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的规划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5/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   作者:孔翠翠
[导读] 摘要:村庄规划是乡村振兴重要抓手,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村庄规划策略研究是一个重要课题。
        易景环境科技(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384
        摘要:村庄规划是乡村振兴重要抓手,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村庄规划策略研究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优化国土空间、一二三产业融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突出乡土文化、加强村民主体地位等方面探索村庄规划编制,促进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村庄规划;规划策略
        1、乡村振兴战略下村庄规划的重要性
        受“城乡二元结构”影响,村庄是我国社会矛盾突出地区,乡村振兴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全国的广泛关注,各级政府乃至社会力量也都先后制定、采取多项措施,有效地推动了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规划先行,做好法定的村庄规划,有利于理清村庄发展思路,明确乡村振兴各项任务优先序,做到发展有遵循、建设有抓手。
        同时,村庄规划是一切乡村社会建设的基础,根据最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村庄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新土地管理法为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扫除制度障碍,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指日可待,但按照城市土地供应前置条件看,在土地供应时需明确土地性质、开发强度等规划条件,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也需村庄规划指导,保障集体建设用地供应科学合理。
        2、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村庄规划策略
        乡村振兴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位一体为目标,本文从优化国土空间、一二三产业融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突出乡土文化、加强村民主体地位等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下村庄规划编制。
        2.1优化国土空间,构建乡村振兴格局。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战略,良好的乡村生态环境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保障。因此我们在村庄规划过程当中,从生态、生活、生产空间,统筹国土空间。
        首先落实生态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等,明确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刚性空间,尽量不在生态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域内新增建设用地,并引导现状建设用地有序腾退。在保护乡村生态与资源的基础上,依据乡村自身的实际情况,尊重农村群众自身的意见,通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引导村庄建设用地布局,在优化村庄格局。
        2.2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兴旺、生活富裕。
        我国乡村的传统产业结构单一、技术和机械化水平低,而且分散的小农户经营与市场供需不对等,因此乡村的产业发展、经济收入和民生都会受到极大的限制。乡村旅游一方面是有利于发展乡村经济,强化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在乡村旅游发展下,拉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发展。以传统农业种植业、林果业、养殖、采摘等为基础,向二、三产业延伸,发展初加工、深加工、特色手工制作,定制农业、休闲农业、亲子游乐、民俗体验、物流仓储等产业,构建三产融合的生态化产业体系,开发农业功能,扩展增收空间。
        在乡村旅游规划中,第一是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以满足地方居民生活、生产需求。完善交通方面设施,实现乡村与城镇的快速互通。

同时做好接待、导游、停车、餐饮、住宿等一系列的配套性服务设施规划,为乡村旅游的建设、发展提供基本条件;第二是乡村旅游规划应当凸显出当地文化特色,加强对乡村原有古建筑和乡风民俗的保护利用,形成独特的传统文化品牌,丰富旅游体验;第三是认识到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资源,应当慎重开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2.3突出乡土文化特色,促进乡风文明
        在城乡统筹指导下,综合考虑各村庄发展条件的优劣势,主要按照区位优势、村庄发展规模、村庄治理模式、村庄辐射能力等几个方面对村庄进行评价分类,然后从产业发展方向、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村庄规划布局调整等方面对村庄发展规划.
        在具体的村庄规划中,除了要考虑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等方面的科学参数外,还需要考虑到地方的传统文化、乡风民俗,凸显乡村地域文化特色。例如传统村落中的村口、古井、古祠、古树等,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村庄规划中,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文化资源,尊重传统空间布局,在公共空间布局中融入乡土文化气息,对乡土文化空间予以保护性利用,体现出乡村传统乡土空间特色。
        2.4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促进生态宜居。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实施村庄规划重要手段,涵盖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全域治理全要素治理。通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一方面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另一方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验收后腾退的建设用地,在保障试点乡镇农民安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等用地的前提下,重点用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证用地需要。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按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可在省域范围内流转,资金收益用于村庄规划实施,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实施土地综合整治要量入为出,根据资金能力,明确整治工程,争取以最小投资实现效益最大化。
        2.5坚强村民主体,加强村民自治。
        乡村振兴强调农民主体地位,以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村庄规划过程中,也应该让农民全过程参与。前期调研,要深入开展驻村调研、逐户走访,详细了解村庄发展历史脉络、文化背景和人文风情,充分听取村民诉求,获取村民支持;方案编制过程中,用村民看得懂的图纸、听得懂的语言,向村民宣讲规划方案并答疑解惑,根据村民意愿完善规划方案;成果审核时,村庄规划必须经过村民代表大会决议通过后,方可上报审批;规划实施时,调动农民积极性,指导村民自主建设村庄,并实施监管,增强村民自治能力。
        3、结语
        村庄规划是实施乡村振兴重要抓手,我们应重视并切实做好村庄规划工作,在村庄规划中强调优化国土空间、一二三产业融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突出乡土文化、加强村民主体地位等,指导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参考文献:
        [1]陈鸿,简兴,吴伟东,等.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规划编制要点探讨[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9(3):80-84.
        [2]周慧.大数据时代及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规划新机遇[J].城市住宅,2019(4):57-59.
        [3]陆志江.关于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规划体系的思考[J].智能城市,2018(21):40-41.
        [4]张立.我国乡村振兴面临的现实矛盾和乡村发展的未来趋势[J].城乡规划,2018(1):17-23.
        [5]廖彩荣,陈美球.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7(6):795-8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