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新时代的辅导员

发表时间:2020/6/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期   作者:王博
[导读] 去年我有幸参加了由湖南省高师中心组织,湘潭大学承办
        去年我有幸参加了由湖南省高师中心组织,湘潭大学承办,为期4天的高校“新时代好老师理念与方法”高级研修班,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作为辅导员要内外兼修,在重视内在修养提升的同时,还要重视外在行为举止表现合乎礼仪,在内外两个层面进行的全面提升。
        为人师者,内修于心,外修于形,从内在知识、阅历上使学生信服,从外在表现,举手投足使学生崇拜。内外兼修,方能以无形的力量熏陶学生,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只有学生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只有学生尊其师,才会奉其教;只有学生敬其师,才会效其行。
        一、内化于心
        (一)做有自信的辅导员
        爱因斯坦说:“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自信像是一根柱子,能撑起精神的广漠天空;自信是一片阳光,能驱散迷失者眼前的阴影。自信对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像我这样只有半年工作经验的辅导员来说,更需要自信。自信的老师,培养自信的学生;要培养好学生,辅导员必须首先是个自信的人。
        (二)做有爱心的辅导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教学的全部奥妙就在于热爱学生。”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师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作为教师更要无私地向学生奉献自己的爱。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学生,学生也会爱你。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当你在播下爱的种子的时候你必将会收获满园果香。辅导员是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给学生影响最大的教师。辅导员对学生的态度恶劣,不但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影响巨大,甚而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热爱关心学生,是每一位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同时,它更是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三)做有博学的辅导员
        终身学习,不断丰富学识。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如果教师不能经常的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识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教师就有可能不被学生所看重,学习使学生亲和你,使教师永葆活力,更有魅力。
        (四)做有激情的辅导员
        有一位叫塞缪尔?厄尔曼说过:“岁月让人衰老,但如果失去激情,灵魂也会苍老。”激情是工作的灵魂,是团队前进的助推剂。作为辅导员,只有当我们自己充满激情才能带出一个有生气有活力的团队,这样的团队,又有谁会去指责抱怨他们呢?又有什么困难能阻碍他们呢?激情是成就人生的基石,当激情袭来时,我们情绪高涨,干劲十足,信心百倍,觉得自己拥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和智慧。古往今来,无数成功者的经历告诉我们,激情是成就人生的基石,没有激情,就不可能有成功。当爱迪生醉心于自己的奇思妙想,虽上百次失败仍坚持不懈的时候;当罗丹沉浸在自己的雕塑世界,几达物我两忘、废寝忘食的程度时,是他们胸中熊熊燃烧的激情之火,支撑着他们的信念,让他们勇往直前,最终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可以说激情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甚至是最重要的一种素质。激情是可以传递和相互感染的,作为辅导员,要用激情去感染学生,让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充满激情。
        二、外化于行
        教师的外在形象美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对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外在形象美简言之就是“四美”:即教师仪表美、举止美、习惯美、语言美等。
        (一)仪表美
        教师形象对学生起到示范性意义,它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教师外表端庄、衣着整洁、和蔼亲切,学生就会觉得教师具有优雅风度、脱俗气质。


        在师生交往中,受“首因效应”影响,学生被教师仪表美吸引,爱其师而乐其学。师生关系融恰,教师的教学教育任务便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合作顺利完成。
        反之,如果教师不注重仪表美,学生对教师不修边幅的仪表感到了乏味,教师的教学教育在学生眼里也就变得苍白无力。
        仪表美是教师气质品格文化素养的外部表现。教师的仪表美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涵养学生人格,培育学生情趣,对学生品格修养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举止美
        教师举止分日常生活行为举止和教育教学行为举止。
        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做到举止美就不能太随便。教师坐要有坐样,教师站立要稳重,行走时,教师要抬头挺胸,步伐坚定,“表现出朝气蓬勃和成熟向上的精神。”
        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行为举止往往成为强有力的教育因素,参与教学教育工作过程并影响教育工作后的进程。教育工作中教师面部表情庄重,目光威严,手势稳健,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就能全身心投入到当中。教师注意观察学生反应,倾听学生意见,学生就能把学习生活中的困惑及时反馈给教师,在教师释疑后进而解决问题。
        教师的体态自然、得体适度,学生便从中体验到教师举止朴实的美。“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三)习惯美
        教师的习惯是教师个人的教育生活方式,是教师在教育场景中形成的一种相对固定、相对一致的教育行为方式。教师习惯有好坏之分,好的习惯在教育教学中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在辅导员日常工作中,面对学生遇到问题哑口无言情况,具有良好习惯的教师会层层分解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脾气差的老师面对类似教学情境表现却差强人意,他们往往习惯用焦虑代替从容,用谩骂代替引导。教师对学生缺乏真诚关爱、在学生遇到困境时缺乏有效干预,久而久之必然有损学生的积极性,对健康的师生关系造成负面影响,导致教育的消极后果。
        (四)语言美
        语言美是教师外在形象美的一个重要方面。教育过程中教师语言抑扬顿挫,学生就会被老师声音吸引,把自己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走入老师的教学文本,使得注意力得以持久。教师语言幽默风趣,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心理压力就会减小,学生就能主动地去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师生的对话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教师语言声情并茂,学生也就会沉浸在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中获得轻松、愉悦的审美体验。
        教师语言的锤炼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熟谙语言艺术的精髓,掌握语言运用的艺术,将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语言切忌空洞说教、有气无力、表意模糊、废话连篇、条理不清。教师的语言不是无关宏旨的小事,它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它影响着学生的积极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