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苏琼,置瓜梁上,誉声传万代;效王翱,封珠宛然,美名照千年。苏琼、王翱,古之廉士也,之所以时至今日仍美名盛传,是因为他们身上的廉洁之气让人叹服。廉而正,生命如垒石积山让后人景仰;贪亦邪,行为似蝼蚁蛀堤为世人唾讽,可见廉洁于人而言之重要。
关键词:中学语文;渗透教学;廉洁教育
当前,在学校开展廉洁教育已达成全球共识,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讲,廉洁教育是学科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将廉洁教育有机地渗透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树廉洁之心,行廉洁之事,做廉洁之人,是我们为人师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廉洁教育呢,笔者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是加强自身建设,以身作则
廉洁,亦作“廉絜”。谓不贪财货,立身清白。可通俗地理解为不损公肥私,不贪污。中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关乎祖国的未来,在中学这个关键时期进行廉洁教育,培养一心为公、热爱祖国、清廉磊落等良好品质。这样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的教书育人。要想在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廉洁教育,教师就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以身作则。孔子有云:“其身正,不令虽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培育的是祖国的栋梁,身肩育人这样伟大而神圣的职责,因此,自身的廉洁建设是首要任务。心怀廉洁之志,大量积累关于廉洁教育的各种素材,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廉洁教育的素材,以后方可在教学之中融汇贯通,灵活运用。
二是抓准廉洁教育授课时机
文以载道,精美的文章总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上好的教育是润物无声,对学生的廉洁教育需要渗透在语文课堂中,这样才更自然,但是一定得选准授课时机。如我在教学《爱莲说》一文时,讲到“莲,花之君子者也。”,我启发学生思考何为君子。学生自然就分析出君子需廉洁这一品质。我又适时引导学生讲述家喻户晓的包拯等君子的故事,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从这些君子的身上受到了熏染。明白了做人要公正,做人要身正,作风要清正,为官要廉政等道理。
又如我在教学柳宗元的《五柳先生》一文时,通过五柳先生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多读书,多追求精神上的富实,淡薄物欲上的享乐。让“贪如水,不遏则自溺;欲如火,不禁则自焚。”的廉洁思想悄无声息地进入学生的心田。
所谓“文如其人”,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借助文学作品知人论世。而作品中人物高尚的形象或者作者的高风亮节正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廉洁教育的好素材。
如教《孔繁森》一课时,当学生得知繁森收养三个藏族孤儿,并以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读书的动人事迹的同时,又被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所打动。我适时地引导学生如何做一个孔繁森似的楷模中学生,他们自然就深受感染。
中学生是非观念淡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很脆弱。他们在课堂发言或者写作当中时有流露。我们当留心观察,及时纠正他们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可能危害他们一生的思想“正本清源”。如教学陶渊明的诗歌《归园田居》,当学生得知写作背景是源于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时,学生觉得陶渊明太傻,当官的来了不但不巴结,还这样自视清高,他的为官之道肯定不行。我一下子意识到学生被现下一些不良现象所蒙蔽了,于是我专门和学生一起制作主题班会《为官之道之廉洁篇》,让学生讲解古今中外廉洁官员的古诗,诵读关于廉洁的诗文,谈谈对廉洁教育的认识,廉洁宣誓等。通过主题班会的开展,同学们的思想得到洗礼,正能量也得到传播。
三是廉洁教育延伸至课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良好品质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来源于语文课堂中、教材中的廉洁教育素材,远不能滋养学生尚未成熟的心智。要想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廉洁之士,我们必须要不断付出,将课堂中的廉洁教育延伸至课外的每个时刻和每个角落,渗透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所以,我们还要多开展廉洁教育活动,比如办黑板报、手抄报,开主题班会,进入社区开展宣讲等社会实践活动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行良好的自我廉洁教育。
爱因斯坦说过:“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 ,走自己正确的道路。”.巴尔扎克也说过:“没有思想上的清白,也就不能够有金钱的廉洁。”廉洁教育关系到人的一生,我们身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一定要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光耀他们的灵魂。
参考文献:
[1]杨正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廉洁文化教育[J].贵州教育,2016(14):15-17.
[2]曾骞.论中学语文德育渗透的原则[J].文学教育(下),2019(10):51-53.
[3]李自斌,王开贤.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J].学周刊,2019(29):92.
[4]陈奇春.关于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文化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7):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