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 方玲

发表时间:2020/5/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   作者:方玲 罗正桦
[导读]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中,混凝土结构的应用最为普遍,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决定着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10051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中,混凝土结构的应用最为普遍,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决定着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由于混凝土施工的复杂性,为提升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须注重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的应用。将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混凝土施工处理中的关键技术,探讨了相应的技术要点,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1 引言
        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规模在不断扩大,混凝土施工材料的应用更加广泛,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建设质量。为了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性,施工单位需要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对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
        2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优点
        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优点主要有:①在建筑工程施工时,使用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可以使得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强度得到保证,尤其是在对建筑的支撑结构和承重墙进行施工时,混凝土结构的优势更加明显;②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可以使建筑工程的防水效果得到提高,只有建筑工程的外观防水性得到保障,建筑工程的正常功能才能得到发挥,从而防止出现漏水问题对居住人员造成影响;③相比其他技术,其施工流程简单,施工效率较高,可以降低施工成本,缩短施工时间,并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3 混凝土结构施工出现问题的原因
        3.1 原材料配合比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中,个别采购人员出于工程成本的考虑,在混凝土原材料的采购过程中,存在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行为,使得混凝土原材料的使用不符合工程建设的质量标准。一些工程单位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没有根据工程的质量要求做好混凝土原材料的配合比试验,导致其配合比设计不合理,降低了混凝土的整体性能。
        3.2 温度原因
        由于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较大,容易在混凝土内部出现大量的水化热,在其他因素的作用下,这些热量不能传到表面,导致混凝土散热效果差,这就会导致混凝土出现局部热量过大的情况,从而使得混凝土出现变形和裂缝。此外,由于混凝土结构较大,如果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使得混凝土内部和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无法一致,就会由于热胀冷缩导致混凝土结构受力,一旦其受力超过混凝土能够承载的限度,就会出现裂缝。
        3.3 施工技术的原因
        在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施工时,对施工技术和施工人员有严格的要求,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施工技术是否达到标准,都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在混凝土施工中一旦出现施工工艺达不到标准、施工人员技术不过关、施工人员不根据操作流程进行施工的情况,就会造成混凝土质量达不到标准。
        4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4.1 配比技术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注重施工现场的要求和施工成本,确保施工的经济性和合理性,确定性价比较高的配合比。施工现场混凝土集料含水量和理论值差距很大,在混凝土拌和作业之前,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合理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计算混凝土各组成部分的用量,将其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集料用量误差一般在±2%以内,水用量误差在±1%以内,水泥和外加剂用量误差在±1%以内。另外,技术人员需要测量集料的实际含水量,根据选定配合比,合理调节水的掺入量,确保混凝土组成部分用量比例满足配合比要求,提高混凝土质量。


        4.2 浇筑技术要点
        混凝土的浇筑是整个工程建筑混凝土施工环节中最关键的技术,该环节的技术性较强,施工时应派遣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引领,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严格要求混凝土倾倒高度和角度,且浆液倒入要保持匀速,避免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结构内部混入空气,在混凝土凝固后的结构内形成空洞,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在混凝土倾倒时高度过高容易导致混凝土离析,而浇筑高度过低则会影响混凝土浇筑的均匀程度。同时,混凝土浇筑施工也需要控制作业时间,浇筑时间不宜过长,施工单位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混凝土浇筑作业。此外,建筑工程中的特殊结构如梁、板、柱等浇筑时,施工单位更应提高注意,严格要求浇筑工作按照建筑施工设计参数进行,且为保证浇筑时长在可接受范围内,建筑单位浇筑成排的柱子时可以从一排柱子两端同时进行浇筑施工,由两端向中间依次进行浇筑,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承重能力。如:某建筑工程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施工单位采取了先浇筑与建筑整体墙体混凝土成分一致的材料,高度约5cm,再使用建筑要求裁量整体浇筑的方式。将浇筑时间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匀速浇筑,该建筑单位使用的浇筑方案使排柱的混凝土浇筑施工与建筑整体得到了良好融合。
        4.3 混凝土振捣
        (1)如果在混凝土振捣中使用的是插入式振捣,其混凝土捣实移动间距,需在振捣半径的1.5倍以下,而轻骨料混凝土捣实移动间距,需小于其振捣半径。振捣器与模板之间的距离需要维持在振捣半径的0.5倍以内,在振捣过程中,要避免振捣不当所引发的与钢筋、模板等的碰撞。振捣其插入混凝土的深度需在5cm以上。(2)如果应用表面振捣器,其移动间距的确定,需保障其振动器覆盖于振捣部位的边缘位置。(3)如果应用附着式振捣器,需根据相关的试验结果设定间距,并将其与模板做好连接处理。(4)如果建筑工程项目中,混凝土为干硬性混凝土与轻骨料混凝土,需在振捣过程中应用加压振动的方式。(5)振捣过程中,需要做好模板、支架、相关构件等的检查,避免在振捣过程中这些构件出现变形等,一旦出现变形等现象,要立即对其加以处理。(6)振捣过程中,要保证振捣的质量,需避免在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等现象,科学确定振捣时间,避免过振破坏混凝土的均匀性,引发混凝土的离析、翻浆等质量缺陷。
        4.4 混凝土温度控制技术
        由于外界环境温度始终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会对混凝土浇筑的温度带来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尽可能规避在炎热气候环境下落实施工作业,并增设一些必要的降温措施,以确保混凝土浇筑的温度始终达标。不仅如此,还需要对水泥的用量进行严格把控,这是由于水泥在使用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热量,从而使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急剧升高,进而影响到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质量。此外,炎热天气下还可加设冷水管等。
        4.5 养护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在12h以内进行养护,并定期做好表面洒水作业,针对塑性低的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实行喷雾养护模式。一般情况下,养护作业持续时间在14d以上,养护过程中必须确保混凝土表面的湿润性。为了避免混凝土开裂问题,技术人员需要使用湿润的草帘和麻片对混凝土表面进行覆盖。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做好混凝土浇筑工作,加强对混凝土浇筑准备工作到养护工作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需要从质量、安全、进度等各个角度进行分析,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控制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问题,施工技术人员需要积极学习先进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提高混凝土施工水平。
        参考文献:
        [1]陈飞.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9(24):128-129.
        [2]申万鹏.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J].居舍,2019(24):91.
        [3]蒙修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9,26(01):153+155.
        [4]赵洋.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J].南方农机,2018,49(15):238.
        [5]周跃兴.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河北农机,2018(05):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