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 李慧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2期   作者:李慧
[导读] 摘要:在变电运行过程中,电气误操作的现象包含很多现象,例如误拉合断路器或者是带接地线合闸等现象都是十分常见的,造成上述事故的原因有很多种,具有多样性以及复杂性等特点,但是产生上述问题的最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按照变电过程中的规范要求进行,违反了相应的操作步骤,实际上,变电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是影响配电服务质量的主要原因,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将会造成严重的损耗,严重的情况下还会造成二次事故,所以应

        (内蒙古浩普电力检修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鄂尔多斯  010399)
        摘要:在变电运行过程中,电气误操作的现象包含很多现象,例如误拉合断路器或者是带接地线合闸等现象都是十分常见的,造成上述事故的原因有很多种,具有多样性以及复杂性等特点,但是产生上述问题的最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按照变电过程中的规范要求进行,违反了相应的操作步骤,实际上,变电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是影响配电服务质量的主要原因,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将会造成严重的损耗,严重的情况下还会造成二次事故,所以应该进一步提高变电运行过程中电气误操作的处理,找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这样才能促进变电站更加安全稳定的运行。
        关键词: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原因;防范策略
        引言
        变电运行是指变电站中的值班人员监视控制、调节及操作电气系统、电气设备的过程,做好变电运行工作能及时发现电力系统中的安全隐患,促进电网的管理和减少电能损耗,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企业的供电质量。变电运行内容较多且工作量大。其对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稍微不注意出现误操作,就有可能使电力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甚至是引发电力安全事故,影响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用户的正常生活。
        一、电气误操作发生原因
        1.1运行管理方面原因
        (1)没有一套完善、健全、严谨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变电运行工作人员的行为。变电运行工作者的操作行为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如果其所参照的规章制度不够健全与完善,必定会影响操作人员操作的正确性,给电力系统埋下安全隐患。将会影响整个变电的运行工作,增加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出现的概率。
        (2)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力度不够。仅制定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与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否则对减少因误操作而出现的变电运行事故毫无作用。例如无票操作、漏操作项、操作中强行解锁等行为,都是与相关的规章制度不符的。
        (3)没有完善的防误闭锁装置,增大了误操作事故出现的频率。虽然大多数变电站都装置了防误闭锁装置,但防误闭锁装置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在型式也有所差别,有一些防误闭锁装置仅有三防功能或四防功能。同时缺乏一套完善的维护管理制度指导工作人员做好维护管理工作,甚至有使用万能钥匙来进行解锁,这都可能导致误操作事故。
        1.2值班人员技术水平差
        值班人员技术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缺乏实际操作经验、不熟悉设备。主要内容:①对设备的相关性能不熟悉,是造成误操作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管理人员一定要督促值班人员及时熟悉设备,特别是新引进的设备,对一些不常用的设备也要进行相关的了解,减少实际操作中误操作事故的出现;②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也是常见的导致误操作事故原因;③工作人员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引发误操作事故的。尤其是新员工,因实际操作经验的缺乏无法合理地进行操作,引发误操作事故。当然也有一些不思进取的老员工,不注重总结实际操作经验,往往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误操作事故时有发生。
        1.3安全管理的原因
        变电站值班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由于日常工作不重视安全管理,不认真开展事故通报学习,不能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容易养成习惯性违章的坏习惯,对安全生产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在日常工作,不能严格执行《安规》及现场规程及有关规章制度,不能认真执行“两票”、“三制”,无票操作,无监护操作,漏项操作,跳项操作,操作过程中不认真执行监护复诵制,挂接接地线不进行验电,设备检修后送电,不检查送电范围内接地线、接地刀闸是否全部拆除或确已全部拉开等制度措施。这种习惯性违章行为,在安全管理上,极大增加了误操作的概率。



        二、电气误操作事故的防范措施
        2.1 加强安全思想教育
        可通过定期组织职工进行安全知识竞赛,安排知识培训等方式,来丰富职工的安全知识,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应重视职工的思想品德教育,与职业道德培育,让他们明白自身岗位的重要性,主动担负起安全责任,肩负起安全使命。逐步提高值班人员的安全责任心,促使他们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工作。
        2.2 贯彻执行规章制度
        近年来,我国电力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正在逐步建立健全,相比于部分发达国家,各项规章制度也越来越完善。但就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来看,每年发生的电气误操作事故却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之所以造成这种现状主要是由于我国的很多电力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说的多,做的少,说的硬,执行软,法制经常混淆人制,规范经常与随意同伴,制度并存于有章不循,经常化与松松夸夸同行,若能把以上弊端有效克服,必然能大大降低我国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率。
        2.3 搞好技术培训,使值班人员达到“三熟三能”的要求
        对于“三熟”来说,首先应熟悉操作设备、操作系统以及系统基本原理,其次应熟悉各项操作与常见事故处理,最后应彻底熟悉本岗位具体规章制度,并严格按各项规章制度作业。“三能”主要指:能正确进行操作与具体分析各种运行情况,能在第一时间发现故障并解决故障,能有效掌握部分常用维修技能。
        2.4 操作前进行“三对照”,操作中坚持“三禁止”
        “三对照”具体为:对操作人员与运行方式进行对照,并操作人进行操作票的填写;对模拟图进行对照,并进行操作票审查与预演;对设备编号进行对照,确保正确无误后再实施操作。“三禁止”具体为:禁止操作人与监护人都同时动手操作,没有人进行现场监护;禁止存在疑问,带着问题进行操作;禁止一边操作,一边做其它事,精力不集中,漫不经心操作。
        2.5 重视防误闭锁装置的完善与使用
        变电站防误闭锁装置是一种强制技术手段,它主要是用来防止发生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在遇到变电站值班人员,人为操作失误时,可借助可靠、完善的防误闭锁装置来防止发生误操作事故。当前,机械锁与机械程序锁为我们主要使用的两种防误闭锁装置。但这两种防误装置,通常都易生锈,易失灵并且维护管理不变,很容易形成操作不方便或操作不动的局面,以致把最佳倒闸操作时间延误。为有效防止出现上述现象,近年来人们研发使用了微机防误闭锁装置,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取得了很好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变电站在运行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电气误操作事故。这一事故的发生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以及社会的发展进步是极为不利的。要想进一步促进供配电服务质量水平的提高,维护变电更加稳定的运行,就要及时的解决这个问题,以实现更加安全有效的变电运行,而且还要结合实际情况针对高压配电运行做出合理的分析,相应的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及其对有关保护配置等方面做出了恰当的研究。希望在未来的道路上,相关单位在高压配电运作时,充分地考虑到不同种类的因素,从而确保系统可以顺利的运作,确保人们能够达到用电安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志源.探究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J].科学时代,2015(5):25
        [2]曾德萍,李卫东.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3(1):67.
        作者简介
        李慧 (1987.01.09),性别:女;籍贯:山西省;民族:汉;学历:本科;职称: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