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要求不断升高。框架结构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能够满足现代城市建筑工程施工的要求,使得这一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基础,建筑框架结构在各阶段的技术要求都比较高。在框架结构施工过程中,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确保施工技术具备合理性的特点,从而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
1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概述
1.1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概念及其特点
框架机构施工技术主要以钢筋混凝土为原料制成承重梁柱,轻质隔墙则采用预制加气混凝土、浮石、蛭石等原料制成。这种施工技术在高层和大面积结构的楼层中应用较为广泛,其原因有两点:一是因为高层和大面积楼层施工对于施工混凝土工程要求浇注量大、强度高、配筋量。二是其技术在浇筑房梁、楼板后,再对填充墙体进行施工,这样就使得用户可以对填充墙进行堆砌、拆卸,相对而言增加其实用性,可以使他们灵活的支配空间。抗震性强是框架结构相对于传统的建筑结构来讲最主要的特点。框架结构的整体梁柱的承载力和刚度都比传统的砖混结构低,因此它的水平位移速度慢,在受力时会向纵横两个方向蔓延,这种构件在楼层很高的建筑里就可以显示出它的特性,因此在抗震方面比传统的技术性能要强。
1.2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工艺
框架结构施工一般都是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和钢筋框架结构施工。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工序:轴线定位、柱钢筋绑扎及支架搭设、(这两个是最重要的工序)柱混凝土、模板、底模等等。钢筋框架结构施工工序除了以上几个工序外,还有钢结构构件预检和配套、钢柱基础检查、安装流水段的划分、安装机械的选择等等工序。多、高层的框架结构最常见的几种结构施工技术都有:电渣压力焊的接长方式、泵送混凝土的混凝土浇注方式。不管是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还是钢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对轴线定位、测量放线、配比设定、钢筋绑扎、模板安装、加固、浇筑等工序有很严格的要求。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恰恰就是这几个方面的问题比较多。
2框架结构的施工问题
2.1钢筋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构成框架内在筋骨的是不同规格、不同形状的钢筋、钢板、异形钢结构,将这些钢材按照图纸要求,箍型、绑扎、焊接在一起简称为钢筋施工。箍型尺寸是否达标、角度是否到位;绑扎是否存在遗漏点、是否绑扎牢靠;焊条型号是否选择正确,焊点是否达标;钢筋是否符合标准,是否没有变形。等等问题都需要认真细致对待。否则,哪怕是缺失一个小小的钢筋垫块,都有可能造成混凝土浇筑移位的不好后果;绑扎焊接出现虚点,在后期的消除应力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框架结构发生形变等故障。类似这样的细小隐患,都会给框架整体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2.2模板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模板的作用是起到临时支撑与装载的作用,是混凝土浇筑成型的模具,是养护混凝土的可拆卸箱体。在模板施工中,模板支架系统的搭建是一个关键,立柱是否具有足够的支撑力、支架位置是否能起到加固作用、垫板是否能够增加摩擦力,是否起到校正作用、托架是否安置平稳、模板是否拼接紧密无缝隙,密封胶带是否具有粘性。这些都是必须关注的细节问题。另外,不待混凝土养护结束,就因为赶工期而提前拆卸模板,也是一个常见的施工弊端。
2.3混凝土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搭好钢筋,架好模板,接下来就是浇筑混凝土。不同位置的混凝土,所需要的水泥标号与原料比例是不同的,因此,混凝土的配料与调度是否符合待浇筑结构要求,需要认真核实,否则容易出现烂根现象;浇筑厚度与振捣次数、频率的配合是否按照要求操作;振捣是否存在过振、欠振等情况;浇筑倒料的高度与速度是否有利于混凝土的均匀流注;浇筑现场的预料和杂物是否清理干净;浇筑后的养护是否符合温度、时间要求。
这些问题如若处理不好,都会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气泡、变形等质量问题。
3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分析
3.1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钢筋是保证建筑坚固性的重要材料。要对钢筋的型号和数量等进行严格的管理,使其符合施工标准要求。同时对置于高空的材料要进行集中管理和分类,按其用途进行归类捆绑、固定。以免发生高空坠物或者影响正常施工。其次,在钢筋工程施工中,要准备好焊接工序的准备工作。焊接工序是确保焊接质量的重要部分,绝对不能忽视。在焊接前要审查施工焊接技术,并进行相应的检验,对不合格的钢筋材料要坚决杜绝。同时做好力学实验工作,对钢筋进行复检,确保钢筋在焊接时能够确保焊接工艺和焊接质量。对于焊接人员的焊接技术也要进行相关的培训。提高焊接人员的施工技术和专业素质,使其能够确保焊接工作的顺利完成。第三,钢筋笼施工。钢筋在焊接、测量和控制、安装和拆卸方面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在建筑框架的施工初期,需要使用加固框架来制作最初形成的建筑主体,然后通过核心墙等,使整个建筑主体达到稳定的效果。在安装钢筋框架时,主要应用是加入强力钢成型法。需要做好加固环,然后与钢条对准焊接。焊接完成后,它需要储存在干燥凉爽的环境中。当钢筋骨架完成后,上部结构需要连接到下部结构的钢筋笼。因钢笼的重量很大,如果有巨大的压力,可能会导致孔壁损坏。所以连接时应注意避免其对钢笼造成过大的压力。最后,放样与下料施工。在焊接工作完成后,为了防止工程框架出现收缩变形,需要对放样与下料施工进行严格的控制。施工时要预留一定的空隙,为收缩留出足够的空间。
3.2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多层模板支架体系的工程施工中,由于楼层数较高,多数楼板处于养护期,其承压能力有限。在钢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先由模板定型,放线设置高,这就需要控制模板技术。在安装基础模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控制误差问题,按照国家规定设置,误差应小于3毫米。并检查模板接缝的气密性,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漏浆等现象。在模板灌浆后,需要对灌浆进行振捣,并且在此过程中要控制好振捣的力度和时间,所以建筑模板的强度应具有一定的承载力。在模板中支撑部分一般使用钢管,然后对模板支架、立柱等部位进行垫板操作,保护模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及密封性。最后,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要对模板进行拆除,拆除过程应严格按施工工序进行。此外,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在模板工程施工过程中,应保证模板安装施工过程中模板工程相关技术的准确性。需要在垫层相关施工完成后,每天定期按轴线进行测量,并通过基本平面尺寸计算出所需的边线数据。
3.3混凝土工程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一般用水泥和各种规格的砂石进行配比制成。所以在施工前要对混凝土进行配比实验,确定工程需要的合理的比例。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制作的过程中除了要控制配合比,还要注意搅拌和振捣工作,将混凝土中的气泡充分排除,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性能,以免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结束语总之,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钢筋工程、模板工程以及混凝土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对框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框架结构的稳定性,需要对建筑材料进行统一的管理,并对建筑框架进行完善,重视各个环节的影响因素,并对施工人员和施工技术进行培训和提升,使建筑行业保持稳定的发展。
结束语
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中是主流的施工方式,它的抗震强优点是相当明显的,并且以它为技术中心建成的建筑能更好的满足现代化建筑的要求。在框架结构施工的每个工序中都应该保证其质量和安全,采用更科学的手段进行处理,进而促进整个建筑行业施工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危代贵.浅析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20(01):245.
[2]高承川.浅析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J].门窗,2019(23):247.
[3]马朝燕.建筑工程中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3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