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绿色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发表时间:2020/5/8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21期   作者:杨 琴
[导读] 山西镇的马铃薯生产,产量高、品质好、食味佳,
        摘要:苍山西镇的马铃薯生产,产量高、品质好、食味佳,适宜加工和居家食用,多年来深受各地客商及本地市民的青睐,本文主要阐述其优质髙效栽培技术。
        关键词:马铃薯;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一、合理布局、选用良种
        1.合理布局:我镇属马铃薯单双季种植区,境内地势复杂,海拔高度悬殊,立体气候明显,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进行合理的布局。低热河谷坝区小春冬早马铃薯以生产商品薯为主,高寒山区大春马铃薯以种繁和商品薯生产并举,在山区、半山区发展秋季马铃薯,作下年马铃薯用种,减少种薯退化。
        2.选用良种:必须选用优质正规脱毒马铃薯种薯,低热河谷坝区的小春冬早马铃薯种要选用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丽薯6号、滇薯6号、云薯401等,高寒山区的大春马铃薯种选用抗晚疫病的高产品种以丽薯6号或云薯201等品种。
        二、选地
        选择适宜马铃薯生长的土壤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1、马铃薯根系入土浅,主要分布在耕作层,在土层里结薯,需要疏松、肥沃、透气性好的土壤环境,在沙性土中马铃薯不仅光滑匀称,商品性好,产量高,而且淀粉含量高,病毒残留少,退化也轻。我县土壤多为冲击型、洪积型、坡积型土壤,都适宜马铃薯生长,但要获得高产优质,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的微酸性或中性(PH值不高于8.0)沙壤土为佳。
         2、马铃薯属茄科作物,忌连作,因此选择前茬未种过茄科作物(茄子、辣椒、番茄、烟草等)的地块为宜。否则,茄科作物共有的病虫害,如青枯病、晚疫病、病毒病等危害严重。
          3、选择旱能灌、涝能排、交通便利的地块。
        三、整地施肥
        1.整地: 马铃薯的大部分根系分布在30厘米的土层中,根系虽然不发达,但也能深达60—70厘米加之块茎是在土内形成和膨大,这就要求有深厚的、疏松而湿润的耕作层。因此冬前应深耕30厘米左右,进行深翻晒垡,土壤熟化、疏松土壤。
        2.施肥:按重施底肥、及时追肥、控制氮肥,增施钾肥的原则进行施肥。马铃薯生产潜力大,是需肥量较多的作物,肥料三要素中,以钾的需要量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气候、土壤和生产条件不同,但三要素的比例接近于2:1:4。根据马铃薯喜钾和生育期短、生长发育快的特点。施肥以农家肥为主,配方施用化肥为辅;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开好播种沟,每亩用1.5—3吨腐熟厩肥施入播种沟,覆土1—2厘米再播种(或将种薯播于厩肥边缘)。每亩用30—40公斤三元复合肥(N:P:K=15: 5: 5)施于种薯四周,或按每亩尿素12公斤、普钙20公斤、硫酸钾15公斤的配方施用。追肥:每亩用尿素10公斤,硫酸钾5公斤,于出苗后第一次中耕培土时施用,第二次中耕培土时施硫酸钾10公斤。
        四、种薯准备
        1.备种:一般每亩用种量200公斤左右。
        2.种薯存放:购种后,在室内通风干燥的条件下摊晾种薯7—10天,然后存放于不低于2—4度的环境下。


        五、种薯处理
        1.切块注意事项
        在切掉脐部的同时,观察种薯健康状况,淘汰带病种薯。切刀用甲醛、酒精和沸水等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切好的薯块应放置在纸箱或竹筐内,避免薯块直接放在地面或塑料薄膜上,以免影响切口愈合。
        2.催芽
        (1)催芽方法:一般马铃薯种薯的休眠期2—3个月,我镇小春种植的马铃薯用高寒山区的春繁种,播种期休眠期已过,可直接播种。如休眠期未过的,须催芽处理,催芽处理有沙埋保温法和赤霉素等药剂处理法。
        (2)薯块运输时使用筐或纸箱装运,切忌使用编织袋、麻袋等袋子,以免损伤薯芽。
        六、适时播种、合理密植、规格种植
        1.适时播种:河谷坝区小春马铃薯最佳播种期为12月中、下旬,高寒山区大春马铃薯最佳播种期为2月中旬至3月下旬,秋马铃薯7月至8月。 
        2.合理密植、:马铃薯的种植密度,对单位面积产量影响较大,过稀过密都得不到高产。合理密度,要根据土壤、气候、品种和用途等情况来确定。一般小春马铃薯生长期短,植株不及大春马铃薯茂盛,所以密些;作为种繁的,要求薯块小而均匀,密度要大些,中早熟品种要密些,中晚熟品种要 稀些等。
        3.规格种植:一般小春马铃薯每亩4500—5000塘,大春马铃薯4000—4500塘,采用起垄宽窄行种植,一垄双行,种植规格为(0.6+0.24)×0.3~0.4米。,种植时,土地平整后开好播种沟,再将农家肥及防治地下害虫的农药拌土施入播种沟,覆土1—2厘米,按种植规格把薯块摆放在沟内两侧,种薯切面向下,芽眼朝上呈三角形摆好后,种薯间施入化肥,起沟土盖种,厚度为10—15厘米。每亩用100—150可扑草净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防治杂草。
        七、田间管理
        1.中耕培土:一般要进行两次,第一次在苗高10厘米左右进行,以除草、松土为目的,先追肥,再中耕。第二次高培土,一般封行现蕾时进行,第一次中耕后25— 30天,培土要宽而厚,促进匍匐茎的生长和块茎的形成膨大,并防止薯块外露变绿。
        2.水分管理:结合苗情在齐苗期、现蕾期、开花期、薯块迅速膨大期各灌水一次,灌水以沟满不漫垄为限,保持土壤湿润。在多雨季节或低灌地,要做好开沟排水工作。
        3.病虫防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我镇马铃薯病害以晚疫病、青枯病、环腐病和病毒病最为普遍。晚疫病、青枯病可多途径传播,常在阴雨高湿之时爆发,防治措施首先是选用抗病品种,其次一旦发现病株立即施药防治,晚疫病用病瑞毒霉素或甲霜灵锰锌,青枯病用农用链霉素防治。环腐病主要是种薯传播,必须做好种薯和切块器具的消毒工作。防治病毒病主要是选用脱毒种薯、轮作和防治蚜虫,特别是作种繁生产要严格控制蚜虫。马铃薯常见的虫害有地老虎、蛴螬、黄蚂蚁等地下害虫和蚜虫、二十八星瓢虫等地上害虫,对地下害虫主要采取播前施药防治,黄蚂蚁用灭蚁清防治,对地上害虫则用功夫等药剂防治。
        八、及时收获
        马铃薯成熟后,要趁天晴及时收获,以避免因地下害虫,水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