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广西 530005
摘要:主体结构检测是保证建设安全,提升建筑使用可靠性的重要举措。本文以主体结构为研究对象,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就其主体结构检测及抗震检测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明确主体结构检测、抗震检测要点,掌握主体结构检测核心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抗震加固措施,以更好指导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实践,提升可靠性、安全性、耐久性。
关键词:质量检测;抗震检测;可靠性;主体结构
引言
在建筑项目多样化、数量化、高要求发展背景下,如何提升建筑施工质量,增强建筑物使用可靠性、安全性、牢固性成为相关企业以及工作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主体结构检测作为建筑质量安全管理核心内容,其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建筑的施工质量与使用安全。因此,加强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研究,现实意义显著。
1 对主体结构检测与抗震检测的基本认识
1.1 主体结构检测的基本认识
主体结构检测是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主要是指利用科学、有效、合理的质量检测方法、手段、措施对质量特性进行检查,通过与质量标准比较,确定质量是否达标、合格的过程[1]。由于主体结构检测对检验技术应用具有较高要求,因此主体结构检测通常又被称为“技术检验”。基于我国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建筑质量问题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主体结构检测保障建筑项目建设与使用安全,成为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就主体结构而言,在主体结构检测中,需根据其施工标准、使用要求、建设规范等,科学选择主体结构检测方法(如实验室检验、施工现场工具测量、无损检验技术检测、视觉观察等),进行现场检验(包括结构裂缝检查、结构损伤检查、结构渗漏检查等)、倾斜度检验、材料强度检验、损伤度检验等。
1.2 抗震检测的基本认识
地震灾害是影响建筑使用安全与可靠的关键因素。为减少地震灾害影响,实现地震灾害科学、有效预防,在建筑项目施工与管理过程中需做好抗震、防震工作。抗震检测则是根据建筑抗震要求与规定对现有建筑抗震性能进行的鉴定[2]。鉴定结果能够为建筑改造、完善提供依据,从而提升建筑抗震减灾能力,保障使用的安全与可靠。通常情况下,在进行抗震检测时,可通过宏观控制、构造(主体结构的梁、柱、墙等)鉴定,对抗震能力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也可利用抗震验算(包括风荷载、材料强度、墙体荷载等)对建筑核心构造抗震性能进行分析与评价。随着抗震检测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已经形成相对系统、完善的鉴定流程。就主体结构抗震检测而言:①对建筑项目材料进行收集,包括建筑项目施工现场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图、施工图、竣工图、工程验收报告等;②依托主体结构检测掌握损坏情况,包括基础结构损坏程度、承重结构损坏位置、围护结构损坏范围等;
③根据主体结构特征,了解并掌握抗震要求、抗震措施等信息;④结合相关标准与力学性能检测情况,对结构承载力进行验算,做好抗震能力综合分析;⑤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评估,针对不达标,依据相关技术标准与抗震防护要求,制定抗震加固方案,落实抗震加固措施,提升抗震水平。
2 主体结构检测、抗震检测实践分析
2.1 案例简介
本文所研究项目建成于2013年,随着近年来的不断发展,原有建筑面积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需对建筑进行改造。即在保证建筑整体结构安全的同时,适当增加建筑活荷载,实现对建筑的科学、有效扩建。因此,根据有关规定与要求,需对建筑进行主体结构检测及抗震检测,完成建筑可靠性、安全性、牢固性、抗震性等的分析与判定,做好建筑改造方案。
2.2 检验检测情况
主体结构检测是一项综合检验过程,涉及到的内容相对较多,以下是本次主体结构检测主要内容、方法与结果:
表1建筑结构体系相关信息
.png)
(1)结构体系检查:通过对本次研究进行现场勘查,发现建筑以钢筋主体结构为主,分为地上与地下两部分,其中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建筑整体结构相对稳定,在建成之后未经过结构加固与改造,建筑结构相关信息如表1所示。
(2)倾斜度测量:在对建筑物进行倾斜度检验时,主要运用精密度相对较高且操作简便的全站仪对关键点进行检测。值得注意的是:为保证检验质量,需做好检验前准备工作,包括全站仪校准,建筑测点选择,操作要求熟悉与掌控等。检验结果显示:本文所研究的最大倾斜率为0.69‰,符合相关规定(整体倾斜率小于4‰)[3]。
(3)损伤度检验:由于本文所研究厂建筑成于2014年,服役时间未
超过十年,在对其进行现场检验时,未发现关键结构大面积损伤情况;承重结构、围护结构、基础结构无明显损伤、钢筋锈蚀问题;墙体结构局部有细微裂缝,但不存在渗漏问题。外观质量相对较好,整体结构无明显变形。经不均匀沉降检测,不均匀沉降率不超过3‰,满足相关技术规范与要求。
(4)材料强度检验:在对材料强度进行检验时,为降低主体结构检测对结构性能产生的不利影响,设计采用无损检测技术进行检验。超声-回弹综合法作为材料强度检验中较为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其检验效果相对较好。在本次分析中,经超声-回弹综合法检验,发现建筑一层至四层,超声平均值在4.38~4.66之间,回弹平均值在38~51之间,超声回弹强度换算值在41.07~61.34之间,混凝土强度推定平均值为45.89MPa,经计算分析确定混凝土强度推定值为31.21MPa,与混凝土强度设计要求(C30)相符。
2.3 鉴定情况
(1)结构质量的宏观鉴定: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结构外在质量与内在质量进行宏观检查与评价,发现本文所研究的外在质量与内在质量符合相关规定。例如,框架梁、框架柱以及节点无明显开裂、钢筋暴露、钢筋锈蚀;填充墙无明显开裂;主体结构构建无明显变形等。
(2)地基基础承载力分析:根据建筑物相关资料分析可知,本文所研究建筑工程在进行地基基础施工时,主要以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技术为主。因此,建筑地基基础具有较强的抗压承载力。利用PKPM对地基基础承载力进行验算,发现改建后,建筑部分桩基承载力无法满足实际需求,需进行加固处理。
(3)改造后抗震措施分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可知,本文所研究工程,在改造后属于乙类建筑,结合本地建筑物抗震要求,应适当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并对改造后抗震措施进行综合鉴定。鉴定过程中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有:结构布置、混凝土材料检测、建筑结构规则性分析、钢筋配筋情况、框架柱尺寸、框架梁尺寸等。鉴定结果发现:改造后建筑部分框架柱无法满足抗震要求。
2.4 加固措施
结合主体结构检测及抗震检测结果对建筑物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建筑物部分框架梁、框架柱钢筋配筋实际量小于计算量,部分框架柱轴压比过高,地基基础部分桩反力超过桩承载力。对此,需科学选择加固措施进行改进。例如,利用粘贴碳纤维加固技术处理框架梁、框架柱;适当增加建筑混凝土柱截面积;利用H型钢对混凝土楼板进行支托,以改变受力体系,提升抗震能力;适当加固地基基础,提高地基基础的抗压承载力。
结论
总而言之,主体结构检测及抗震检测是质量安全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在保障与维护施工质量、使用安全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相关企业以及工作人员在明确认知主体结构检测及抗震检测重要性的基础上,需不断提升主体结构检测及抗震检测能力,可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与要求进行科学、准确分析与判断,并根据检验与鉴定结果,进行改善与优化,提高可靠性、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孙禹.某新建框架结构楼板开裂检测鉴定与分析[J].江西建材,2019(12):37,39.
[2]王忠孟.试论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及抗震检测[J].中华建设,2019(9):116-117.
[3]林剑榕.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及抗震检测研究[J].福建建材,2018(1):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