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新形势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探究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4期   作者:潘翠珍
[导读]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学校输送的人才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德育教育成为了各阶段教育的重要工作任务。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初中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需要将德育工作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通过开展德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生道德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对新形势社会的适应能力。
        关键词:立德树人 新形势 初中班主任 德育教育
        引言:初中生正处于一个快速成长发展的阶段,是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初中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也是学生人生的导师,担负着立德树人,正确引导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班主任在工作期间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初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有效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了建议。
        一、新形势下初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德育工作没有面对全体同学
        教育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教育理念。在教育过程中,老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不同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都能够有所收获。对于初中班主任开展的德育工作来说也是这样,班主任需要充分联系每位学生的个性习惯、思维意识等的不同,从而选择不同的德育教育内容和手段。然而,根据现实情况来看,部分班主任由于缺乏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所以在开展德育工作时没有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其所开展的内容和运用的手段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不能理解和接受,或者对于一些问题严重的学生来说班主任一贯的德育手段无法起到有效作用。这样开展的不能面对全体学生的德育工作最后无法达到培养每位同学的道德素质的目的。
        2、班主任缺乏以身作则的意识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组织者,也是班级学生学习的标杆。因此,班主任在管理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用自己积极乐观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去感化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一个优秀的学习榜样,进而更好的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然而,据了解,个别班主任因为自身因素在教育过程中存在低素质行为的现象,例如在日常工作中会出现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爱护环境等行为,或者对于学生的管理以谴责批评态度为多,更多的是看见学生在学习上的欠缺而忽略了学生行为意识的优秀之处等等。存在这些行为的个别老师缺乏以身作则的意识,没有及时提高自身的素质,不能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在这样的情况下,班主任开展的德育工作也不能真正的打动学生,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3、缺乏平等对待每位同学的意识
        在新形势下的教育中,老师需要平等对待每位同学,肯定对学生做出正确引导,进而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乐观的心理。初中生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自尊心强,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因此,要想更好的开展德育工作,班主任就需要平等对待每位同学,积极给与所有学生肯定以及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德育工作顺利开展下去。然而,因为一些传统观念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会出现一些区别对待学生的行为,一些老师更加喜欢成绩优秀的学生,对待这些学生,老师的态度更加温柔可亲,给与的肯定和鼓励也更多。而对待成绩差的学生,个别班主任会采取训斥、否定的态度,而这样的行为会埋没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逐渐变得消极不乐观。而且这样的区别对待,会激起学生的反叛心理,导致其对于班主任开展的德育工作不能正常有效的进行。


        二、新形势下初中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措施
        1、创设情境课堂,创新德育教育手段
        创设情境课堂是新形势下教育中最受老师欢迎的教育手段之一,这种教育方法能够充分满足现在化教学要求,也能够有效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教育效率。因此,初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也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课堂去提高德育效率。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民族自信,班主任可以利用多媒体形式播放祖国成立70周年的阅兵仪式,或者让学生以竞争形式说出我国近几年在发展中取得的卓越成就,而老师根据学生说出的内容找出相关的音频资料供学生们观看,如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在世界上是控制疫情最好的国家之一,在这次疫情中,中国展示了大国力量,展示了中华民族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优秀民族精神。通过这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对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参与积极性,学生通过观看音频资料也能够更加了解祖国现在的强大,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信。而且这样也能够加深学生对我国实时政治的了解,帮助学生政治课程的学习。
        2、开展课外活动,培养道德意识
        初中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因此,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可以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通过在课外活动中实际动手实践,加强对班主任德育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例如,在植树节这一天,班主任可以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带领学生进行植树活动,让学生在亲手种树的过程中感受到自然界生命的活力,体会到大自然的魅力所在,从而培养学生保护树木,爱护大自然的道德品质。又或者在世界环保日这一天,班主任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组织学生上街,观察市民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制止。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能够更深刻的认识到哪些行为习惯是不道德的,然后会逐渐改善自己的行为习惯。这些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形成优秀道德意识,进而帮助班主任有效德育工作,帮助班主任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3、尊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进行德育
        初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同时尊重个性差异,对于不同学生的情况运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德育工作。例如,部分学生学习优秀,但是他们存在不愿分享学习经验、缺乏互帮互助的道德意识,因此班主任可以通过分组合作学习模式,让优生带差生共同完成课堂任务,这样的方式既能培养优生团结互助、乐于分享的道德意识,也能帮助差生提高学习成绩。而对于成绩不太优秀的同学,班主任需要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积极发展,如一些同学虽然成绩不好,但是他们擅长体育运动并且性格积极开朗,面对这些学生,班主任可以让他们多在体育场上发挥优势,而对于其学习方面也可以给出肯定和建议。这样不同学生运用不同的德育手段,才能让每位同学都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提高,从而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结语:陶行知曾经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道德品质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具有指导、引领作用。因此,初中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将立德树人作为最重要的教育任务,积极完成新时代新形势教育要求,通过积极开展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抱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从而帮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进而高质量的完成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黄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强化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6):89.
        [2]杨臻.探究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2):63-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