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社会发展和时代的需求,我国教育部门的工作会议中强调了中职学生应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各个技工院校要培养出具有技术型、创造型、综合型、实用型的人才。阐述了我们教师应把教学当作研究,在研究中培养学习能力, 与企业对接,工学结合、分阶段教学、建立技师研修站、技术工作坊等,使学生们更快的适应企业生产、企业管理,成为服务企业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数控;技师研修站;工作坊;工学结合
一、背景
21世纪以来,随着国内发展生产力的迅速提升,企业对机械加工制造类的数控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提升,特别是我们珠江三角洲一带,一个企业内,没有数控加工机床,就有可能会被淘汰。所以,数控加工专业存在较大人才缺口。学生毕业后,供不应求。
因此,我们技工院校,应更加有针对性提升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技能水平。理论知识结合生产实践,以“做中学、学中做、学中吾”创造高效课堂和快乐课堂为目标和追求。基于新的经济形势和市场现状下,运用多样化的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理实一体、工学一体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们能更好地熟悉企业生产加工情况,掌握先进的生产加工工艺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学校和企合作有利于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进一步的明确了学生们今后的发展目标。
二、教学理念
(一)教学理论构建: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学习组织者,课程的研发者,引导学生在项目教学和完整的学习情境中,能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并且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和连续性性,最终达到学生有效地实现对数控专业知识的掌握。
(二)工作任务分配:充分体现“做中学、学中做、学中吾”的教学理念,融入企业发展,让企业参与到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一同创建建生产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和课程标准体系。可以先确立基本训练技能,进行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实训教学内容循序渐进。然后,与企业专家联系,参与教学工作任务设计。分析工作任务所能涵盖的知识与技能,建成教学单元框架,并确定教学策划表。最后,结合行业相关标准,根据自身工作经验,进行不断地细化、改善与完善,制定工艺流程。
整合技能习得与技术实践理论知识的模式有两种:一是教师先教给学生实训加工技能理论知识,然后再到实训工场教会学生技能;二是教师先教会学生技能,然后教给学生技术理论知识(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准)。前者这种传统的技术教学模式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经过我们这几年的实践,这种模式并不能被现在的学生所接受,老师讲理论时,他们爱瞌睡。采用第二种方法时,单纯地让他们训练技能时,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在技能训练时,学生往往爱偷懒。
三、数控专业体系的构建
企业和学校合作,签订合同,以便后期更好的开展学生的教学工作。企业和学校学生也可以签订学生在校数控加工技术人才培养计划。 在双方商讨的基础上,建立“2+1“”4+1”、“5+1”的培训模式,让学生根据企业需求,一定时期内练习核心技能,然后再返回校进行学习,然后进行实践,可以克服理论课程完成后实践的弊端。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快的地将自己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当中,从而发现自身不足,更加有效的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与此同时,在该模式下训练的人员,以满足数控人员的业务需求,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后期制作了,可以快速的融入到企业的生产实践去。
学生在进行工学结合的期间,既可以掌握了当前企业的生产管理技术和职业技能,又培养了他们严格遵守企业制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某种程度上,让他们变得更加主动理解父母、理解老师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现代社会劳动者的基本能力素质。实习主要是区别过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进行企业实习,不仅能促进我们职业教育的发展,而且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成长有很大的帮助。他们不仅能获得技能,更加锻炼了他们的企业实践能力,并且促进了学校教育的改革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速度。提升职业教育的发展质量,满足企业生产中的用人需求。学生可以通过在企业中学到的实践知识,巩固学生在学校已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自身劳动教育观,了解基本的专业教学知识和实训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够掌握企业实践操作的基本练习,不断加强学生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同时,更加深入的认识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开阔学生的视野,建立完善的价值观念,通过工学结合,使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良好行为习惯。树立正确思想意识,提高组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尽快的成为符合企业需要的一线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工学结合是学生的学习和企业生产工作相结合,是一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的深化改革。它的特点是学生实行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参考学习。对技工院校学生进行工学结合,就意味着跳出纯理论的讲授,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加入到企业加工制造工作中去,在企业实际生产工作中提升自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合作,一同参与到技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去。它颠覆了传统教学的方法,学校和企业共建学生实习的平台。不管是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技能。同时受到,职业道德,企业文化,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从而,明确了学生的发展方向。
四、编写分阶段技能训练图集
开展分阶段教学的模式。建立分阶段技能训练图集,在学生实训的各阶段中安排加工项目时,要由简到难。根据学生目前的技能水平和教学实际,合理的制定分阶段训练图集。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设计和学科管理计划的安排。在对技能实训结果进行评价时,以国家技能鉴定中心的统一标准进行测试。
实践操作的题目要做到难易程度合适,并且具有针对性。每个阶段等级至少5个题目。学生是独立的人,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可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从而来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让学生在毕业前全部达到或超过国家技能鉴定中心要求的标准。从而,满足企业对学生提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发展要求。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成立技师研修工作站
(一)建设意义
成立长兴技师学院技师研修工作站,是以为企业生产实际,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的的研修工作室,工作室由我们机电系优秀技能大师担任师傅,带领数控技师班的学生们进行技师项目的研修与学习。工作室中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交流、专题讲座、名师带徒弟、以及新技术推广等活动,将学习项目与企业实践任务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加快企业型技能人才建设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效率。
(二)技师研修工作站的定位
1、技师研修站是以培养优秀的高技能人才为目的。 运用“名师带徒弟”的教学方式,开展定期企业服务实践,与企业师傅进行交流取经,促进技术提升,促进高技能人才和综合技能人才的培养。
2、科技技术创新是企业的运行命脉,所以要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前各技能学校的主要任务。教师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企业实践能力、技术攻关精神,为解决校企合作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3、技师研修基地是校企合作的沟通的一个重要平台。与企业师傅合作制定学生适合企业的发展规划;根据企业需要,明确学生的发展方向,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师傅带领徒弟进行技师研修,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学生们通过技师操作和答辩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成立机电技术工作坊
(一)建设意义
成立机电技术工作坊,主要是完成技师研修项目的制作,技师班的人数一般不超过20人,将学生分成3-5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技师研修项目的制作。在技师班项目的教学中,坚持以“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教学中,提升学生严谨的实践工作态度、创新精神和良好的企业职工素养。
将项目制作与教学相结合,组织学生利用常用的材料,到市场进行标准件的调查。以小组为单位,大家集思广益,合作完成技师项目的制作。
(二)评价方法
1、注重教学评价和研究项目的完整性,注重企业实践的综合素质与企业员工职业素养的评价,注重学生的企业职业素养的培养。
2、采用教师测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评价,定质与定量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法。
3、根据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学生的个性特长。进一步完善项目的教学目标,制度合理的评价标准。
4、实训教学和综合实践的内容进行独立评价。
七、反思与展望
(一)数控实训教学是我校机电系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核心内容。通过分阶段教学模式,在实现技工院校学生就业与企业岗位"无缝对接"的一个重要作用途径。使数控专业实训课形成一个高效优化的课程目标。符合现阶段的学生心理特征。让学生在实际加工中学习,在主动参与中提升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模式。
(二)从最初的传统教学模式,改成分阶段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学习和探索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成立技师研修站,加强了与企业师傅的交流,使学生们在学校学习的同时,丰富自己的企业相关知识,培养了学生的企业综合素养。
(四)机电技术工作坊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利用各种资源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生生产加工操作与分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学生们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使学生们的专业技术进步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生产实际理念。
(五)分阶段学习,让学生们按照实践操作的思路来安排理论实践知识点,例如按照外圆表面的加工步骤:看图工艺分析→程序的编写→开机床前准备工作输入程序、校验程序、安装工件、对刀、加工、测量、证精度、质量分析。学生在开机之前,给学生重点强调机床的安全操作规范,安全注意事项,文明生产知识的相关知识。学生在装夹刀具和工件前,为学生讲解零件的装夹方法工和零件的找正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六)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整个机械行业的工作大环境里,具有重大意义。如何更加有效的实现工学结合,典型的任务合理选择,发出许多复杂的因素都课程的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综合反映,也有他们的实际可行性。专业教师的教育理念的转变,对于我们老师来讲,利用课余时间积极训练专业技能,利用节假日下企业,结伴企业同行,寻找工作任务学习载体。提升了数控车工老师的整体水平和综合能力。工学一体化教学方法,促进了学生技能发展和学习的兴趣。与企业共建技师研修基地,加强校企合作资源共享,互惠双赢。
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对我们技工院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要结合学校的自身发展条件和企业需求,来对学生进行综合技能和职业素养提升,我们将继续为把中职学生培养成符合时代要求,符合中国当代经济形势发展的,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洪涛.周奎. 数控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环节改革.,2006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
[2]孟晶.如何让数控技师从职业院校诞生.《职业》.2010年17期.
[3]闫存富.刘学友.“数控机床”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机械管理开发,2010,(6):173-174.
[4]普涛.朱英华.基于CDIO模式下技师学院数控预备技师培养方式研究与探讨.
《华章》.2012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