疏。采用均方根函数进行补偿,后得:
                                                     (14)

         图2.四面阵与圆柱阵波位排布对比
2.2 圆阵面与三面阵比较
         根据投影效率

图1. 1/3圆柱阵投影示意
         对于三面阵:
       
                                    (19)
                                                 (20)
         上述推论为理想连续状态下得到,实际工作中波束指向离散性分布,根据波束波位分析,在法线方向由于波束窄,波束排布较密;大角度扫描后波束宽,相应波束排布稀疏。采用均方根函数进行补偿,后得:
                                                    (21)

图4.三面阵与圆柱阵波位排布对比
2 仿真比较
         不失一般性,假定三种阵面构型高度相同,单元数量相同,单元间距相同。四面阵每个阵面单元数36,三面阵每个阵面单元数48,圆柱阵总单元数144(若阵面取1/4圆柱阵,工作单元单数为36;若阵面取1/3圆柱阵,工作单元单数为48)。

图5. 四面阵与1/4圆柱阵俯视对比图

图6. 三面阵与1/3圆柱阵俯视对比图
         根据相控阵雷达工作原理,扫描角度越大,增益下降越多,天线增益与扫描角度的余弦成正比;同时根据雷达基本方程,为实现雷达探测的各向均一性,靠增加驻留时间弥补增益下降带来的损失。由于圆阵各向均一,其各扫描角度下驻留时间一致,而面阵随着扫描角度的增加,驻留时间要相应提升。
3.1圆柱阵与四面阵比较
         四面阵由于扫描45度后增益与法线相比下降1.5dB,其扫描45度时的驻留时间要提升至法线方向驻留时间的二倍。

 
        
表1四面阵圆柱阵覆盖0~45度所需波位对比表
 

 


         为达到相同的作用距离,四面阵与圆柱阵需要驻留时间相当。考虑边缘波位3dB覆盖;圆柱阵扫描覆盖区域为48.8度,四面阵覆盖区域为47.975度,归一化后圆柱阵为37.54度/秒,四面阵为37.50度/秒,与理论分析结果吻合。
3.2 圆柱阵与三面阵比较
         以三面阵为例,由于扫描60度后增益与法线相比下降3dB,其扫描60度时的驻留时间要提升至法线方向驻留时间的四倍。

图8.圆柱阵与三面阵不同扫描角度下积累时间对比
         考虑雷达基本方程,在相同的天线方向图损失前提下分别排布圆柱阵与三面阵波位。
表3三面阵圆柱阵覆盖0~60度所需波位对比表
 

         假定圆柱阵单波位驻留时间为0.1秒,则根据上面分析,为实现各向探测距离均一,三面阵单波位驻留时间不固定,具体计算结果如下表。
        

表4三面阵覆盖0~60度所需波位驻留时间表
 

         为达到相同的作用距离,圆柱阵与三面阵总的驻留时间基本一致;考虑边缘波位3dB覆盖;考虑到圆柱阵扫描覆盖区域为62.41度,三面阵覆盖区域为60.315度,归一化后圆柱阵为30.774度/秒,三面阵为29.997度/秒,与圆柱阵相比,三面阵效率为97%,与理论分析结果吻合。
3 结束语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仿真计算,证明圆柱阵效率略高,工程实现上为选择合适的构型,需要进一步结合副瓣要求、机动性要求等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李菠,孟立凡,李晶. 低空慢速小目标探测与定位技术研究[J].中国测试,2016,42(12):64-69
[2] 张志鹏,苏中.拦截低慢小目标的指控系统建模与仿真[J].系统仿真学报, 2018,30(11):4340-4347
[3]周豪,胡国平,师俊朋. 低空目标探测技术分析与展望[J]. 火力与指挥控制,2015,5(11):5-9

作者介绍
王健,男,1980年12月生,黑龙江省哈尔滨人,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研究方向:雷达总体设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