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期   作者:高寒
[导读] 在教学改革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动学习,
        摘要:在教学改革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状态,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感悟数学知识的独特魅力,形成数学学习思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掌握新鲜的教学模式,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实际需求,以方式方法的更新,健全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互动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善于思考,善于探索增强数学学习实践成果。文章中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方式;分析
       
        前言: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特殊学习时期,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心强、学习新知识欲望强烈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更新课堂中使用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探索数学知识点,领略数学学习的魅力,了解抽象学习内容的内涵,通过数学知识点的直观展示,帮助小学生解决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不同困难,通过沟通方法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增强学习信心,主动参与数学课堂中的互动,保证小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形成,实现在教学改革时期对小学数学课堂提出的教学目标。
        一、构建优秀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营造优秀的课堂教学氛围,保证学生在课堂内的参与,优秀教学氛围的构建会使小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中的主导者,显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同时在优秀氛围内教师会与学生进行高效互动,保证教师与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完成知识点的探索,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强化自主学习能力,在主动参与中形成数学学习思维,推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总结进步,实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1]。
    例如:在有关“认识图形”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实际开展“图形王国”教学氛围,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的图形,或者运用彩纸剪裁出不同的图形,创建图形教学气氛,让学生在教学环境内积极思考,在教师设置的图形教学氛围中完成高效的知识学习。此外,教师要可以让学生实际动手完成不同图形的剪裁,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和不同学习能力,通过经验的总结和方法的完善,创建合适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积极思考,探索不同图形的不同特点:正方形各边长相等、长方形两个长边相等。教师通过优秀教学氛围的构建,组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深入思考,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会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综合成果得到提升。
二、结合多媒体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
    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将多媒体教学方法引进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善于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分析数学知识点,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多媒体教学方法会辅助教师全面诠释重点知识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感悟,此外多媒体可以从不同角度帮助教师讲解难点内容,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动性意识,也会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强化学生的总体数学学习素养,实现增强学生总体数学学习效果、让学生掌握优质学习方法的实践目标[2]。
    例如:在有关“圆”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在课堂中制作视频课件,展示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两个圆形,让两个圆形以相同起点出发,首先指引学生猜测在相同起点、相同滚动圈数下,哪个圆形的滚动轨迹最长?教师通过多媒体设置课件,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随后通过直观展示让学生了解半径和直径对圆形周长的影响,通过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引入,使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效率不断提升,在学生的积极思考中,也会促使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强化,让学生主动在探索实践中领略数学知识,挖掘数学知识的本质,实现数学学习时效性的增强。
三、开展合作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合作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合作学习模式会构建互动探索性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堂中的知识互动,同时合作学习的过程会让小学生在相互帮助的氛围中从多角度全面思考问题,进而形成多样化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提升数学学习信心,增强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能动性,有助于针对学生完成数学思维的培养[3]。
    例如:在有关“乘法”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学习,提升学生的思考学习意识,保证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增进实践感悟,强化综合学习成果。教师实际指引学生完成2+2+2=?8+8+8+8=?9+9+9+9+9+9+9=?的计算,与学生比赛计算速度,学生会好奇教师是如何完成快速正确计算的,此时教师引出乘法教学,随后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探索乘法口诀的特点和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乘法的基本意义,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构建优秀的课堂教学氛围,应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和合作学习方法的开展,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得到不断强化。同时,增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能动性,让学生在数学课堂内保持最佳状态,推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持久进步。数学教师在取得上述教学方法之后,仍需主动探索数学思维形成的意义和重要性,主动探索方式方法整合课堂中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整体素养,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取得进步,为小学学生的终身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于建.强化反思能力  开拓数学思维——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论坛,2020(07):30-31.
[2]张曜东,张福连.转化数学知识  增长数学能力——转化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1):145.
[3]陈红玲.贴近学生生活  激发学习兴趣——浅谈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思维能力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1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