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进入经济发展的高速增长后,中国的城市进入快速城市化的发展,随着建设用地增长的限制,中国城市进入城市转型与城市结构调整阶段,城市建设由“增量扩张”逐步转变为以“存量更新”为主。本文以镇江韦岗片区核心区城市设计为实践,正是基于存量城市设计“空间复杂、权属复杂、任务多元、推进困难”的特点,以韦岗片区现有存量空间为基础,充分挖潜城市核心潜力,注重项目的市场效益和实操性,全面盘活存量空间,实践了韦岗片区的城市价值发现到价值创造最后到价值兑现的过程。
关键词:存量城市设计 镇江韦岗
1 存量城市设计产生的政策背景
2011年以来我国城市化的速度将进入逐渐放缓时期,城市的增长方式从原来的“外延扩张式”向“内涵优化式”转型,城市发展需要进行结构优化、城市功能进行调整和提升,这种发展趋势后面会逐渐演化成以后城市发展建设的重点。
2016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到:“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的思路,逐步调整城市用地结构”,“鼓励开展城市设计工作,通过城市设计,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城市建筑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体现城市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由此看来,存量的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建设一个重要实践抓手。
2 存量城市设计是城市高速发展后的必然结果
2.1 国外城市设计已从“物质空间决定论”和“技术决定论”转向对资本运作与城镇空间关系的研究。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迅速崛起,随后的城市建设涉及产业转型、废弃地整治、旧商业区复兴等方面,这些城市更新基本上是跟随了美国经济的发展轨迹。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的城市建设与资本的运作是息息相关的,城市更新的过程实质上是资本与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城市更为注重总体框架的构建,空间形态的规划、生态环境的整治、项目投入产出的分析、公共事业的管理以及社会效益的影响。
2.2 国内城市设计从“物质空间决定论”转向“调配”与“再分配”的动态更新
我国增量时代的城市设计的核心思想主要是物质空间决定论,主流观点认为功能和城市形象可以解决一切城市问题。但这种城市建设的弊病在于对土地资源的浪费,盲目的追求规模和扩张速度,以至于后来出现了很多“空城”、“鬼城”,所以后来以北京、上海为首的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建设用地‘零增长’”的目标,目的在于盘活存量用地,挖掘建成区的低效资源,激活现存的城市活力。
存量时代的城市设计,核心思想是通过城市更新的方式促进建成区功能的优化和调整,将落后产能、影响城市品质的功能淘汰,向高产能、高品质转化,将最优土地匹配最优使用者,存量城市设计不再是依靠土地扩展拉动经济,而且对城市功能进行最优再分配的一种城市调剂手段,面临的城市问题也更多,如产权、文物保护等,并且需要协调更多的利益主体,同时兼顾“多规合一”和“动态更新”。
3 存量城市设计的路径思考
(1)土地效益和价值提升。存量城市设计的前置条件是土地效益评估,在土地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的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的转化,是对建成区现有土地进行再次开发和改造,注入新的城市功能,带动城市空间的更新,提升城市空间内涵,形成对利益主体和空间关系协调优化互补。
(2)深度玩具城市历史人文价值,实现保护式开发。每个城市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区段,城市中的不同地段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城市本身充满了丰富多彩的要素,找到其独特的价值,是一个好的城市设计的基础。深入挖掘城市的历史价值、文脉延续、实现保护式的开发是存量城市设计重要的核心基础。当我们在做城市设计项目时,应重点针对其独特的特质研究做出合理的价值判断,深入挖掘城市的历史价值、文脉延续、实现保护式的开发,尽量保留原有城市肌理和城市尺度,将城市文化进行塑造,将城市历史植入城市设计。
(3)城市设计的落地性需要平衡资本市场与社会利益。 城市设计最终需要解决落地性,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升级需要与城市发展的经济维度同时考虑,城市设计的过程也是一个整合各方利益的动态过程,需要考虑平衡资本利益和社会利益的。
4 存量型城市设计的实践探索——以镇江韦岗片区核心区城市设计为例
4.1 项目规划背景
随着长三角地区率先进入科技创新和生态优先的高品质发展阶段,沿江城市将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发展”进行转变,镇江位于优化发展地区和创新高端要素集聚发展带上,因此,创新和生态成为城市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png)
。
扬子江城市群规划将苏南和苏中进一步融合,形成高端发展的新经济板块,随着镇江南部生态新城的建设、以及城际高铁站店的开发,镇江主动融入沪宁发展轴;宁镇扬一体化的发展,推进了南京主动辐射镇江的进程,镇江成为南京发展的西南门户。
镇江是江苏省辖地级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一。然而,在城市发展中的历史长河中,沪宁轴线却成为一直忽视的战略空间。随着长江经济带提出“生态优先、文化自信、创新驱动”的战略发展要求,镇江——这个位于优化发展地区和创新高端要素集聚发展带上的城市,率先进行了南部生态新城的建设、城际、高铁站点的高品质开发,迈出了主动融入沪宁的第一步。在这样的背景下,镇江西南片区韦岗核心区的城市设计应把握城市竞争的新态势,认清生态环境而非工业生产才是镇江的比较优势,只有摆脱传统的重工业导向的发展路线、重新整合山水资源、南进开拓腹地、结合山、河、港口等特色资源建设高品质城区,才能化劣势为优势,实现弯道超车。
4.2 项目概况
项目处于宁镇之间,区域交通的交汇点,是镇江联动南京发展的西南门户,也是南京优势资源沿扬子江向省内辐射的枢纽站。项目位于宁镇扬一体化发展的紧密圈层,距离南京主城区30公里,距离镇江主城区12公里。
项目东侧紧邻扬溧高速,向北跨江连接扬州,向南上常合高速。南侧紧邻沪宁高速,融入沪宁发展轴线。向西和南京有312国道、沪宁高速、扬马城际三条重要交通联系线。
4.3 项目难点与重点
相对于宁镇同城化的发展,目前的规划工作滞后,但产业策划已取得一定共识,明确以温泉度假,智慧健康为核心。韦岗街道目前处于工矿企业转型时期,资源利用不充分,与大学城有待进一步融合。土地储备充足,未来拆迁难度低。周边大学城发展良好,资源和动力没有引入韦岗,缺乏有效途径。区域大旅游有了一定的整体发展设想,但对规划项目的带动作用不足。韦岗现状发展已经进入空档期,现状工矿企业关停、GDP下滑,人口流失,新的发展动力源还未形成。
因此,项目的设计必须把握城市竞争的格局,认清“城市双修”,即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才是镇江未来发展的方向,只有摆脱传统重工业发展导向的思路,重新整合镇江善水资源、南进开拓腹地,构建“山”、“河”、“城”、“田”的城市格局,实现弯道超车。
4.4 项目资源探究
韦岗有什么?——温泉、生态、工业、红色文化。
.png)
温泉——韦岗街道天然温泉经过专业评估,已然成为华东稀有的氡锶复合泉,天然医疗养生泉。
生态——韦岗街道地处宁镇山脉是镇江市区山水资源最集中的地区,区域自然山水本地优良,风景秀丽。
工业——韦岗曾是镇江市重要的采矿和矿石加工基地,有过一段筚路蓝缕继而辉煌夺目的采矿和矿石加工时代,最终因为矿产资源的巨减、环境不堪重负、产业转型升级等因素,采矿业和矿石加工业的浪潮逐渐消退,一些工矿企业逐渐关停。工业时期带来的大量污染和破坏,过度开采导致形成采矿宕口、塌陷区和熔岩塌陷隐患区,项目开发亟需考虑环境的修复和整治。
红色文化——韦岗是润州区唯一一个革命老区,现留存韦岗战斗胜利纪念碑,韦岗战斗胜利纪念碑被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命名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韦岗街道南部243省道西侧。
4.4 城市设计策略与路径
可持续发展是本项目实施的根基,项目设计不仅需要从城市环境层面提升,更应该考虑项目实施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文化层面的可持续性影响。立足宁镇区域,面向长三角,结合项目自身特点,城市设计以“生态修复”为切入点,充分梳理挖掘韦岗的历史人文资源和生态空间构成,提出韦岗核心区的保护与再生的策略,确定韦岗核心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以生态、文化、多元、活力为核心,发展成为镇江市优化区域生态、凝聚地域文化、丰富城市功能、带动城镇活力、具有深远门户地标性质的“温泉智城、文旅新镇”:生态修复示范区、温泉医养度假区、工业遗存活化区、城镇活力功能区, 打造一个以文化旅游为核心,形成“1+X+N”的三大功能体系,相辅相成,互相融合,共同构建韦岗特色产业格局。 通过强化整体脉络,建构文化生态空间网络;分区分类控制,划分城市空间层次;塑造镇江西南门户形象,织补城市新空间功能。为镇江韦岗提供以文化生态为导向的城市建设实施建议,营造有历史文脉可感,有工业遗存可访,有记忆可寻,有红色文化可展的镇江韦岗。
4.5 规划实践
(1)土地价值挖掘与提升——集约用地、综合利用
分清底线,合规建设。首先对采矿宕口进行整治,分为三类生态复绿型:
A.对景观价值高,区域价值低的部分进行高品质生态复绿。
B.生态复垦型修复:对景观价值低、区域价值低的矿坑,在开采削坡保证安全的基础上,进行生态复垦利用。
C. 矿坑平整产业植入型修复:对景观价值低、区域价值高的矿坑,在土地平整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发展利用 。
(2)统一设计,精准供地
满足企业开发需求,提升存量用地效力,发掘增量用地潜力。规划范围内东南部沿东山-南望山-秀山-青山-大力山整理出一条工矿整治带,并统一管理沿山工矿点。采用精准供地,可建设的发展备用地面积279.59公顷,提升建设用地的发展潜力。
(3)完善城市功能——完善配套,共享共建
主要的公共设施实现宁镇共享共建。片区生活服务设施规划配建功能有商业街、保留小学,配建社区医院,打造社区5分钟生活圈。
(4)历史传承、文脉延续、生态保护
立足宁镇区域,面向长三江,着力打造镇江的生态修复示范区、温泉医养度假区、工业遗存活化区、城镇活力功能区,将韦岗打造成宜创、宜业、宜居、宜游融合发展的“生态文旅体验新镇”。
城市是不同时代的、地方的、功能的、生态的东西叠加起来的复杂系统。项目地的规划设计并不是在一张白纸上重新作画,而是需要在现行的城市发展结构背景之下,尊重基地的生态本底、整合城市发展的历史积淀进行重新塑造,以创造一种叠合统一历史与未来、生态与人工都市意象的“拼贴城市”。
依托现有的山水资源,建立“生态渗透+有机聚合”的生态格局。开放主要生态通廊,显露青山绿水,打造水绿交融的有机生态新镇,开启生态韦岗的永续世代。
.png)
(7)活力多元——形成有产业支撑自循环城市复合功能组团
产城融合、动静结合,打造活力多元的城市复合功能组团;有机缝合城市灰色空间,营造多彩城镇风貌。
(8)规划结构——强化融入大区域规划,建构山水人文、多区协同的空间框架
.png)
轴带延展、井型空间——轴带延展分别是指沿新312国道的空间发展轴、沿省道243的韦岗空间序列轴,南北向的铁路生态景观空间轴以及东西向的生态涵养带,这四个空间功能轴形成井型空间,引领全区发展;
双驱引擎、多区协同——双驱是指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修复,成为本区发展的驱动,并带动其它各功能分区的协同发展;
生态修复、水绿相融——生态修复韦岗在城市发展进程中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运用更新织补的理念,修复城市设施、空间环境、景观风貌,提升韦岗的地方特色和活力,形成水绿相融的新韦岗形象。
4.6. 城市设计方案——以整体性城市设计协调社会空间秩序
城市设计的本质是研究私人或公共领域中对建成社会环境因素综合体验的学科,所以人们体验空间和城市形态必须共同行动,整合多元素融合的结果。韦岗核心区的城市设计是通过塑造城市空间体验的连续性,寻求保持环境整体性,创造一个具有整体性的城市生活体验。
城市设计的多样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自由市场的一种行为所致,但是资本市场无法通过市场机制对城市的完整性和空间环境的连续性进行干预,因此,韦岗核心的区域中产生城市设计必须通过平衡资本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城市设计的介入来实现。
首先,应对资本利益,通过理性协商达成社会契约,将部分资本权利转让给政府,然后,从城市的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整合城市要素和公共空间建设,制定城市发展的基本指导原则,进而开展城市设计,最终实现城市整体发展利益的最大化。
本项目中对贴线率等的空间进行约束能力要求,从某种意义上我们来说,也是让渡了资本的部分权利,从而可以构建一个整体性、和谐性的社会发展空间秩序。
.png)
项目规模:4.95平方公里
项目区位:中国 镇江
参考文献
王 刚 隋杰礼 王 骏 于 英《面向城市存量的城市设计的特征、内容与问题探析》 城乡规划 2017(11)
陈沧杰,王承华,宋金萍 《存量型城市设计路径探索:宏大场景 VS 平民叙事——以南京市鼓楼区河西片区城市设计为例》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