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近些年市场经济的持续性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明显的发展,因为良好的大环境,导致建筑施工项目也在不断的增加。但是,建筑施工普遍开展的同时也衍生出了许多的问题,例如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因素如何有效控制,如果无法有效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必然会导致建筑施工综合效益下降。对此,为了更好的推动建筑工程持续发展,本文简要分析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法及技术,希望能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理论帮助。
关键词:建筑领域;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管理技术
0 引言
在新时期环境之下,建筑施工问题越发明显,做好施工的安全管理是降低建筑经济风险、提高建设效率与效益的关键。近些年建筑工程项目呈现出了大规模、多领域、多经济主体的发展背景,在这一背景之下如何提高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显得更加重要,也正是因为建筑施工期间的人员繁杂,人员出入频繁,所以安全管理的整体效果相对较差。对此,探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法及技术具备显著实践性价值。
1 建筑安全管理现状
近些年随着施工技术以及工艺的不断发展,施工过程中大型机械设备数量、性能也在不断的提高。同时也间接衍生出了许多的问题,例如机械设备使用不当时便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间接或直接的影响施工进度以及施工安全性,对于人员也会呈现出直接的安全威胁。借助安全管理措施,可以更好的应对各方面的问题,例如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安全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三个方面,一方面是降低施工中的安全事故发生风险,促使施工过程更规范。第二方面是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可靠支持。第三方面是为企业构建良好的形象,并帮助企业获得更好的市场口碑,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使企业保持良性的循环发展。从当前行业现状来看,目前建筑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尚存在一些问题[1]。首先是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和安全管理措施,管理人员对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在管理方面不规范,不重视,同时没有建立建全相应的安全管理机制,常常在出现故障后才开始进行安全保障和措施,安全成本较大,没有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每个施工人员,缺乏相应的奖惩制度,安全人员的执行力度不高,严重影响了建筑的安全和管理。其次是设备检修人员缺乏责任感,在进行设备常规检查和安全工作时马马虎虎,不仔细进行检查和故障的排查,经常忽略一些常见的问题,从而造成不能及时发现机械故障,严重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最后是相关安全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限,缺乏专业技术,不能有效进行安全和管理工作,安全管理技术的落后使得安全人员很难进行故障的判定和排除,从而建筑的安全管理效果不佳。
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法及技术的实施
2.1 优化管理机制
从当前建筑工程发展现状来看,针对建筑施工中的管理工作重视度并不高,关于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问题仍然存在主观性、随意性的特征[2]。对此,便需要及时构建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同时保障这一机制可以有效落实。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因为涉及到的员工较多、施工项目繁杂以及施工周期较长,施工过程中必须建立一个长效性机制予以实施。在工作中需要先针对建筑施工的整个周期进行分解,以分级、分段的方式完成施工管理工作,并以关键、重要的施工环节提高重视,并落实更加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同时需要建设一个安全管理的相关机制,以日常检查与预防管理为主,做好日常检查的工作,并定期做好精密性检查的实施,针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尤其是机械设备以及人员安全意识方面,必须保障安全的可靠性。
针对员工需要落实奖惩机制,提高安全管理的机制实效性,提高安全管理效果。
2.2 提高人员安全管理水平
在建筑的安全管理工作中,一个主要影响因素就是安全人员是否能够进行专业的安全管理工作[3]。种类繁多的建筑和复杂多变的安全工作对安全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管理人员要重视对安全人员的培训,定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培训工作,提高安全人员的技术水平。其次,还可以邀请专业的安全管理技术人员到生产中进行指导,同时挑选优秀的员工外出学习,从外带回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从而保证有效更新安全技术。此外安全人员也要从自己做起,提高安全管理意识,主动学习相关建筑的安全管理技术,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另外,还需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在具体培训方面内容需要涉及到以下几点:1、熟练掌握安全管理相关技术,尤其是设备检修的操作标准以及安全生产的规定;2、建筑的和相关工作岗位存在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防范措施,同时注重规范操作的相关技术内容培训;3、工作过程中的安全预案内容。在安全教育的同时,需要做好安全管理前、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以及特殊性安全事故等结合的教育模式。在工作人员能对一些易燃易爆、易漏电等安全风险较高的设备进行操作或安全工作时需要及时做好全面的安全防护措施,杜绝因工作经验丰富而导致盲目自信操作的现象。
2.3 完善安全管理方案
提高对建筑的安全管理意识,制定一个完善且符合实际的安全管理方案,形成对应的安全管理工作流程,从而保证安全和管理能有效进行。其中建筑故障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建筑设计上的不足而出现的质量问题,导致性能下降出现故障,二是日常工作运行带来的不可避免的机械磨损或是腐蚀等从而出现故障。在制定安全管理方案时,要针对不同的故障,制定不同的安全管理方案,从而实施不同的安全方案和安全工作。完善的安全管理方案能够节省安全时间,提高安全管理效率,保证安全管理工作有效进行。
2.4 强化不同阶段的施工质量控制
在建筑施工项目中,为了进一步提升施工质量整体水平,需要从不同环节上做好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在项目施工阶段,在施工备料期间需要做好施工质量的保障,备料的质量对于整个工程的质量影响最为明显,对于备料的质量控制必须以专人专职落实职责机制,严格根据计划采购满足要求的备料。施工期间需要做好施工工序的严格控制,杜绝任何人为因素所引发的施工工序变化问题,每一道工序都应当严格根据标准执行并落实细致性的验收机制,确保工序施工整体效益;最后,项目验收阶段。在项目验收过程中需要突出中间验收与竣工验收两个阶段,中间验收主要是施工期间进行验收,重点在于一些隐性工程,如埋设线路的质量检查。竣工验收则需要突出全面性原则,确保验收内容的全面性,且所有验收均需要根据国家标准执行,确保项目整体施工质量。
3 总结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期间安全管理实践效果是决定工程施工效益的关键,同时也是质量管理的重点环节。只有将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相关理念充分引入到建筑施工不同环节与阶段过程中,才可以更好的完善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等效益。在具体施工中,工作人员要增强责任感,提高技术水平,在日常工作中认真检查和排除故障,保证施工安全性与高质量,发挥其最大作用,提升生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铭甲.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31(25):34-35.
[2]张亮.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安全管理方法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24(3):233-234.
[3]魏成惠.BIM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9,17(8):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