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建筑项目给排水设计思考林冬梅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2月5期   作者:林冬梅
[导读]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综合性建筑也越来越多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建筑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综合性建筑也越来越多。综合性建筑,是指功能较为复杂的建筑,该类项目的给排水设计要求也较高,需给予更多重视。本文分别分析综合性建筑项目给水设计思路、方法和控制要点,排水设计思路、方法和控制要点,就建筑最大用水需求分析、参数模拟计算、排水分流作业、独立工作模式等内容进行论述,为后续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综合性建筑项目;给排水设计;参数分析;分流模式
        引言
        21世纪以来,建筑行业在高新技术的发展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技术性提高,尤其是在建筑给排水方面的进步尤为显著。然而在近几年的建筑发展情况下依旧发现了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种种问题,且其问题的发生常常会直接与建筑整体的功能运转相关联,影响到最后该建筑的质量,对于后期用户的使用体验影响相当大。因此本文探讨建筑实际设计环节,从建筑设计出发进行对于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考察,力图解决其中尚未解决的一系列问题。
        1给排水系统节能设计
        我国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四分之一,并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降低建筑能耗意义重大。国家积极提倡建设节能技术的应用,促进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在满足设计规范要求、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用节能技术、材料和设备实施相关的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在系统设计时重视用水消耗及能源消耗问题,从源头上提高给排水系统的效能,可以有效降低后期使用能耗问题。可以说给排水节能设计对于解决建筑能耗问题意义重大。
        2综合性建筑项目给排水设计
        2.1设计思路
        思路上看,建筑项目给水系统需要强调三个要素,即适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综合性建筑的特点更为突出,需要重点考虑建筑用水的峰值需求。如现代商民两用建筑,与单纯民用建筑相比,其日间用水量明显更大,而在进入冬季、夏季、主要节日、夜间等特殊时间段、时间节点时,综合性建筑的用水量又会出现下降,这与建筑功能存在明显关联。以提升给水设计有效性为目标,应在实际工作中,重点考虑建筑工作内容,以此评估其峰值用水量,作为设计基本要求。综合行建筑项目排水系统强调符合排水多样化需求,如商民两用建筑,商用部分排水具有持续性特点,集中于日间;民用部分排水具有间断性特点,集中于早间、晚间;部分特殊时间段,如晚间17-21h,民用部分和商用部分的排水量均较大。排水系统应考虑满足上述各类情况的工作需求,尤其是特殊时间段的最大排水需求。此外,当建筑周边出现强降水天气时,市政排水管道的工作压力整体增加,也需要考虑综合性建筑排水能力是否受到波及,造成排水不畅等问题。
        2.2建筑倒流防止器问题的解决方案
        建筑设计人员在对于供水干管和环网之间的设计时需要特地为倒流防止器预留好一个安装的位置,从而能够确保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完备,确保在管内能够运转的水流不会发生双向流动的情况,而是顺利地进行单向流动保证工程操作人员能够成功地进行操作。在对于每家居民的建筑给排水系统有效地进行掌控后,便能对于该小区内整体的污水处理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方案,确保城市的水环境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与此同时,在进行建筑倒流防止器的安装设置时,还需要事前对于整体的安装设置有一个明确的计划,比如在安装导流器前需要重点关注倒流防止器在引入管上的安装方式即水平安装确保整体工作的安全性;除此以外,还需要关注在选取安装地点的时候需要确保该地完全地远离了有杂物的地方,确保安装选取地点的干净整洁和足够的占地空间,以确保在后期的维护工作能够得到真正的便利优势。
        2.3控制水压压力值
        高层建筑若采用同一给水系统供水,由于低层管道内静水压力过大必然导致超压出流,出现水击、振动、管道和附件损坏等现象。

竖向分区供水是解决高层给水系统中低层管道静压过大的主要技术措施,给水系统竖向分区应根据建筑物用途、层数、使用要求、材料设备性能、维护管理、节约供水、能耗等因素综合确定。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宜采用竖向分区并联供水或分区减压的供水方式;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宜采用竖向分区串联供水方式。压力过大是导致建筑给排水工程水资源和电能浪费问题出现的主要因素。由于建筑给排水工程在设计过程中,相关配件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难免会随着管道水压的增加而出现损坏的现象。因此,设计人员必须在控制给排水工程的水压时,严格按照给排水配件最大承受压力做好选型工作,确保给排水配件的使用性能满足给排水工程最高水压的要求。此外,设计人员在设计建筑给排水工程时,必须充分发挥减压阀的积极作用,将给排水工程的压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才能在确保建筑给排水用水量达到相关标准的前提下,促进水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提升。
        2.4热水系统采用高能效比设备
        建筑热水系统是建筑给排水系统能耗凸出的系统,制热设备能耗占整个热水系统能耗85%以上,因此采用高能效比制热设备是降低能耗的重要措施。太阳能热水系统、热泵热水系统等在能耗上相比传统的电加热、燃煤燃气热水系统节能效果显著,在太阳能丰富地区、环境温度等能够满足新能源产品应用的场所应该加大采用力度。使用清洁能源设备不采用高污染、能效低的制热设备。
        2.5管道噪音问题的解决方案
        对于噪音问题建筑者一直在进行着有效的软件开发,而新管材的研发与使用能够有效解决噪音问题,但是技术优势再突出仍然会存在很多难以克服的问题。因此,在处理管道噪音问题时应当充分考虑其地理位置的情况,尽最大可能地安排管道与休息区两者的远距离;除此以外,还可以选择在管道内部进行导水线的合理布置,成功有效地促进水流速度的降缓。除了水流问题造成的噪音情况外,噪音的来源还存在于管道内部本身存在的空鸣声,而针对这一种情况,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通过填充橡皮垫子的方式,使得管道内部的内侧空间缝隙最大程度地缩小,进而管道内部空鸣声所造成的噪音问题能够有效地得到充分的解决,同时使得管道自身的伸缩性能得到有效的保护。
        2.6构建循环给水系统、复用给水系统
        循环给水系统:循环给水由一个工厂、车间或工段的给水、排水系统组成一个闭路循环的用水系统。将系统内产生的废水,经适当处理后重复使用,不补充或少量补充新鲜水,而不排放或少排放废水的用水方式。复用给水系统:供水使用以后经过简单处理,被另外一种用途的用水设备再度使用;在水资源日趋紧缺的情况下,用循环给水系统、复用给水系统代替直流给水系统,逐步实现闭路循环用水、复用给水系统不断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是今后工业发展的趋势。
        结语
        综上,综合性建筑项目给排水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特点,结合建筑实际需求酌定参数和具体方法。给水设计方面,思路上考虑建筑最大需求,主要以参数分析法酌定方案,控制要点为用水量的波动规律评析。排水设计方面,思路上重视考虑排水多样化需求,强调构建可同时工作的分流模式,并控制其作业独立性。
        参考文献
        [1]纪秋华.对绿色建筑给排水专业设计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34):91-92.
        [2]马新民.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组织优化研究[J].中华建设,2019(12):138-139.
        [3]杨竞.给排水施工安全及给排水工程质量控制研究[J].价值工程,2019,38(33):65-66.
        [4]曹彦宽.浅析建筑给排水及室外综合管线施工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9(31):133-134.
        [5]李晓倩.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中的缺陷及问题的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30):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