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把评价的尺子 就多一个成功的学生----小学美术成绩多元评价研究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5/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期   作者:杨莲英
[导读] 多元化教学评价90年代以来已成为美国教学评价发展的方向,并开始被广泛地运用于学校学科领域。
        【摘要】多元化教学评价90年代以来已成为美国教学评价发展的方向,并开始被广泛地运用于学校学科领域,通过多元教学评价来推进教学改革,强调多元教学评价的整体性情景,即致力于整体性评价,给学生以弹性化、人性化的发展空间。
没有多元评价就无法客观、公正的判断课程目标是否达成,就不能有目的地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在课改的这几年就学生美术多元评价我进行了一点尝试,试图通过多元评价的方法,对学生美术成绩作出多元的、客观的评价,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水平,培养人文情怀。
【关键词】  美术成绩  多元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认为:评价不是为了区分而是为了改善。所谓“改善”的实现,即通过评价获得反馈,从而对教学加以调节,使之获得最佳的教学效益。美术学业的评价,长期以来处于“无法可依,无章可寻”的状态,缺乏统一的标准,往往各自为政,以教师个人的审美倾向和对学生的主观印象来评分,这种评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片面性,不能对学生作出客观、真实地评价,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教师把美术教育的作用往往局限于美术教育的作品上 ,学生个性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绘画天赋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同学并不善画(特别是随着年级的 增高),他们对自己地努力和成绩的等级感到困惑,很多老师都认为期末评分会考虑到学生平时的上课表现,但往往结果还是徘徊在美术作品的效果上。以下的点滴做法,旨在抛砖引玉。
一、重视评价内容的丰富性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不仅是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和人才,还应是一个有能力追求幸福生活的个体,通过教育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小学美术教育也在于此。因此教师在对美术活动进行评价时,应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丰富性。
        课堂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场所,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让学生参与到对自己的课堂表现的评价中,有助于学生逐渐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与习惯,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因为一种习惯能影响一个人的性格,而一种性格能造成一个人的人生。
        二、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学校内部,美术课程的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学和学生,需要完善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的观念与方法,也要让学生学会评价教师的教学。要让教师学会自我评价,形成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也要让学生学会自评、互评,学会学习和自我教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者。也就是说,现代课程评价体系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不断自我完善的组织系统。
        1、开放的美术作业评价
        多少年来,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完全以教师为主,教师往往把自己的偏爱和价值观强加给学生,完全忽略了学生自己的感受,毫无民主可言。现代教育认为,评价不应是教师的独占物,它的一半至少是属于学生。让学生参与评价,不仅可以避免教师主观评价带来的偏差,而且对教师了解学生和培养学生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和自我决策的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2、自主的美术评价
        新的课程标准,把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策略。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各学科课堂教学都应承担的任务。评价并非一次性的、可完成的任务,而是对每个学生在相当时期内成长、发展进行追踪的过程,不断取得给予评价和反馈,能有效的改变评价过分偏向终结性的现象,也有助于实现评价的发展性。我在教学中着重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合作中交流,在探究中拓展。我的做法是每个月开展作业小展览,自己评选出一个月中自己最满意的一件作品,可以是画,也可以是工艺品(立体的拍成照片)存入自己的学习档案袋,并把此次的成绩记录在平时成绩的记录里。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对自己一个阶段学习的回顾,在回顾中总结与反思,对下一阶段进行展望,为期末的终端评估起做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三、体现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以往教师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通常以“画得像不像”、“绘画技法好不好”为评价标准,或一味地以宽松的鼓励来评价学生的作业,都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偏离了美术学科的本质规律,因为这些并非评价美术作品的惟一标准。
        《美术课程标准》建议“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我们可以采用等级制或者星级制及评估法,特别是运用一些积极的有感情色彩的评语特受学生们的欢迎。也可以采用评语与等级想结合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学生的自评、学生之间互评或座谈等方式,比如以上介绍的各种评价方式都是行之有效的,其目的是要能够诊断学习中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学习,即能够充分肯定学生的 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然而,无论用什么方式评价美术作业,其关键是要解决如何对图形化、多样化、个性化的美术作业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否则就会使评价误入歧途或失去应有的意义。
        四、终端评价多元性的体现
        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采用期末自评、互评和老师评,最后在这个基础
        上再进行总评。学生认为自己优秀的可以在该评价指标三颗星下的打勾,良好在两颗星下打勾,合格的在一颗星下打勾,自己不行就不打勾。互评是在四人小组内进行,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评价方法同上,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引导。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    严育洪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多元智能与量规评价》      拉齐尔          教育科学出版社
        4、《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   陈卫和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5、《学生表现评定手册》       比尔约翰逊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