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保护与环境检测技术的结合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卷2月第5期   作者:潘晓凯
[导读]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农村进入快速的发展阶段

         摘要: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乡村,饮用水源水质下降、畜禽养殖污染、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等问题仍比较突出,使农村环境质量下降,严重威胁了人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制约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阻碍了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基于此,以下对农村环境保护与环境检测技术的结合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环境保护;环境检测技术;结合
引言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农村进入快速的发展阶段,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期间,对农村的环境也带来了很大的破坏,主要体现在农村的水资源、土壤以及空气这三方面。其中,水资源和空气污染将会直接威胁到当地农民的生命和身体健康,而土壤污染则会影响到粮食作物的质量,影响到更多人的生命健康。因此必须要利用先进的环境检测技术,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才能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农村的发展。
1环境检测在农村环境保护中的意义
         1.1提供准确的环境数据
         农村作为我国粮食蔬菜的重要产地,对其进行环境监控是十分重要的。在进行环境监测工作时,要对监测的数据进行总结和收集,相关工作人员和有关部门要对环境监测过程中所记录的数据进行检查和整合。对于目前的农村来讲,影响其生态环境的因素诸多,因此在这种环境监测时要加大对细节进行掌控和分析的力度,以便更好地维护农村生态环境的质量。
         1.2为执法监督工作提供依据
         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实时监控各地的大气污染情况,同时也有助于相关部门查找导致当地大气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以及判断大气当中的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从而为相关部门后期开展的环境执法监督活动提供依据,确保环境执法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环境监测所得数据在政府部门制定与大气污染相关的法律法规时也是一项重要的参考信息。
         1.3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国家和国民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深度认识,使得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当下我国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十分严重,在治理过程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对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对环境问题进行改善。在改善过程中需要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工作人员不断从细节出发,提高农村环境的质量,而对农村环境进行环境监测就是为了对污染的环境进行监管,为后续的有效环境治理奠定基础。
2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现状
         2.1农业活动产生的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沉积物、农药、废料、致病菌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对水层、湖泊、河岸、滨岸、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污染。农村生产活动的范围广泛,农业污染不易被监控、不易被量化且具有极大的随机性,由于农村人口缺乏环保意识和防范意识,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农业污染不可避免的最大隐患,且在一定范围内有不断扩大、污染加剧的趋势。我国是农业大国,为了实现高产,农药的生产和使用、现代农机设备的使用都达到了空前的规模。例如地膜的使用量为130万吨,这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使用量的总和。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也居世界第一,但农药的有限利用率却只有35%左右、化肥当季使用率只有33%。大量的农药和化肥由于部队能够使用被留在了土壤中,这也远远超过了土壤本身的分解和自净能力,最终导致土壤污染超标和农作物品质超标。


         2.2基层环境监测能力不强
         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涵盖空气、地表水、地下水、畜禽养殖场、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和土壤多个环境要素,监测范围和监测要素在不断扩大,覆盖面越来越广,以我市为例,农村环境监测任务除空气和土壤分析任务由市站负责,其它要素均由各区(市)监测站承担,其任务重、要素多,而区(市)监测站本身例行监测任务就十分繁重,涉及要素多,实际在岗人员少,监测能力弱,我市三级站的监测人员平均在15人左右,诸多监测项目不具备分析测试能力,如土壤不具备分析测试能力,只具备采集和制备能力等。
         2.3农村城镇化产生的生活垃圾污染
         农村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势态良好,城市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也影响了农村人口的生活方方面面。这造成了大量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以及废弃物,严重超过了农村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在农村村镇规划中,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并没有在一开始就提上日程,边污染边治理是目前采取的主要形式,对现有农村地区的环境改造也由于村镇布局的随意性和自然条件的限制而举步维艰。
3农村环境保护与环境检测技术的结合
         3.1逐步建立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管理体系
         根据廊坊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随着环保工作在广大农村的不断深入开展,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建立并完善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美丽乡村建设等相关的农业农村污染防治管理体系、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管理制度体系、种植结构优化制度体系。全面推进以绿色、生态为引领的农业农村工作导向,推动全市环境治理和涉农财政资金投入向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领域倾斜。通过项目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投向农业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等领域。
         3.2强化治理力度,多方面治理农村环境污染
         一是积极防治土壤污染,严格控制主要粮食产地和蔬菜基地的污水灌溉。积极推广生态农业,注重在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和监管方面加大力度,加强生产基地土壤、水、大气环境质量监测。二是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对未达标排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开展集中治理,对分散式畜禽养殖采取建设养殖小区的措施进行综合治理。畜禽一律常年圈养,严禁散放,保持村屯环境。猪圈、厕所不准向使用面积之外的公共用地排泄粪便,排泄口永久性堵死,对限期不改者,猪圈、厕所予以拆除。三是设置垃圾集中倾倒地。镇直各单位和各村设有公用垃圾点,有场地、有标志,所有生活垃圾按指定地点倾倒。各家各户的柴草垛及其他杂物都远离房屋及电线,整齐堆放在院内或村外的空地上;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能出现占用公共用地沤粪积肥的现象,一律堆放到田间地头或村外空地上。四是镇村屯街路禁止乱泼脏水、乱倒脏物。居住或者进入镇村屯街路的单位和个人,都要自觉爱护、保护花草树木。农户家内外环境要保持整洁干净,全部达到卫生标准。
         3.3多措并举,着力改善农业农村人居环境
         全市各级政府、农业农村、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以农村垃圾处理、生产生活排污治理、村容村貌改善和提升为主要任务,加快推进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农村厕所革命等民生工程的实施,进一步优化农村居住规划管理,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全市范围逐步构建功能清晰、布局合理、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把广大农村建设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结束语
         环境检测技术对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十分重要,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国家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因此,政府必须对环境检测技术部门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农村的环境保护,减少因环境污染给农村人民生命带来的威胁,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林珊.农村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技术的有效结合研究[J].乡村科技,2019(16):103-104.
[2]马乾.关于农村环境保护与环境检测的研究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7(05):28.
[3]闵继胜.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环境治理的变迁[J].改革,2016(03):84-93.
[4]杨茜.浅析农村环境保护与环境检测技术的有效结合[J].才智,2016(35):252.
[5]李卫娜.环境检测技术在农村环境保护的有效结合探讨[J].北方环境,2016,25(09):89-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