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型生物质能源项目投资与管理的对策探讨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5期   作者:李美兰 曹格铭 罗文
[导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对于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也突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云南邦纳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对于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也突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生物质能源项目应运而生,通过对于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创新了能源使用系统。本文主要从大中型生物质能源项目投资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进而探讨有关的对策。
        关键词:大中型生物质能源项目;投资于管理;有效对策
        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的需求量逐渐扩大,也面临着严峻的能源短缺问题。依赖传统的不可再生的能源,不仅会受到使用数量的框定,还会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因此,必须要创新能源类型,通过合理开发,实现优质能源的使用。
        一、大中型生物质能源项目投资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价格与成本控制缺乏竞争力
        对于生物质能源项目来说,其与传统的能源项目应该具有本质上的差别,进而体现了价格和成本竞争力上。但是,在当前的大中型生物质能源项目开发中,并没有体现出这种价格和成本上的优势,反而使得投资环境的积极性较低,不利于活跃生物质项目投资市场的氛围。
        (二)缺乏有效的投融资渠道
        对于大中型生物质能源项目建设来说,项目的完善以及推进都需要资金支持,因此需要搭建有效的投融资渠道,进而获得足够的资金量。对于生物质能源项目来说,其前期的成本投入较大,且收益甚微,需要付出比传统项目更多的资金。
        (三)项目管理水平较低
        大中型生物质能源项目投资与管理水平较低,管理运行缺乏系统性和有序性,导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果并不显著[1]。
        (四)技术水平较低
        在进行生物质能源项目开发中,需要重视技术和工艺的创新,从而实现项目技术含量的增加。但是,在当前的项目投资和管理中不难发现技术水平较低,导致一些想法难以实现,整个科技创新体系的支撑力不足。
        (五)关注度较低
        公众对于生物质能源了解较少,作为一种新型能源,不少企业也对其了解甚微,使得整个社会环境都缺乏对于生物质能源项目关注。不少企业甚至不看好生物质能源的前景,认为其经济效益较差,会阻碍自身企业的经济利润。这种认识层面的不足导致企业参与生物质能源开发和应用的积极性较低,进而限制了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利用。
        二、关于大中型生物质能源项目投资与管理的有效对策探讨
        (一)积极拓展生物质能源项目的投融资渠道
        拓宽生物质能源项目的投融资渠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注意海外融资渠道的开拓,借助发达国家的各种优惠贷款政策,实现资金的汇聚。第二,各级正读要加大对于生物质能源项目的扶持力度,从而落实好信贷扶持政策,帮助大中型生物质能源项目落地。第三,净化竞争环境,为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借助经济激励制度来实现激励[2]。
        (二)实现产业化管理和规模化经营
        在生物质能源项目的投资和管理中存在投资汇报,资源利用率等问题,为了尽可能获得可观的项目投资收益,必须要走产业化管理和规模化经营,从而降低成本投入,提高项目运行的效率。大中型生物质能源项目应该充分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借助企业的力量来实现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在运行过程中尽可能提高自动化程度,实现统一化管理。合理借助商业化操作的手段,从而实现生物质能源项目的规模化发展,获得规模效益[3]。
        (三)积极完善经济激励制度
        生物质能源价格与传统能源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并没有完全体现生物质能源的价格优势。同时,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并不能借助规模经济提高成本和价格竞争力。对于生物质能源项目来说,其融合多种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目前效益融合效果并不显著,使得项目投资人也面临着较大的投资风险。国内的生物质能源项目若想要获得发展,必须要积极完善经济激励制度,在完善的过程中可以合理借助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积极完善经济激励制度主要包括税收优惠政策、信贷优惠和信贷贴息政策等,目标在于调动更多企业参与生物质能源投资的积极性,对于开拓这一新市场产生积极作用。生物质能源项目的建设应该与传统能源项目形成显著的区别,进而朝着一个高规模、高层次方向发展。
        (四)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
        生物质能源作为一种新兴能源,其项目的投资与管理离不开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最终落脚于技术水平的提高,要结合生物质能源项目的实际情况,针对项目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技术攻关,通过技术水平的提高来实现问题的解决,从而提高生物质能源项目的投资和管理水平。在进行科技创新体系时需要注意自我创新,不能一味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还要有自我的创新。一定程度上,国外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较高,但是一味地引进会降低我国的创新意识,从而对于国外产生一种技术依赖,久而久之,自我的创新精神就会消减,自我创新能力也会显著下降。因此,在进行技术引进的同时也要做好自我创新开发技术的工作,实现科技创新体系的不断完善。具体来说,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要鼓励生物质能源企业的自我创新,企业可以与公共研发结构进行合作,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合作循环机制。第二,要尊重生物质能源企业的主体地位,尊重其创新方面的积极作用,做好项目创新的配套保障。第三,创新科研体制,科研工作的进行不能搞独立,搞割裂,各个企业、科研院所以及高等院校都要相互尊重,正确看待不同研究主体的价值,实现战略结盟,从而推动科研机构、企业以及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合理借助各方主体的力量,通过有效的信息交流,达到创新的目的。同时,这种合作机制下,成果的转化率也会大大提高。毕竟,在生物质能源项目的研发中,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最终还要落脚于企业生产,这种三方战略联盟,可以极大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率。同时,三方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实现信息的完整性,提高创新的动力[4]。
        (五)帮助大家正确认识生物质能源项目的重要意义
        基于当前的环境,大众对于生物质能源项目的认识较为浅显,需要借助大众传播媒介来进行知识的普及,从而引起公众对于生物质能源的重视。当舆论发生变化,朝着一种更加有利于生物质能源发展去之后,生物质能源项目的投资和管理环境就会实现优化。在进行宣传时,不能采取过于强硬的手段,否则会引起大众的反感,难以实现较为理想的舆论引导和传播效果。首先,要创新宣传方式,以各大媒体为载体进行有关理论知识的传播以及价值观念的传播,达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效果。例如,在理论知识传播方向,需要让大众明确生物质成型燃料生命周期评价的范围框架,从而进一步理解生物质能源的价值所在,如图一所示。其次,要注意重点传播对象,领导者、决策者等的观念影响[5]。
       
        图一:生物质成型燃料生命周期评价的范围框架
        结语
        过去,人们过度依靠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同时,由于这些能源的数量有限,过度使用也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新时期,需要重视洁净能源的研发和利用,从而取代污染性较大的能源物质。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生物质能源项目的投资与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要做好项目人员、资金、制度、技术和设备的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宋飞.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年度报告[J].太阳能,2011,(4):32—33.
        [2] 任海,李志安.生物质能——中国能源和环境整体策略的发 展方向?[J].AMBIO一人类环境杂志,2008,(2):130一 132.
        [3]管天球.促进我国生物质能源优化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 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6):16—18.
        [4]刘运权,王夺.福建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J].能源与环境,2011。(4):28~31.
        [5]刘叶志.户用沼气能源温室气体减排的环境效益评价 [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2009(1):8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