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杆企业“走出去”研究

发表时间:2020/5/11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3期   作者:李颖
[导读] 摘要:通常情况下,我们所称之为的标杆企业主要指的是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取得显著成效,并且有着某方面先进性、示范性和行业代表性的企业。
        广东科技学院管理学院  523083
        摘要:通常情况下,我们所称之为的标杆企业主要指的是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取得显著成效,并且有着某方面先进性、示范性和行业代表性的企业。作为标杆企业来讲,大多数时候,他们的综合实力更强,知名度更高,信誉更好,有更为深远的发展潜力,因此,此类企业要充分发挥行业的带头作用,带领更多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在标杆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落实“走出去”战略,使自身能够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并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据此,本文重点探讨和分析标杆企业“走出去”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标杆企业;走出去;实施策略
        引言
        当前,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实现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在“一带一路”具体的践行过程中,企业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主体,特别是很多标杆企业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标杆企业,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样的机遇下,标杆企业要充分走出去,在重视风险、规避风险的同时,更要充分认识到不走出去的风险更大,关键要自身准备好,项目要选好。针对珠三角地区的标杆企业而言,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有效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的“走出去”,同时也能更切实有效的“走进去”和“走上去”。针对标杆企业“走出去”的实施策略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标杆企业企业要充分“走出去”,更要做得全面深入
        标杆企业在新时代背景下,要想真正意义上走出去,就需要充分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的各个环节之中,充分抓住这样的千载难逢的机遇,首先,要充分明确自身走出去的根本宗旨和根本任务。从实践中来看,某些标杆企业往往有比较片面的认识,认为面向“一带一路”“走出去”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了更多的占有能源资源和更大的市场份额,往往输出过剩的产品,这种片面错误的认知导致相关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往往不能掌握正确的方向,甚至造成率先“走出去”的标杆企业成了坏的“标杆”,起到了十分负面的消极作用。
        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具体的经营发展过程中,标杆企业在加快“走出去”步伐的同时,要从根本上有效增强自身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具备转化和整合全球资源的资质和水平,使自身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增强,加强内功,苦练基本功,懂得国际通则和相应的规律,这样才能使自身打造成为有着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在这样的情况下走出去才更有成效,使自身如虎添翼。与此同时,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不仅仅只是涉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更要充分融入到“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更全面更深入的融入到国际市场环境中,能够在全方位、多角度实现更加良性的发展。标杆企业既要深入到新兴市场国家,同时也要去成熟的市场国家,针对市场的资质,技术和标准等能够有效熟悉,充分把握,使企业的短板和软肋在不断的实践和创新过程中得到充分弥补。针对类型来看,“走出去”的过程中不仅包括中国服务和中国产品,同时更要包括中国品牌,不管是在体量,规模等方面,还是在品牌和品牌价值等,都要充分增强,使自身能够获得更为显著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有更持续稳定的发展。例如,华为科技公司作为中国信息技术领军企业之一,积极布局“走出去”战略,进行更大范围的海外技术研发和建设,当前越来越成为占据全球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成为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领航者,华为先后投资英国科技公司和法国芯片研发中心等,使其在欧洲的研发机构总数持续增长,遍布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使“走进去”更全面深入,同时取得更大的效益。
        二、标杆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也要更有深度的“走进去”
        针对标杆企业而言,“走出去”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只是急功近利,关注眼前的利益和项目本身和经济红利,而是放眼长远,具备发展眼光,更要和所连接的国家进行民俗、文化等一系列相关方面的融入和深入,确保自身在走出去的同时也能够走进去,使走进去的深度进一步增强。

在“走进去”的过程中要彼此尊重和理解,互相欣赏,构成更和谐友善的人文格局,这样才能为企业自身真正“走进去”、融入进去创造更为良好的文化条件。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华人华侨资源进行充分的调动和激发,毕竟华人华侨对于所在国的具体情况能够深入了解,在这个过程中,使其充分发挥粘合剂和润滑剂的作用,这样可以有效规避标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走弯路。其次,进一步有效引导和鼓励国内外青年共同参与到一带一路和共同发展的战略中,为企业自身储备更多的人才资源和后备力量,充分获得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第三,高度关注国际组织和民间组织的重要力量,充分调动相关资源,在最大程度上有效夯实标杆企业发展的民意和社会基础,充分把握“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优势和政治力量,使企业“走进去”不仅具备“商脉”,也有深厚“文脉”。使“文脉”得以充分的激活,在这样的情况下,“商脉”更为畅通,也就水到渠成。
        三、标杆企业要想“走上去”,需要再加把力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标杆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在文化,标准,价值以及话语权等方面持续发力,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同时,使自身的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也以全新的社会责任观、标准对接与提升方式,使中国企业的新实力和新形象得到有效塑造,在这个过程中,要想使自身能够真正意义上“走上去”,使自身的走出去取得更大的成效,就需要一方面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具备全新的社会责任观,毕竟只有企业在更高的层面上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具备全面的社会责任观,这样才能使所在国的某一个领域有整体上的提升,并获得高度的认可。例如,我国企业家成立的民营企业——东南亚电信,就全面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帮助柬埔寨建设了近万公里的地下光纤网、世界最先进的4G VOLTE移动通信网、东南亚地区最大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等等,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柬埔寨电信事业的发展水平,这也充分体现出中国标杆企业理念和实力的全面提升。在另一方面,标杆企业也要更好的对接相应的高标准,使自身的标准和规范水平得到显著提升。针对此项内容,我国标杆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例如,在非洲,蒙内铁路是首条完全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管理、中国装备建造、中国运营维护(EPC合同规定2年)的国际干线一级铁路,该项目的建设使中国标准全方位多角度的走出国门,在乌兹别克斯坦,卡姆奇克隧道建设过程中都是有效采用“中国技术”,按照“中国标准”,创造了“中国速度”,这也是“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标杆项目,体现出标杆企业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在实践的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充分提升中国的先进技术水平,提升标准和规范,上升到国家标准,在更大程度上持续加大创新的力度。
        四、着重把握综合性因素
        在标杆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要深入研究多方面因素,以全面化多样化的视角来考察特定地区的国情和区情,针对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特别是贸易法等相关法规和规章制度,要全面掌握,深入了解,同时要在更大程度上确保企业之间能够实现协调和联动,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确保各方面各个部门能够协同发展,有效配合,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要充分确保中国企业的群体性崛起,而不是三三两两、三五成群地发展。标杆企业要真正意义上起到标杆和示范作用,进一步引领中国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从根本上有效规避排挤、诋毁、压价等不良行为,共同打造“中国企业”这个金字招牌。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上面的分析和探讨可以看出,在新时代背景下,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中国标杆企业不仅要“以理服人”,更要“以利服人”“以例服人”,确保各大关键项目能够成功落地,在基础设施,产能合作,经贸产业等一系列相关方面全面增强,以此为抓手,在更大程度上落实好一批示范性项目,确保自身不仅能够“走出去”,同时更能“走进去”和“走上去”,在社会责任,产品标准,科学技术等相关方面起到更大程度的引领和标杆作用,从而为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明伟,产业、标杆企业、直接竞争对手与企业本身的战略关系如何互动?[J]经济报告,2016,8:10-11
        [2] 陈映雄,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金融经济,2016,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