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咨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 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通过对HQ¬-C地块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套筒灌浆施工过程的分析和总结,最终得出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套筒灌浆施工的关键技术控制要点
关键字:装配式、灌浆套筒、控制、要点
引言
装配建筑是由标准化工厂生产预制构件后运至工地,将成品预制构件在施工现场组装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是建设模式的一大转变,由于建筑构件由车间生产加工完成,现场进行装配作业,大大减少现浇作业,不仅节约了资源和能源,减少了建筑施工污染,也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质量安全水平,2015年以来,我国积极发展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的比例和规模逐年上升。但与开发绿色节能建筑的要求和先进的施工方法还存在较大差距。为贯彻落实中央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意见,苏州积极加快装配式建筑的实施与运用, HQ- C地块成为我市第一个采用装配式施工的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项目,也是市政府重点民生保障工程,可见苏州对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视。
一、工程概况
苏州保障房HQ-C地块项目总投资约为24亿元,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由19个单体组成包含住宅、配套服务用房与地下人防汽车库等。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总套数近2000套。项目预制构件包括叠合板、剪力墙墙板、整体飘窗外墙板,楼梯、阳台板、空调板,住宅单体预制率达到43%,是目前苏州地区预制率最高的项目。本文通过分析装配式建筑竖向构件连接套筒灌浆这一关键工序的施工过程总结出套筒灌浆质量控制要点,供大家参考。
本工程竖向构件连接采用两种形式即非承重外墙采用螺纹盲孔连接及承重内墙及外墙采用灌浆套筒连接。其灌浆控制要点如下:
二、原材料质量控制:
预制混凝土构件锚固钢筋用的灌浆料进场后,应经验收合格,按规范设计要求进行见证取样送检,检验合格后使用。
三、套筒灌浆施工控制要点:
1 施工前准备工作:
(1)施工单位要编制灌浆方案,经监理批准后实施。灌浆施工人员须进行灌浆操作培训,专职检验人员要到岗。检查设备配置(计量设备、灌浆设备、试验设备)是否满足灌浆施工要求,灌浆管内不应有水泥硬块。
(2)检查结合面缝隙封堵质量是否完好,注意:在缝隙封堵后墙板重新调整的,要重点检查。
(3)检查灌浆孔、出浆孔是否完好、整洁、用高压气泵把里面的杂物灰尘全部吹出确保畅通。
上述工作检查合格后,签署灌浆令。
2 套筒灌浆料拌合控制要点:
(1)灌浆料应储存在室内,如不具备室内存储条件应进行防雨、防潮及防晒措施避免影响灌浆料质量,灌浆料使用前,检查产品包装上的有效期和外观质量。
(2)灌浆料的拌合配置:
1)灌浆料应严格按配比要求进行称量灌浆材料和水的用量,采用电动搅拌器搅拌均匀、充分,拌合过程如下:
搅拌时间不得少于五分钟,灌浆拌合物的搅拌标准是料液均匀无块状物。为确保灌浆拌合物浆料获得更好均匀性,要先在适合的容器内加入符合配比用量的水,然后加入70%的干粉物料,高速搅拌两分钟后,在搅拌的过程中将其余剩下的粉料缓慢加入,待粉料全部投入,高速搅拌3分钟(单次搅拌量大,可适当延长搅拌时间),静置2分钟(这2分钟内可以用刮刀将容器内壁未搅开的物料搅拌成浆),然后慢慢搅拌1分钟,停下来静置3分钟,待表面气泡消失后,即可灌注施工;
2)经搅拌均匀后,测定其流动度满足规范要求后(初始流动度:大于等于300㎜,三十分钟流动度大于等于260㎜),方可灌注。
3)搅拌完成后,不得再次加水。
4)每次拌合完成的灌浆料,必须在半小时内用完。
3 灌浆过程质量控制要点:
(1)灌浆施工过程,施工单位专职质量检查人员必须在场全程监督,同时做好施工质量检查原始记录。
(2)灌浆施工操作全过程采用拍摄设备进行全过程记录。
(3)灌浆前,将灌浆机料斗和灌浆软管用水浸润。将混合均匀的灌浆拌合物浆料倒入料斗中。先启动机器,用拌合物浆料排出灌浆软管和灌浆枪头内的杂质和浸润液体,等料斗中的浆料和出浆枪头的灌浆料流动速度一致时,才能注浆施工。
(4)灌浆速度控制:在灌浆过程中,应保持连续、均匀和缓慢的灌浆,并应尽可能避免气泡引起层间空腔。注浆过程必须连续进行,并且在没有特殊的情况下不允许停止。在灌浆过程中,应密切注意灌浆机料斗中的浆料存储量,如果浆料低于料斗最低刻度,应及时补充,严禁机器无浆运行。
(5)灌浆施工采用压力注浆法从注浆口灌注,当拌合物灌浆料从构件其他灌浆孔、出浆口连续流出圆柱状浆液且无气泡时应及时用浸湿的木塞封堵,待出浆口最后一个出浆孔连续流出圆柱状浆液时,继续注浆十秒后再快速用浸湿木塞封堵注浆孔。
(6)检查灌浆渗漏:在灌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该墙板周围是否有渗漏,尤其是在外墙的外拼缝处和外叶板区域,如果有浆液漏出,应暂停灌浆操作,并应使用快速堵封材料进行堵封。
(7)灌浆施工完成后约30分钟,应检查灌浆的饱满程度,如有不实、空孔等情况,应查明原因并及时进行补浆。补充灌注后必须进行复查。
(8)在五至三十摄氏度环境下可正常灌浆,若冬季当环境温度低于五摄氏度时,必须采取加热和防冻措施,既对拌料用水进行加热、对构件内的连接套筒提前用凯驰SC-2高压蒸汽机清洁机进行蒸汽加热,控制灌浆料进入构件内温度不低于十摄氏度,灌浆料灌注后及时进行保温养护,合理安排冬季施工时间,应选择在当天气温较高的11时至15时进行;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时,停止灌浆施工;当环境温度高于三十摄氏度时,灌浆拌合物的流动性丧失较快,因此应对浆料采取加入冰水等措施降低温度,合理安排夏季施工时间,应选择在当天气温较底的6时至10时和16时至20时进行。
(9)木塞封堵时间应维持在7个小时左右,待灌浆料完全终凝后方可拔出木塞;
(10)异常情况处理:如果发生出浆口未出浆情况,应立即停止注浆作业,查明无出浆原因及时排除问题。
1)采用单点注浆方式;当该注浆点注浆过程遇到无法注浆等情况需要更换注浆点时,其他已用木塞封堵的注、出浆孔应重新把木塞拔出,等灌浆料饱和流出后再次进行依次封堵;
2)发生竖向连接灌浆套筒灌注不密实时的处理方法,如果该问题出现在灌浆料初凝前,浆液流动尚可时应先选择在注浆口补浆;当该问题出现在浆料拌合物已丧失流动性时,可采用大型手持针筒注浆器用导管从出浆口补注;
(11)补浆控制要点
1)灌浆拌合物未硬化:从该注浆口采用原机械注浆方式进行补浆,取下木塞后重新按注浆封堵流程操作,上口流出连续圆柱状浆液时应及时采用木塞封堵,取下相邻出浆口木塞,在相应注浆口进行注浆,其余已封堵木塞依次取下按此方法依次注浆;
2)灌浆拌合物已硬化:采用带细导管接头的手持针筒式注浆器进行补浆,将细管沿出浆口插入至套筒内空洞底部,缓慢匀速灌浆拌合物,使灌浆拌合物均匀密实填充内部空腔体,待出浆口出浆时,继续推动针筒式注浆器活塞注浆并将细管缓慢拔出,同时,迅速塞紧木塞;
3)补浆检查:补浆应在灌浆液料密实填充整个套筒后停止,并应在灌浆液料固化后再次复查补浆是否已密实填充整个套筒。
四、验收要求
1 现场套筒注浆应充填密实,出浆口必须全部出浆,并且浆孔必须连续流出圆柱状浆液。
2 灌浆时用于测试强度的试块应在管理人员监督下现场制作。每层作为一个检验批,每班制作一组灌浆料试块,每层不少于三组,抗压强度试验应在标准养护28天后进行。灌浆材料28天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 所有影像资料按楼号按层进行建档保存。 每块墙板必须连续拍摄,拍摄内容必须包括墙板信息、注浆情况、出浆情况及封堵等。
五、结语
目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发展步伐全面加快,国家层面产业化发展政策已经出台。在各项优惠政策的支持下,大规模建设产业化的时代即将来临。越来越多的建设参与者们加入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面临着新的领域。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建设参与者们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全新技术。通过对QH-C地块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套筒灌浆施工过程的分析和总结,最终得出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套筒灌浆施工的关键技术控制要点。
参考文献:
[1]韩瑞龙,施卫星,周洋.灌浆套筒连接技术及其应用[J].结构工程师,2011,(3):149-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