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线路规划与设计探究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4期   作者:佟耀文
[导读] 摘要: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电网规划工作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在供电设施选择以及输电线路改造等方面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短板和不足,影响了城市电力供电系统的完善,不仅降低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还会对城市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呼伦贝尔供电公司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  021000)
        摘要: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电网规划工作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在供电设施选择以及输电线路改造等方面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短板和不足,影响了城市电力供电系统的完善,不仅降低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还会对城市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当前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功能和区域划分也越来越复杂,以往的配电网建设,已经开始逐渐显现出了一些弊端和不足,降低了供电的质量、稳定性、安全性,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必须要引起高度的关注与重视,对现代城市配电网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改造。
        关键词:城市配电网;需求分析;结构设计;电压分级;高压配电网
        引言
        电网规划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城市配电网络能够促进城市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来提供最基本的能源和动力,凸显一个城市的服务质量。因此我们必须要深入的分析当前智能电网线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争取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电力产品和电力服务,提升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和水平。
        1电网规划设计的原则
        电网规划设计的原则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在电网规划过程中,电压等级不仅是基础的规划内容,还是十分重要的规划内容,只有合理地规划电压等级才能保证整个电网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得后续整个电网系统可以一直安全、可靠地运行。如果在规划电网的过程中,电网电压一旦设计过高,线路负荷也会随之增加,容易引发火灾安全事故;如果电网电压设置的过低,那么线路负荷过小达不到电网工程的具体设计要求。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在规划电网电压等级的过程中,一般都会遵循减少变压层次以及简化电压等级的原则来开展规划工作。比如在电网规划过程中,电压分级制度主要有500/220/66/10kV,输电网电压通常为500/220kV,配电网电压通常为66/10/0.4kV。另外,为了防止出现重复降压的问题,对于电网、高压电网以及终压电网,所采用的电网制度统一为一级电压制度。如果规划电网电压为220kV变电站规划工作,综合考虑实际供电需求,那么可以将电网电压确定为220/66/10kV。
        2智能电网线路运行与维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智能电网线路运行与维护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首先是自然问题。在智能电网线路运行与维护管理中,最主要的就是自然环境对智能电网线路的影响。因为智能电网线路处于外界自然环境中,所以环境的变化影响不可避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地势环境因素会对线路造成影响。像在起伏的山路建设智能电网线路,会因山坡倾斜角过大造成导线的过多裸露。②天气变化会对线路造成影响,致使线路出现供电故障,像一些地区在冬季时,就会出现智能电网线路覆冰的问题,常见状况就有导线断落和电线损失,严重时还会出现电杆倒塌,这些都给电网运输安全与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③雷电灾害也会给智能电网线路运行与维护造成一定影响,不仅会造成线路的毁坏,还可能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且对维修带来极大的难度。其次是资金不足的问题。智能电网线路的维护与管理还存在着资金不足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相关的管理部门对智能电网线路运行与维护重视不足,往往在建设时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而建设后并没有投入一定的人力与财力进行维护,这样一来,就使得智能电网线路运输在出现问题时,往往得不到及时的修复,从而造成更严重损坏,增加修复难度与成本。


        3应对智能电网线路规划常见问题的对策研究
        3.1注重智能电网线路的前期规划设计
        应对智能电网线路规划常见问题的对策之一是注重智能电网线路的前期规划设计。在进行智能电网线路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更加注重前期的规划设计工作,同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以及其他项目管理部门进行相应的沟通与协作,明确电网规划的实施步骤,做好阶段性的施工安排,另外还要组织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各区域的电网线路运行情况以及电力负荷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从而结合城市整体规划设计图纸来优化整体电网的布局、结构,明确各变电站的建设位置,[5]尤其是对城市在建的重大产业园区项目进行充分的了解,保证能够满足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真正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此同时,供电部门应积极主动与政府部门做好沟通对接,将电网规划纳入当地国土空间规划中,确保电网规划的严肃性。政府部门一定要给予足够的信息支持,参与审核智能电网线路规划设计方案,从而提高电网规划的质量和可行性。
        3.2协调好规划设计与建设改造的社会关系
        应对智能电网线路规划常见问题的对策之二是协调好规划设计与建设改造的社会关系。现代城市的配电网规划设计与建设改造中,其还必须要协调好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例如要考虑到城市的功能和区域划分,对于用电需求量较高的功能区域,应增强其线路的负荷能力。再者是建设改造过程中,不能对群众的生活、生产造成过大、过久的影响,应提前做好科学的规划、设计,以及建设改造安排,快速的完成相关工作,而且要注意避免环境污染,提高电网建设改造的综合效益。
        3.3转变传统的工作模式
        应对智能电网线路规划常见问题的对策之四是转变传统的工作模式。在过去,电网规划工作往往较多地依赖人工操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不仅工作效率较低,各类数据以及信息的准确性也很难得到保证。另外,人力成本的增加使得电力企业的电网管理成本不断增加,严重制约了智能电网线路规划的良性发展。为了改善这类情况,必须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工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开展智能电网线路规划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引进互联网技术,保证所建立的电网规划网络系统不断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并且建立与其对应的数据信息平台,另外还要保证信息系统可以和城市规划数据信息系统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管理者才能对城市规划拥有更加全面和细致的认识,对于确定最佳的变电站的位置十分有利。
        3.4加大资金投入实现技术升级
        应对智能电网线路规划常见问题的对策之五是加大资金投入实现技术升级。城市要进一步提升用电规划水平和服务质量,就必须要加大资金投入来进行自动化升级与改造。城市在进行电网规划的过程中一定要认识到在未来智能电网这一主流发展趋势,用更为先进理念和长远的目光来进行电网规划与升级改造,可以对现有的电网结构进行拓扑升级,同时安装相应的智能电子监控设备,通过构建信息化电子数据控制终端来实现对整个电网的运行管理与监测,及时的收集和整理用电数据,并且通过数据集成处理的方式来分析各区域的用电情况,进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结语
        总之,智能电网线路的运行与维护管理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国家与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要重视智能电网线路的运行与维护工作。对政府而言,要加大有关智能电网线路的运行与维护的资金投入与管理力度,使我国的智能电网线路的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对于智能电网线路维护的工作人员而言,则要不断提高维护与修理的技术水平;对于广大民众而言,则要加强对智能电网线路的保护与爱护。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使我国的社会建设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孔亮,谢吉通.智能电网线路规划中常见问题及策略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30):179–180.
        [2]郭加媛.智能电网线路规划的关键技术与常见问题分析[J].集成电路应用,2019,36(10):90–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