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增强,以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渐深化,在城市中工程建筑的质量和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建筑工程进行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并且建筑工程实行的时间周期较长,实行过程中存在大量复杂的建筑工程。因此,在进行工程预算审计的过程中应当保证设计内容能够基本符合工程实施的进程,保证施工质量的稳定,以及工程成本可控。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算审计;问题;应对策略
在建筑工程实行的过程中,工程预算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工程建筑中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能够保证建筑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有效节约工程中的资金投入,保证在现有的成本中能够获得更加丰厚的经济效益。
一、建筑工程预结算审计特点
(一)预估工程内容,推测建设成本
在工程建筑进行的过程中应当保证估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实行估算时一部分专业人员和设计人员会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和工作特点对于工程建设的整体流程进行原材料消耗和资金花费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在建筑工程的估算进程中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成本估算的统计,实现对工程建设的整体控制。在估算过程中应当保证每一个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保证各个环节的有效进行,例如在工程的整体设计中应当考虑到项目运行的成本、使用的各项资料、项目整体规划中消耗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等等。一旦设计过程中与决策之间产生差异,便难以展现决策的重要性[1]。
(二)设计工程图纸,预算工程资金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计中不可或缺的便是工程图纸,全面、科学的工程图纸能够直观展现工程消耗,避免在建设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与浪费。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工程设计图纸准确无误能够有效节约15%左右工程建设中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当下在工程施工中,对于工程质量的追求不断提升,经济管控能力却逐渐下降。因此,在进行工程预算的整体结构把控的流程中应当从立项阶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提升预算的精准性与可操作性。
(三)监督工程质量,调控建设消耗
工程预结算能够对工程成本进行良好的控制,但是其中蕴含一定的难度和挑战。在传统的工程预结算中缺少必要的监督和监管,导致一部分企业在进行结算之后仍旧存在大量资金缺口,在人力资源、设备使用、原材料购买环节波动较大,导致工程建设成本不断上升。而一部分不法企业为了避免建设成本增加,工程建设后期有意使用质量不达标、价格偏低的建设原材料,不仅会影响企业建筑经营形象,也会造成工程建设整体质量问题。
二、建筑工程预结算审计面临的风险
(一)投标申请书设计风险
建筑工程运行的不同阶段中,企业承担的风险也是具有一定差异性的,这种风向的阶段性表现也能够体现在不同形式的承包、招标模式中。在投标报价的阶段,企业承担的风险主要是工程建设中能够工作量的波动性。根据工程建筑运行的流程而言,企业在进行投标的时候就能够基本上判定建筑工程的内容和强度,但是其中的工作细节仍旧会出现较大的变化,一旦报价出现波动和变化,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引发管理风险阻碍工程建设进程[2]。
(二)建设计划书制定风险
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面临的客观因素风险是不可抗拒的,大部分造成的直接损失较为严重,在不可抗风险之外,企业应当保证自身的设计工作和施工流程能够得到强有力的监督和监管,保证二者实施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科学性。EPC总承包模式下企业承担的风险等级较深,在工程预结算的过程中一旦出现现实情况和设计图纸之间的失衡,现场数据与设计参数的不吻合现象,会造成企业在某一工作环节中的不确定损耗和不可预见影响。
(三)原材料采购风险
建筑工程运行的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原材料、设备、人员等资源的使用和配置问题,其中采购是工程建设中资金消耗最大的环节,采购环节中面临着交货速度、工程推进、材料准备数量等方面的问题。以上的众多因素都能够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整体进行。因此,相关的工程人员和采购人员都应当正确认识自身的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对于风险抵抗的意识和能力,为工程建设预结算审计效果奠定良好基础。
三、建筑工程预结算审计管理的措施
(一)提升工程成本的控制意识——做到“心中有数”
设计人员进行工程预算设计的过程应当发挥自身的工作理念和专业技能,保证进行合理有效的布局和设计,做到“心中有数”将工程的设计以更具全局化的角度出发,提升设计整体性。设计人员在进行工程预结算的过程中应当重点考虑工程成本的相关问题,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能够有效进行成本方面的计算和部署。因此,应当强化设计人员的工程成本理念,转变传统设计过程中的流程和意识,不单一追求设计的新颖和标新立异而成本却无法控制。
(二)建立企业内部奖惩竞争机制——落实“赏罚分明”
在招标流程中设定稳定的流程机制。应当成立合理合法的招标机构,各个地方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对企业工程招标的相关规定,编写招标文件的过程中应当明确相应的规章制度。在投标进行的过程中应当保证各个参加竞标的企业能够具备相应的资质和信誉,并且对竞标企业进行相应的审查,实行公平竞争,保证项目的公平性和稳定性。在采购的过程中还应保证建筑工程建设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能够保证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稳定供货,便于工期的设计和安排,推进工程建设的稳定发展。在企业中标之后,业主应当将关系工程的相关事项以文字的形式展示出来,在方案中体现自身的建筑施工优势,并且根据意见和建议对自身的设计进行改良和提升,进一步增强设计的经济性和稳定性。
(三)深化工程建设监管机制——保证“锱铢必较”
工程建筑中的价值工程也可以称为价值分析,是具有集体意识和智慧性的活动,对于产品进行详细的功能分析,保证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成本,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提升产品的经济效益和价值量。在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对工程的整体应用技术进行分析,并且对工程中使用的原材料质量和价格进行详细的审核,将成本降低到一定的阶段,同时能够有效保证工程运行的平稳高效。其中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不能够片面降低价格,应当保证施工技术和经济效益之间的稳定,保证工程技术能够符合项目建设的合理要求[3]。
(四)实行工程限额设计——确保“科学施工”
标准设计与限额设计是实现工程成本控制的最佳方式,工程建设正式开展之前应当结合设计图纸与工作人员项目预算,整合工程整体材料消耗、设备需求、人员配置等相关因素。将整体工程项目划分成几个环节,再将不同环节中的工作内容层层分解到工作人员中,形成由上而下、层层推进的工程建设流程,避免其中存在安全隐患[4]。
结束语:
在工程设计阶段应认识到工程预算测量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实施全过程监管形式,推进工程项目预期设计与建设效果相结合进程,建立健全良好的工程监督监管机制,提升技术人员专业能力与工作素养,实施切实可行的奖惩机制,完善监督监管形势,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化工程成本认识。进而能够提升建筑工程预结算审计水平,推进我国工程建筑行业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进.建筑工程预结算管理[J].科学与财富,2019(33):50.
[2]龚洁璐.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探究[J].建材与装饰,2020(2):175-176.
[3]段世琳.工程资料在建筑工程预结算中的作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6):1141.
[4]王岩申.对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工作的思考[J].山西建筑,2020,46(2):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