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到了新时代,在生态理念的引导下,各个行业都必须要迎合生态发展理念,建筑设计工作也要与生态理念相结合,实现生态建筑理念,通过理念的革新来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本文对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观的应用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几点相关性浅见。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理念;应用方式
引言
以往的经济发展在生态环境方面付出惨痛代价,使国民的生存环境受到极大威胁。在此种境遇下,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生态建筑观也因此发生转变,从以经济效益至上转变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共同发展,在现代化生态建筑观的指导下,才能使建筑设计与时俱进,受到更多人的喜爱与欢迎。
1生态建筑观的内涵
在生态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生态建筑学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内容也不断丰富,涉及到生态学、建筑学等多门学科,将生态环境、建筑与自然植物融合起来,对建筑进行创新设计和规划,力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城市进化进程中,生态建筑观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可使有限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为人们营造出生态平衡、和谐稳定的居住环境。在此观念指导下,生态建筑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高效性原则。主要是指在生态建筑中,应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与一次性资源的作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构建生态建筑;(2)舒适性原则。主要是指生态建筑在具备基本建筑功能的同时,还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例如室内温度、湿度适宜,建筑群内绿化良好、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新鲜、光照充足等等。通过利用自然资源,营造出适宜居住的建筑环境;(3)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原则。要求生态建筑与现有的自然景观有机结合,合理设置相应的设施,提高非再生资源利用率,打造出人类贴近自然的新环境,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生态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意义
2.1有利于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生态建筑观将人、自然和建筑和谐地整合起来,要求建筑环境优美、适宜人类居住的建筑物。居住在以人为本而设计的建筑物中,有利于促进人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建筑是为了我国人民的居住而建造,所以一切建筑设计和建筑工作都应该以人的诉求为第一基本要求。居住在这样的建筑物中,我国人民能最大限度地与环境和谐相处,达到人与环境相辅相成的效果,有利于人与环境的健康发展。
2.2生态建筑观给建筑行业发展提供保障
生态建筑观坚持将人类的基本诉求作为第一要求,强调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前的建筑行业发展历程里,我国人民对建筑设计的要求偏低,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对建筑的要求与日俱增。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人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建筑观的应用可以满足我国广大人民对居住环境的诉求,可以为建筑行业发展提供保障。生态建筑观还有助于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提升,能够为我国建筑行业的自我创新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2.3生态建筑观是建筑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进入新世界以来,我国人民对建筑居住地环境的要求与日俱增。想要提高我国人民对建筑工作的满意度,就必须积极探索生态建筑理念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应用,切实将生态建筑观应用在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观致力于将社会利益、经济利益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起来,这是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必要趋势。
3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观设计的应用
3.1在建材选择方面
现阶段,资源不足问题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阻碍,尤其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建筑设计离不开建筑材料的支持,在此背景下,生态建筑观要求设计师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尽量利用可再生、低成本、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在满足当代人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不危及后代发展,主要可选用的建筑材料如下:(1)太阳能。太阳能的能量巨大,且属于可再生的清洁型能源,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树立绿色生态意识,采用太阳能为建筑供电、供热,不但无污染、无噪音,而且十分节能环保,效果十分显著。在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可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助力;(2)玻璃材料。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可利用玻璃材料的保温技术实现生态化设计,在科技飞速发展之下,玻璃材料的种类日益多样,如热反射型、吸热型、电敏感型、低辐射型玻璃等等。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还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玻璃材料组合构造的方式,达到更加理想的保温和采光目标;(3)保温隔热材料。屋面采用倒置式,可使用水泥聚苯板、聚苯板等保温隔热材料,不但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还可延长防水层的使用寿命,节约能源消耗。
3.2体现绿色室内空间
室内空间设计是建筑设计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室内空间是人们主要的生活空间,良好的室内空间设计可以有效的改善人们的心情,调节室内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绿色室内空间设计,要利用绿色施工材料以及各种节能型的施工技术来实现。在室内环境的创设上,要尽量的体现出绿色和生态理念,设计人员要注重室内的通风,建设一个良好的室内通风环境。设计人员要对影响室内通风的因素进行重点分析,对室内的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比如可以采用通厅的格局,来加速室内空气的对流,实现自然通风,减少电力通风产生的能源消耗。另外,要加强光照设计。可以采用百叶窗和维护结构,来加强建筑对阳光的遮挡性能,控制建筑在阳光下的暴露时间,从而实现对室内温度的控制,尤其是在夏季温度比较高的时候,可以有效的减少空调的使用频率,减少对电力资源的消耗,达到节能环保的设计目的。
3.3在形态设计方面
在生态建筑观的指导下,当代建筑不但要具备基本的使用功能,还讲究形态的艺术性、美观性,如若建筑外形设计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会给人一种突兀感,引起感官上的不适,在居住时也很难感受到美;如若建筑形态能够与周围环境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则会给人一种视觉美感,使人居住起来身心舒畅,还会体现出建筑自身的文化内涵。例如,青岛德式风格建筑、丽江古城、上海外滩的一系列古建筑等等,均在形态设计方面与当地文化、周围环境相结合,不但使建筑美感有所提升,还可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效果,城市文化也通过建筑设计得以彰显。
3.4建筑节能设计
在生态建筑观的运用上,需要把节能的设计理念进行充分的落实,把各种节能技术应用在设计方案中,实现建筑的节能设计。比如可以在建筑的顶端安设太阳能发电装置,通过这些装置,可以有效的把太阳能转换成电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能源,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对电力资源的使用。
结语
总而言之,生态建筑观虽然只是新兴的建筑理念,但其包含的理念内容对我国建筑行业和环境保护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生态建筑观要求在实行建筑设计时,设计师必须考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问题,这切实推动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相比于国外的建筑行业发展进度,我国生态建筑观的发展稍显落后,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我们应该探索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行业的应用,积极推动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从而使我国生态环境与人文的和谐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参考文献
[1]王祺.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观的应用分析.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6).
[3]罗振荣.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建材与装饰,2019(52).
[3]陈志宇.试论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科技与企业,2019(16).
[4]庞颖.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绿色环保建材,2019(18).
[5]朱根峥.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农家参谋,20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