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5222719900220XXXX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建筑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人们对其安全问题关注度也越来越高,除了一些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地震问题对建筑物的影响也开始更多地在学术研究中出现。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各不相同,不仅给施工带来了一定难度,对于其抗震性能设计也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建筑物类型对不同区域中的地震反应,结合地震破坏模式来完善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有效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保证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建筑结构;结构设计;抗震;设计理念
引言
土木工程是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土木工程施工建设优劣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施工成效,也深刻影响城市现代化进程。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在土木工程施工之前需要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着重是做好整个工程施工的结构设计。为此,文章结合社会发展对土木工程建筑物施工建设提出的要求和当前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为如何优化土木工程建筑结构优化设计进行策略分析。
1抗震设计概念混淆
在设计抗震结构时,必须要以“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裂”为目标,尽可能的降低地震引起的损失。要想实现建筑结构的良好抗震,只进行抗震设计是远远不够的,要是想充分确保建筑体的抗震能力,还需要增强关键位置的抗震设计。另外,还应当设计可以削减地震作用力的薄弱环节,从而尽量减缓地震发生的进度。
2房屋结构抗震性设计原则
2.1简化原则
设计人员应该明确一点,结构形式越简单,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越强。相较于复杂的房屋结构设计,越简单的房屋结构其力学计算的准确性越高,从而实现加强对房屋结构平衡性的控制力度,有效简化房屋抗震结构设计,提高房屋建筑抗震性能。除此以外,简单的房屋设计结构还可以大幅减少地震作用力对房屋结构的破坏,有效提高房屋建筑对建筑地震作用力的承受能力,全面提高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质量。
2.2结构形式合理
地震的作用力在结构之间是可以互相传递的,在抗震设计时要进行实验分析,当结构模型受到类似地震的作用力出现位移时,根据实验数据反映出的结构不同部位的受力和破坏情况,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设置相应的抗震防线,保障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刚度。
2.3完整性
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设计中,整个工程的完整性是影响工程施工建设的重要因素,即要求在土木工程施工建设中不能够出现任何施工疏漏和施工缺陷。在制定土木工程施工设计方案的时候需要相关人员仔细分析各个建筑物的零构件使用情况,并强化对施工薄弱环节的重视,优化整个工程施工结构的设计。
2.4抵抗性原则
为了确保房屋结构在受到地震作用力时,依然可以保持较强的稳定性,设计者在设计房屋抗震结构时应该着重注意对房屋结构抵抗性的设计质量,从而实现房屋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为了确保房屋结构抵抗性达到设计预期,设计者应该先预测理想的抵抗性效果,之后以此为目标进行设计,确保房屋结构可以在受到地震破坏时,受到的损失最小。同时设计者还应该注意严格控制抵抗力,保证房屋结构受力平衡,进一步增强结构稳定性。
3建筑结构抗震结构设计要点
3.1合理选择建筑抗震场地
地震是一种自然的地质破坏现象,而地表的稳定性影响着该地块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地震发生时,加之地表性质不稳定,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无法有效发挥作用,建筑物结构便会遭到严重破坏。
选择建筑场地时要注意检测建设土地的土壤硬度和密度,选择开阔、平坦而且地质结构稳定的地段,避免河岸边缘、采空区、地震断裂带以及山岳软土地段,保证场地符合建筑结构载荷要求,从而保障建筑物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3.2结构性能参数计算
在进行抗震结构设计时,还需要多加注重其结构性能参数的设置。一方面,建筑结构性能参数直接关系到抗震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另一方面,结构性能参数也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有着较大影响。所以,工作人员在开展设计工作时,必须要精准、正确的计算出建筑体需要承受的作用力。另外,还需对发生地震灾害时,建筑体应具备的荷载作用力(用以抵抗地震的冲击作用力)进行计算。并且,为了更为有效的保障建筑体的抗震性能,就必须进一步提升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对此,可采取构建建筑抗震模型的方式来模拟不同地震强度时建筑的反应。总而言之,相关设计人员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来计算建筑体结构稳定性的各项参数,以此更好地保障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3在工程施工中贯彻落实全局化施工设计理念
在土木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还需要施工人员着重解决整个工程施工整体性差的问题,即将全局化设计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到整个工程施工建设中。在土木工程施工过中将建筑作为一个施工整体,按照整体性的结构计划来进行施工。在整个土木工程建设的施工阶段要融入整体性的施工理念,从全局角度上看待整个工程的施工建设,将其中所划分的相关结构视为整体中的各个部件,采取相关设计手段使此类分支结构皆符合建筑结构、建筑风格,从而实现对整个土木工程施工建设的一体化设计。
3.4框剪结构
框剪结构,就是我们上文所述剪力墙结构以及框架结构相结合所形成的组合抗震结构。框剪结构的优势在于有效融合了剪力墙结构与框架结构的优点,使其具备更优异的抗震表现。框剪结构的主要组成形式是由75%左右的框架结构形成主体,之后在框架内布置剩余25%左右的剪力墙结构,并且确保剪力墙与部分重点的承重梁、柱相结合,以实现框剪结构中重点承重梁、柱在承受地震作用力时,可以先有框架结构吸收,之后在分摊给框剪结构中的其他梁、柱,而剪力墙结构可以在依靠其自稳特点,抵消分摊来的作用力,从而有效提高建筑的抗震性,经过实践证明,该结构具有良好的应用性。
3.5设置多道抗震防线
地震发生时的作用力来自各个方面,不同等级地震的威力不同,为此设计者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情况开展多维度的抗震设计,选择延展性强且刚度好的构件,在各构件受力薄弱部位增设抗震措施,在保证建筑物结构满足抗震规范要求的基础上更加完善抗震机制和体系。经过重重抗震防线,地震破坏力会逐渐减弱,从而更好地保证了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3.6重视基础勘察及数据调研
工程基础的稳定性对工程的施工质量影响重大。在建筑工程的抗震结构设计中,为保障工程抗震结构设计质量的合格性,建设单位在委托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作业之前,应明确要求设计单位进行基础勘察及数据调研工作。以保障建筑工程抗震结构设计中,基础勘察及基础参考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达到提升抗震结构设计质量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土工工程建筑结构设计在整个土木工程施工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结构设计深刻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文章结合当前土木工程建筑结构施工设计存在的各个问题,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从工程基础选型、工程施工理念、工程施工结构等方面提出优化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的策略,旨在能够更好的促进土木工程施工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皓,杨元明.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江西建材,2017(7):33-34.
[2]李红菊.关于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题与策略探讨[J].建筑与装饰,2019(1).
[3]林伟.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题与策略探讨[J].天工,2018(9):10.
[4]邓丽君,李岳.关于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安全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J].工业B,2017(24):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