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路面改造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马磊

发表时间:2020/5/7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3期   作者:马磊
[导读] 摘要:目前,沥青混凝土加铺改造技术在我国市政道路路面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身份证号:37083019790601xxxx  山东省
        摘要:目前,沥青混凝土加铺改造技术在我国市政道路路面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技术能够改善土体强度,施工效果显著,且有利于保护环境,从而使道路路面的荷载能力得以提高,能够为我国市政道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文章分析了实在道路常见病害,探讨了市政道路路面改造施工技术应用。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面改造;沥青混凝土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政道路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多,道路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交通的压力过大,使得道路会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破损状况或者不符合现有的交通需求,从而使得很多路段的通行能力急剧的下降。所以,对旧道路科学的进行拓宽改建就可以更好的缓解严峻的交通压力。在原有的道路基础上进行改造,可以有效的减少投资,降低成本;也可以有效的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益,这些都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但是由于受到旧路现场工程条件的影响,以及对于新旧问题的标准不同,使得在道路的改造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怎样在改造过程中平衡好技术标准与经济标准,以及充分的满足现行的各种设计规范以及要求,是当前旧路改造需重点思考的问题。
        1.市政道路病害分析
        1.1裂缝问题
        在市政道路病害中裂缝是最为常见的种类之一。出现裂缝的原因在于基层材料、沥青混合料性质、交通负荷以及使用环境多方面的影响。表面裂缝和反射裂缝是最为常见的两种类型。其中,对于反射裂缝来说,大多数是由半刚性基层产生,这种基层伸缩性较大,当发生温缩或失水时,就很可能发生开裂现象,当裂缝产生后,会将相应的拉力进行传递,并集中于沥青面层,最终造成反射裂缝的形成。同时还因为工艺问题以及施工技术问题而导致很多裂缝的出现,例如沥青混合料的孔隙率设计不合理,或者碾压密实度不达标,导致市政道路的空隙过大。这时路面会有更大的面积与空气和阳光发生接触,使得路面材料老化速度变快,降低抗裂性能,当路面在长期荷载使用下边有可能造成裂缝的出现。
        1.2车辙问题
        目前车辙主要有结构性、失稳型以及磨耗型。对于这种病害,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来说,其形成是沥青混合料自身特点、路面荷载以及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内部因素也就是沥青混凝土抗剪强度不能达标,或者是由于摊铺厚度低而造成的。外部因素也就是车辆荷载问题,超载问题严重,或者是长期从处于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导致车辙的形成。
        1.3坑槽问题
        市政道路的坑槽问题通常是由于车辆漏油造成腐蚀以及水损害而造成的。其中水损害是指路面存在细微裂缝,而积水可以借此渗入到路面内部,从而在沥青混合料空隙中保留,再经过车辆荷载的影响进而导致真空吸力的形成,在混合料中吸出沥青,使得混合料的松散度大大增加,最终造成坑槽问题的形成[2]。
        2.市政道路改造技术
        2.1路基改造技术
        (1)打压施工技术
        压实技术和打裂技术是打压施工技术的两个基本技术,打压技术的原理就是利用破碎机将道路路面原有的水泥、混凝土打碎,使道路表面出现一些紧密、细小的裂缝,以便吸收路面积水,但同时不会破坏路面的稳定性,这不仅使板块间的衔接更紧密,还减少混凝土板块面积。打裂施工技术不仅对提高增铺混凝土施工质量、路面路基稳定性有积极促进作用,还具备操作简便、施工周期短等特点。该技术直接将打碎的混凝土作为路面基层,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了道路改造拓宽工程成本,同时有效处理了施工中的水泥和垃圾碎块。


        (2)碎石施工技术
        碎石施工技术包括碎石技术和压实技术,其基础技术则以压实技术为主,近年来,碎石施工技术在压实技术基础上不断发展并逐渐成熟。与传统的施工技术相比,碎石施工技术在对道路路面改造方面更具有明显优势。碎石施工技术在道路路面增铺混凝土改造拓宽施工时将土板块打碎成均匀、细小的石颗粒,有效避免了路面出现反射性裂缝情况,彻底改造和拓宽市政道路路面,保证了施工质量。
        (3)冲击压实施工技术
        在市政道路改造拓宽施工中,冲击压实施工技术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冲击压实施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相关机械设备通过强大的冲击力和强深度作用打碎道路路面的水泥或者混凝土,然后在路面基层加固破裂的板块,促使道路路面稳定。在市政道路改造拓宽工程中采用冲击压实施工技术时,要首先打碎道路路面原有的水泥或者混凝土,然后再压实道路路面,路面压实完后,再在路面基层铺设一层水泥或者混凝土,以保证路面平整、密实。
        2.2混凝土改造技术
        (1)土工布施工
        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工程常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即上层的沥青铺层会受力产生反射裂缝。而如果遇到交通量较大或有重载交通的情况下,则会导致结构被坏,最终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故控制反射裂缝的技术措施在水泥混凝土改造施工中尤为重要。目前主要采用的是铺设土工布。土工布铺设后即能起到一定抗拉作用,同时也可祈祷防渗作用。
        (2)沥青砼面层施工
        ①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和运输控制
        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控制是整个路面质量的基本保证,因此,在拌和过程开始就要从混合料级配、沥青用量以及拌和温度时间等多方面控制,确保沥青混合料的拌合质量。拌合结束后,在运输途中必须注意采取保温措施,同时也要防止过度日照造成的混合料氧化,影响质量。
        ②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过程要注意多项控制,首先是平整度的控制。在摊铺机上设置有熨平板,作为自动找平装置,在摊铺过程中要为其设置一个基准线作为控制标准。第二是摊铺温度的控制,摊铺时混合料的温度不得低于110~130℃,也不得高于165℃。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配备红外测温枪等测温装置,另外也可通过目测判断温度高低,如混合料表面是否冒青烟,混合料有无结块结团,色泽是否均匀等,均可作为判断依据。
        ③沥青混和料的碾压
        混合料摊铺之后立刻要进行压实工作。在摊铺设备的选择上要同时配备大吨位轮胎压路机、钢轮压路机及大吨位振动压路机,可按设计工艺进行组合压实工作。同时需配备小型压路机或手扶式振实设备,用于特殊位置的压实或局部修补工作。在摊铺完成后立刻进行检查,并对局部做人工调整,随后做压实工作。压实工作氛围初压复压和终压,整个亚是过程始终是匀速工作。初压应采用钢轮压路机,压实过程应由两边至中间,以保证路拱。初压后可进行检查,局部修整。紧接着是复压,采用重型轮胎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最后的终压应采用钢轮压路机,如采用振动压路机则需关闭振动设备。
        总结
        在施工过程中,旧路改造工程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出现的设计以及施工问题可能比新建道路更为的复杂及多变。由于路面要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足够的强度,市政道路的旧路改造在路面上更要加强路面各个性能达标。通过协调的整合施工人员的技术、施工技术的选择以及施工材料、设备的使用,才能保证路面的使用时间和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路面结构的完整性,让旧路改造能顺利的完成,以此来满足人们使用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志华.市政道路路面改造及施工技术探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5,(10):60-62.
        [2]廖立波.探析市政道路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6,(19):240-241.
        [3]孙飞.市政道路旧路改造的质量控制[J].建材世界,2012(6):2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